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瑞信zoltan如何让中国人听懂我们喜欢听的话?

债券圈 2022-10-0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不明真相的债市群众 Author 韭菜核子

来源: 不明真相的债市群众
作者: 韭菜核子

目录

Zoltan的世界的三大“廉价”的支柱

中国喜欢什么样的外国知识分子?

世界的杠杆是斯拉夫石油还是荷兰asml?

A股离不开美股的中心-外围结构

中国制造业能不断迭代的前提?秩序的结合

倒置后真正的体系:矿源联盟vs秩序联盟


本文主要2点,共计5000字

  1. 解构zoltan的框架,并解构一个一般性框架为何中国人向来喜欢zoltan这种表达方式——怎样用中国人既能听懂、又喜欢听的双重修辞表达敏感问题,从基辛格到达里奥再到伏拉夫。

  2. 直面透过这些人的双重修辞,倒置这个框架,似乎并非是消费终端依赖于底层物质生产,而是矿源联盟依赖秩序联盟

    1. 秩序联盟:提供了生产的秩序(科技与管理流程)与生产的目的——消费秩序

    2. 矿源联盟(锂、煤/油、人三矿):自身存在“资源诅咒”,不太容易实现自我生产,能否摆脱过去的境遇,取决于我们这一代人正确的认知和谨慎的策略。



Zoltan的世界的三大“廉价”的支柱

zoltan报告中的西方世界的三大支柱:1)外来的廉价移民提供服务、2)飘洋过海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3)通过管道运来的斯拉夫的廉价能源。

1.大量的廉价移民劳工进入美国压低美国的名义工资,使得美国劳工的工资增长处于停滞状态;

2. 在名义工资停滞不前的状态下,中国制造的便宜商品提高了实际工资的购买力;

3. 廉价的斯拉夫能源为德国乃至更广泛的欧洲的工业体系提供原料,维持欧洲的竞争力生活水准。

这分别代表了三种资源:1)直接参与当地服务业的劳动力资源、2)凝结成商品的劳动力资源、3)自然资源。
这并不新鲜,《人口大逆转》中,讲西方世界的“大缓和”,低通胀归功于从80年代之后,中国的人口红利+参与到了世界生产之中,极大的拉低了生产品的价格。

中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后,大量出口廉价的制造品,这给全球带来了通缩压力。现在中国已跨过人口拐点,经济也将转为”内向“,这意味着全球经济中的通缩压力消失了。

zoltan世界观是一个经典的中心-外围的框架的变体。这个框架历史非常悠久。

近的说十九世纪的黑格尔讲的,欧洲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其他区域为欧洲提供肥料。

远的说,罗马如果被认为是中世纪欧洲世界的中心,那各种各样的蛮族、异邦人就是为罗马市民提供的养料,到后期罗马士兵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异邦的“耗材”。

但是zoltan如果只谈论到这方面,就不会引起中国人的偏爱,而是敌意

正如大部分中国人推崇黑格尔的“螺旋上升”的历史框架,但是对“黑格尔”具体的历史结论非常难以接受

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框架中
  1. 斯拉夫用自己的石油来换取欧元;

  2. 中国用工业加工品来换取美元。

zoltan知道怎么像他们的前辈学习说话:

怎样用中国人既能听懂、又喜欢听的修辞表达敏感问题,当然这不是他的本意,他的本意并非是中国读者。

世界并不完全是中心、外围结构,而是平等和互相依赖的表达方式:比如重新引用了Chimerica(中美国)这个诞生了十年,并早早废弃的词汇,还赠送了Eurussia

并认为,美国的富裕只在于印美元(类似于C罗靠体能),但是最终还是靠中国才能降低通胀,又构建了一个明斯基的结构

1.比喻了德国1000亿美元的产值,依赖于斯拉夫10亿的原油,这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明斯基的杠杆结构;
2.斯拉夫动用一个原油的手指就可以撬动德国的现代经济。
3.中国的商品和供应链也是美国通胀的根源和经济的杠杆。

尽管,1)斯拉夫原油的储量仅仅占世界的9%,既不如委内瑞拉,也不如沙特和伊朗,仅仅只能排名第六;尽管,2)中国的人口已经不如印度。

根据中国人历史经验来说,但凡是只要不是“西方中心论”者,只要把中国的地位稍微从底部提到中性,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绝妙的一个框架——因为你重视我了。


中国喜欢什么样的外国知识分子?

