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校史新书出版发行!倒计时献礼建校115周年
一百一十五载
暨南大学
历经三落三起 五度播迁
历经艰险却百折不挠
饱受风雨却坚强不屈
始终肩负“宏教泽而系侨情”的初心使命
为进一步展现暨南大学
深厚的历史底蕴
弘扬优良办学传统
彰显暨南人爱国爱校情怀
编写组历时一年半编撰完成
《暨南上海往事》
《暨南群星闪耀时(第一辑)》
两本校史书籍
献礼暨南大学建校115周年
编委会
主编:陈 联 梁 燕
顾问:夏 泉 张晓辉
撰稿:陈 联 梁 燕 赵 宏
郑 帆 田 喻 陈锦涛
刘慧洋 王 佳 曹栩宁
张 琦 陈彦蓉
《暨南上海往事》一书围绕百年暨南发展史中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上海时期,生动还原了暨大在上海时期穿越风雨、冲波逆折的办学历程,彰显暨南人砥砺奋进、铿锵前行的精神风貌。
林如鹏书记、宋献中校长为本书作序。全书共六章,38万字。《暨南上海往事》在吸收、借鉴暨南大学校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搜集了丰富的档案、报刊、回忆录等文献资料,语言通俗、图文并茂,是对已有校史、华侨教育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921年至1941年
1946年至1951年
上海时期的二十余年间
虽然几经变革、跌宕起伏
在历任掌校者、学校师生和广大海外侨胞
共同努力和竭力支撑下
暨南进入了一段长达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
也在随之而来的战乱年代
履险如夷、风雨传薪
上海时期成为暨南校史中
一段成就卓著、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上海时期,暨南敢于开风气之先,在探索华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开创性举措:创办中国第一所商科大学,开启中国财经高等教育的先河; 组建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沟通中国与海外;召开中国首次南洋华侨教育会议,引导国人关注和研究华侨教育与华侨问题;首推华侨女子教育,提高华侨女子地位,为南洋社会注入新鲜血液;设立中国最早的大学校董会之一,在学校发展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这一时期,暨南立足和坚守华侨教育特色,学科日臻完善,名师荟萃、硕学云集,五洲华侨子弟纷纷负笈祖国、慕名而来,皆以在暨南读书为荣。时人曾称赞当时的国立暨南大学:“广州的中山大学,上海的暨南大学,武昌的武汉大学,北平的清华大学都像春花怒放,成绩斐然。”
编委会
主编:肖 婧 梁 燕
顾问:张晓辉 刘金顺
编委:(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李蕙君 李晓明 刘敬宜 汪章靓
王 佳 王 婷 姚钰婷 叶 歌
尹素娟 张柏星 张 琦
《暨南群星闪耀时(第一辑)》一书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选取民国时期部分暨南名师事迹进行编纂。传承暨南精神、献礼百年暨南。
暨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暨南大学校友总会会长马有恒先生为本书作序。全书分为引子、文学名师、历史名师、艺术名师、商科名师、其他名师等六大部分,叙述暨南昔日建设之艰辛,暨南名师璀璨耀眼。
百年传承离不开名师之教诲,继往开来离不开先人之奉献。一代代暨南名师支撑起百年侨校之学脉,一位位前辈大家承载起暨南大学之更迭。作为革命建设的排头兵、学科建设的领头羊,他们教书育人、开拓创新,跨越时间的山河海阔,在暨南大学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创立暨南学堂、开创侨教先河的端方、郑洪年、黄炎培,文学大师梁实秋、叶公超、郑振铎、钱锺书等,艺术文人李瑞清、陶冷月、黄宾虹、潘天寿等......各方贤士齐聚一堂,助力暨南走向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你的名字与暨南的命运
交织在一起
史册很厚
写不尽与你有关的篇章
道不尽与你有关的往事
薪火相传 代际流传
师长教诲 桃李辈出
以史为鉴,不忘侨教初心
以史明志,团结开创未来
特别鸣谢
新加坡李氏基金会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对本出版物的支持
暨南大学档案馆对两本书籍的
资料搜集工作亦提供了大力支持
购买方式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暨南上海往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暨南群星闪耀时(第一辑)》
文末点亮“点赞”与“在看”
并转发此条推送至朋友圈
在评论区留下对暨大的生日祝福
点赞量最高的 10条 留言
将获得《暨南上海往事》
《暨南群星闪耀时(第一辑)》
校史书籍一套
集赞截止时间:11月11日11:50
发货时间:11月16日后
*最终解释权归暨南大学校友会所有
摄影 © 郑帆 严军
编辑 © 郑帆 陈联 李倩妍 龙祉均 赵晨
责编 © 陈联
为暨南校史新书编委会
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