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上)
点击上方“宣传喵”可以订阅哦!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上)
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这组采访实录共采访了29人,其中既有同他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陶海粟《“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
近平也是一个非常有主心骨的人。他有了想法,有了思路,就一定要仔细研究,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后来,他当了梁家河的村支书,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我一点都不吃惊。因为,我在和他一起生活的时候,就发现他这个人有一股钻劲,有强烈的上进心。
我们有时也去周围几个村的知青窑串门。那时我们闲得无聊,肚子又饿,就经常一起商议到什么地方去蹭饭。我们说:“近平,走啊,咱们去梁家塌吃他们一顿!”但是,近平不去,他就坐在那里看书,他说:“我就不去了,你们弄到吃的,给我带回点来吧。”
近平一方面是不喜欢参与这些事情,另一方面他那段时间“痴迷”在阅读和学习之中。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当时,我并不觉得什么,现在想起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同龄人都跑出去玩耍,他还能饿着肚子坐得住,能塌下心来看书、阅读、思考,这确实需要一定的定力,需要有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青春的答案,为我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理想信念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我认为,只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上从严从实,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不断地磨炼党性修养,固根守魂,脚踏实地把成长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
同时,作为基层团组织,将进一步引导各级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把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面向各行各业青年,集中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提升“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把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把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宝贵品质和实践要求,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培养坚定执着的信仰追求,把练就过硬本领作为立身之本,培养务实担当的实践品格,切实从打牢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思想政治基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以领袖人物的具体成长阶段为切入,以领袖人物的内在成长规律为主线,两者经纬相织,全面、生动地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红色基因传承中、艰难困境磨砺中丰富革命实践的过程。并且结合实际制定落实贯彻措施,要早学早受益、深学深受益。
七年的知青生活,决定了习近平总书记完全能够回答好、解决好“当代中国之问”。究其原因,其一是感情最深。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生活经历,使人民始终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居于最高地位,也使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二是国情最清。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这一学校“毕业”后,基层是什么样、群众在怎么想、事业该怎么干在他心中都清清楚楚;其三是积淀最实。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学习、阅读并不是在象牙塔里进行的,而是在广阔天地中,与学习“无字之书”同步进行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开展农村调查的经历一样,能够实现最为厚实的积累。这些积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岁月中,与新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产生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指引未来的重大思想。
编辑:张心蕊
责任编辑:潘雪
文字来源:团总支
图片来源:网络
用文明的圣火点燃年轻的梦想
以百倍的努力创造未来的辉煌
宣传喵
xuanchuanmiao
期待您留下“赞”与“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