感情上同情中国,但是其他差点意思的学者

1.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基层论”的黄仁宇,中国的落后在于没有完成“数目之管理”,只要我们学会了西方的“数目管理”的这种技术,我们仍然可以维持我们自身的文化来进入现代国家,他完全想象不到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可以在越来越多的同时,并且越来越少。

2.把东亚作为一个文明,平等的纳入文明世界的世界体系论的沃勒斯坦,认为西方社会的科学、进步、发展,是建立在对殖民地文明体的掠夺上,重新发明了帝国主义有罪论,给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带来了精神上的安慰

3.热衷于在史家胡同小学当家长的达里奥、和火线入籍的抖音主播伏拉夫,都是中国人热爱的广义外国知识分子。

4.甚至是基辛格,在文字形成的精神世界中的地位,远远高于现实外交地位的一个人,一个在文字游戏上稍微重视了一下中国,就被大部分中国人认为是“老朋友”,也可以纳入这个框架。

基辛格在外交上起到作用仅仅是五十年前,尼克松时代短暂的几年。尼克松时代的实用主义外交策略,被大部分美国人认为是不够令人敬佩的,基辛格在自己书写的文学作品的影响力,远远大于现实世界的影响力。

但是他懂得怎么在修辞上表达敏感问题,又不激怒别人。

如果两国当前经济增长、财政健康、基础设施支出和教育设施方面的趋势持续下去,中美发展步伐的差距会继续扩大,第三方也会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中国的相对影响力强于美国的相对影响力,尤其是在东亚。
但美国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阻止或扭转这种趋势。美国有责任维持自己的竞争力和世界角色。美国这么做应是出于传统理念,而不是为了与中国比赛。提高竞争力是美国的事情,我们不应让中国代劳。

你们发现双重修辞的魅力了吗?

中国人理解,啊,我们在变得越来越接近美国。而美国的读者们(数量其实很少)则会了解他的真实含义:还想领导世界?没门!


世界真正的杠杆是什么?是斯拉夫的石油还是荷兰的asml?

如果我们稍加思考就可以知道,欧洲现代文明的基石建立在斯拉夫的油矿的杠杆上?是一个精妙绝伦的比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衍生出英国人的文明,是建立沙特,委内瑞拉上呢?

或者中国的钢铁行业,是否建立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上?

对于痴迷于制造业的“精神带锅工酱”们(记住这个定语,精神工酱是指哪些天天鼓励大家做工酱而非真正的工酱们),肯定不会这么认为:

澳大利亚巴西者,无非是卖资源的国家而,存在着"资源诅咒"。难道人矿没有“资源诅咒”吗?

中国钢铁行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洋务运动时期卢森堡技术下的汉阳铁厂,三十年代的日本满钢的技术,五十年代苏联援助的156工程,其中又有大量刚加入联盟的捷克、东德的工业基础。

而现在,你去一家钢铁厂你可以看看流水线上的西门子、abb自动化设备的品牌logo你就知道了,制造业真正的技术来源是哪里。

芯片行业的自主可控重新演绎这技术转移。换句话说,在芯片行业的视角中,是20亿美元的光刻机是真正的杠杆,还是芯片原料沙子是这个世界真正的杠杆?

当然这些都不是。就像精神芯片从业者认为只要拿下来台积电就可以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我不禁想到一个古老的笑话:

一个农民像上帝许愿,想要一个水龙头
上帝说你有病吧要那个干啥
农民说:这样就有源源不断的水了。
很明显,光刻机、制造业就成为了我们眼中的那个水龙头。

A股离不开美股的中心——外围结构

大家都知道在炒股的层面上,美元指数和创业板(成长)指数的相关性。

我想说的深度基本面的东西,a股公司是美股中心的外围,a股需要美股引导的技术(秩序),而美股依靠A股提供的成本降低。

王兴说:在没有苹果之前,智能手机百花齐放,什么样的都有,苹果iphone出来之后,一切推到重来。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智能手机是要这样搞?

这才有了现在a股的一系列外围苹果供应链条公司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苹果
要么,国内大部分电子厂要么在玩诺基亚时代(芬兰)的砖头手机,
要么,就早已陷入互相内卷单纯降成本而没有提升效率的马尔萨斯陷阱。

既然大家都喜欢用十年前的智能手机比喻成当今的汽车,那汽车行业一样。

造车新势力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讲:我们只用了五年就走完了特斯拉十几年的路。
另一位传统电车的一位人士讲,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靠竞争和内卷出来的,不用担心美国制裁。

他说对了的一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优势是内卷出来的,只能通过降低成本,看到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利润率就能看出来,什么叫做世界中心的科技行业,什么叫做外围世界中的模仿制造业。

我们可以用王兴描述苹果对与智能手机的语言重新描述一遍特斯拉之于中国新能源汽车

在没有特斯拉之前,你们搞的还是传统汽车车壳子后备箱加上一个电池,特斯拉出来之后,大家明白了,原来这才是新能源汽车。

A股真正应该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应该知道了吗?从来不是中国的苹果、中国的特斯拉、中国的谷歌,而是可以结合海外技术、管理,融合国内最大矿产优势的行业。

