查看原文
其他

这部片子,记录下了贝聿铭与他“女儿”的点点滴滴


据美国媒体5月16日报道,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于当地时间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


图片来源CCG


贝老的一生,是为建筑设计奉献的一生。


他的作品遍布全世界,有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还有日本万国博览会中华民国馆......


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让世界人见识了华人的才华可以有多高。


图片来源CCG


遍布世界的建筑作品


贝聿铭出生于1917年的广东,祖籍苏州,他的祖上是当地名门望族“吴中贝氏”,被称为“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


清朝中期,贝聿铭的家族为吴中巨富,与戈、毛、毕姓人家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叔祖贝润生则是有名的颜料大王;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为贝聿铭)


他的家族涉足医药、颜料、银行、金融等领域。然而,贝聿铭却“执拗”地选择了建筑设计之路。

 

17岁高中毕业后,父亲本希望他赴英国攻读经济学,贝聿铭却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最终选择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不久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


早年时期的贝聿铭


70多年来,这位建筑界的华裔奇才为世界带来了各种精彩绝伦的作品,包括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的作品多以公共建筑和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作品散布在全世界四大洲10个国家。

法国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日本美秀美术馆


据粗略统计,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大型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贝聿铭1979年荣获了美国建筑学会金质奖章,美国建筑学会还把当年定为“贝聿铭年”。

 

此外,他还于1981年获得法国建筑学金奖,1983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第五届普利兹克奖,1989年获得日本帝赏奖,并于1986年获得里根总统颁发的自由奖章等。



贝聿铭与一座古城

1990年,贝聿铭宣布退休,但外界对他的邀约仍络绎不绝。


2002年,85岁高龄的贝聿铭继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和北京中银总部等项目后,应邀回到苏州,为其故乡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


贝老到苏州之后,每天埋头工地,有时甚至忙碌至凌晨,还笑称自己是“劳碌命”。他将中国古典的山水画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为世界呈现一幅3D立体水墨山水。


经过四年的时间,这幅水墨山水终于画完,同时也被记录在纪录片《贝聿铭与一座古城》中。


《贝聿铭与一座古城》


离开中国八十载,其中七十多年的建筑生涯大都在欧美,贝聿铭自己说他“应该是个西方建筑师”。他的建筑设计不曾刻意地中国化,但受中国文化“影响至深”。他说:“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


贝聿铭对苏州博物馆的认识是“它是个文脉主义建筑”。他说,“在中国,大宅子都是用有几进庭院来丈量的。家庭是基本的单位,中国人不爱张扬财富,故而筑以高墙。我们祖上的宅子,花园是用来游玩的,有非常简单的黑或红色的后门和灰瓦白墙。”


纪录片《贝聿铭与一座古城》影片截图


在苏州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大池塘。“水是非常重要的。”贝聿铭说,“中式园林包括三个主要元素——水、石和植物。人们习惯在园林里闲庭信步,流连忘返。小孩子可以在里面探险玩耍,我就很喜欢在园子里玩捉迷藏。作为博物馆,我不想让人们游荡在园外,我想把他们留在园中。”


纪录片《贝聿铭与一座古城》影片截图


在开馆仪式上,他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纪录片《贝聿铭与一座古城》影片截图


贝老将苏州博物馆视为他的谢幕之作,也将它亲昵地称之为“我的小女儿”。


贝老,走好!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或许你还感兴趣:

为什么说“头啖汤”才是广州独有的精气神?

广图展映 | 燃爆!跟《醒狮》一起感受现代舞与传统岭南艺术的跨界冒险

实习生招募|当我们谈论纪录片时我们谈论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