国内有几个出口行业太好了,无限缝合了锂、煤、人三矿


中国制造业能不断迭代的前提是什么?秩序的结合

  • 需要西方各国的科技,结合中国的外包的人力成本,同时又需要西方的市场。

  • 如果我们不根本改变光制造、高投资、不生产的模式,无法消化自身巨大的中间体生产能力。

  • 大部分国产制造业的核心,我们都能找到一个最上游的实际供应商和精神供应商。

我们能看到一个与zoltan完全相反的世界。

这个世界里面,美元的输出只是表象,输出了真正的秩序,一方面是消费市场的秩序,另一方面是科技的秩序。

  • 消费的秩序让各个外围体系经济体有了生产和劳动的目的

  • 科技的秩序和管理的秩序,有了改造自身生产力的能力。

这个前提什么?也许一部采用了壮志凌云故事内核和印度特效公司的,讲中国故事的电影的国庆档电影的生产模式可以告诉我们。

或者,杰出的销售出身的国产电器大厂可以骄傲的讲出

我们研发人员都是自己人,全都是自主可控,掌握核心科技。

只要你不提到来源于日本的压缩机专利的模仿

A股真正自己的东西可能只有高端白酒了。

但是高度白酒也不是什么“自古以来”的东西。

蒸馏酒技术很可能来源于蒙古人从中亚阿拉伯炼金术士手里面带过来的蒸馏器,才有了明朝以降,蒸馏酒的基础

至于大部分特定的白酒品牌的千年历史,就跟中国的大部分百年以校史的大学一样

---------------历史发明的产物。


倒置zoltan后真正的东西方世界体系:矿源联盟vs秩序联盟

残酷的讲,世界体系仍然是黑格尔讲的中心-外围体系。

  • 这个中心负责输出秩序-科技,这个外部负责更好的利用这个秩序,提供原料。

  • 分别形成了秩序联盟与矿源联盟,前者具体为科技成果、先进的企业管理的水龙头,矿源联盟提供锂、煤/油,人,三种矿。

之所以称之为秩序联盟而不叫科技联盟,因为斯拉夫与东亚在软的意识形态上都需要西欧的输入。

  • 东正教带给斯拉夫文明后,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两次从欧洲的文化科技引入,甚至是共产国际思想从德国的引入,这块欧亚连接点的土地都承担了这种秩序接受者的角色,如果说没有先进的意识形态-组织思想,斯拉夫人自身很难有效的组织起来。

  • 东亚一个例子,太平天国运动吸取了基督教的能量之后,将农民运动上升到了宗教战争的程度,狂热远超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普通造反,甚至可以在南方与北方形成长期拉锯

当然,这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否则我们这么多年的996成果就会付诸东流。

我们的策略应该围绕着怎么样一点一点的造水造血,而非关注水龙头。

这个世界真正能生产秩序的源头并不是水龙头。

设计一个Vmware的软件,需要的项目管理复杂难度,要远远比大部分空调、洗衣机、70%零件自给率实体产品制造要高很多。

真正主导这个世界的是抽象的理念、创造、开发,从来不是实际的制造。

目前最突出的优势仍然人矿,我们当然希望改变这一切。

比如马斯克夸奖中国工厂的中国人实在是太能干了,基于大局观念,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只能把薪酬降低到地板价,仍然是内资工厂的天花板。。。还发生了一些奇特的现象,比如本来在美国工厂需要机器的,在上海工厂倒退回采用人力效率更高。。。

从人工智能退化到工人智能,我们仿佛见到了21世纪重新演绎的“李约瑟陷阱”

但人矿依然是一种矿,过度的开采会眼中破坏生态环境。
到底是矿源联盟依赖秩序联盟呢?还是反之?
如果我们从石油的角度看,双方互损的对抗假设下
秩序联盟也许只是承担了短暂的成本的提高,而原油生产国很可能失去了一切秩序。

那么人矿呢?

南亚的人矿难道不比东亚丰富么?
印度的iphone工厂已经开业了,这一代iphone就有made in india的产品。。。

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结果是

  • 人家用会计的记账就可以换来越挖越少的人矿、锂矿、煤矿                      

  • 20年后的印度学者用着印度自古以来的民族自豪感的语气讲述印度故事,印度比中国的优势,在于中国的人矿早挖空了20年。


总结

1.解构为什么中国人喜欢zoltan,并建构一个一般性的框架:中国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外国知识分子

2.解构zoltan的认为商品、制造框架为中心的框架是倒置的,并且反过来建构一个矿源联盟vs秩序联盟的框架,锂、煤/油、人三种矿,归根结底都是矿,需要以美元代表的秩序来输入和维持,只有矿和矿之间的链接只是看起来像一个备份联盟,实际上只能成为要价的筹码。

在这个大逻辑下,受到通胀扰动的经济体,仅仅是经历了一阵不舒服而已,而不舒服过后,矿源联盟将会迎来自己真正的压力测试

这种在外部压力下,被迫的寻找备份与安全感的境遇,让我会想起了漫长的十九世纪末,德国修建自己的大型战舰的时代,无论他是否声称是自我保护,英国的舰队都将视其为威胁。

德国想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英国贵族主导的不公平的模式,也不想走俄国民粹的不自由的模式,走出一条符合普鲁士传统、并团结全体阶级的模式——第三条道路。

作为国际体系的解构者而非建构者,面临的考验是相当之大。

我想用茅海建的一句话作为总结:

19世纪是中国人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中国人饱尝人世间一切艰难困苦的世纪。21世纪呢?
人们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呢?
也有一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人宣称,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可是,真正的要害在于中国人应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21世纪?中国人怎样才能赢得这一称号——中国人的世纪?
不管历史将作何种选择,我以为,鸦片战争留给我们首要的问题是,中国大陆与西方的差距,比起150多年前鸦片战争时,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