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杭将申报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实现集中供暖供冷、无人机送快递...

余杭晨报 2020-10-26

今年初,省两会袁家军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今年浙江要启动“未来社区”建设。

日前,浙江省政府正式印发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着手开展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

什么是未来社区? 未来社区要构建九大场景

省未来社区课题组牵头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乡建设处处长柴贤龙说,未来社区是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的一个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根据《方案》,我省未来社区建设将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具体请看下面介绍:

未来邻里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LOGO 居民有共享、声望两大积分

未来社区里会采用电子认证、数字身份证、人脸识别、信用积分等方式,建立共享、声望两大积分体系,与居民行为规范关联,居民可通过志愿服务、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获得积分。通过积分兑换,可以享受社区个性化、定制化的特别服务。

未来创业

设立社区众筹平台 为居民创业提供零租金办公场所

社区里将配建300平米以上的双创空间“未来创客厅”,提供“共享办公+共享服务+人才公寓”三大功能服务。

规划新建人才公寓面积占比6%-10%,政府配建人才公寓占比30%-50%,其余面向市场,让“创者有其屋”。为社区居民创业提供零租金办公场所,提供水电补贴。使未来社区成为创新、创业的暖心“孵化器”。

未来低碳

集中供暖供冷成为标配 雨水回收浇灌绿地花园

幕墙采用“呼吸式”光伏,阳台和屋顶花园使用光伏玻璃,社区公园是光伏长廊,屋顶是光伏瓦,路边是光伏路灯。预留氢能和燃料电池等新技术应用接口。

居住的房屋,集中供暖供冷成为标配,告别空调和地暖,享受四季如春的环境体验。

家家都是智能家居和家电,提供多元化供应套餐、差异化节能方案,大大降低能耗成本。

雨水会回收利用,滴灌下凹式绿地花园,喷洒景观园林;厨余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会分类投放。

未来教育

提供全托、半托、假期托管 配置四点半课堂、共享图书馆等

3岁以下养育托管点成为社区“标配”,提供全托、半托、假期托管等,专业托管员持证上岗。配套社区儿童生活体验工具房、社区涂鸦墙、户外骑行绿道等。

家长们担心的学后托管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社区开设四点半课堂,民办教育资源、专业社工、大学生志愿者、社区热心家长为小学生提供学后辅导和看护服务。

未来建筑

便利店、日杂店、物流配送终端 分散布设在各居住街坊内

会围绕地铁站点等TOD站点,进行梯度混合开发;公共服务设施与交通站点、垂直交通和建筑间立体交通无缝衔接。

绿色公共空间与邻里中心、广场、住宅、写字楼、沿街商业等各类建筑和场所会进行串联,形成有机整体。

城市风貌整体会更有特色,“城市—社区—庭院”空间景观自然过渡,点缀布设雕塑、景观小品、邮箱、路灯等“城市家具”。

会集成24小时便利店、日杂店、物流配送终端、社区健身场所、共享单车等便民服务设施,分散布设在各居住街坊内。

未来服务

摄像头、无人机、巡航机器人 一起守护小区

社区将引入“平台+管家”智慧服务,接入社区管理智能设备,专业物业管家为居民服务,配套全天候安保服务、环境维护服务、社区活动、房屋增值等服务,配备超市、银行、餐饮、洗衣、美容美发、医药零食、菜场等十大服务,线上链接o2o个性化服务。由业主、第三方等通过平台对管家进行服务。

社区安防,采用移动端(无人机、巡航机器人)+固定端(摄像头、智能门锁、电子围栏);社区里的设备,安装各类传感器、流量计等,实现消防预警、地图定位、一键式求助、联动报警等多项功能。

未来健康

15分钟步行到球类场馆 适老化住宅与普通住宅混合布局

5分钟步行到室内、室外健身点;15分钟步行到健身场馆、球类场馆。

社区里配置智能健身绿道、健身仓、全息互动系统;饮食上,针对不同人群健康需求,可自由定制“养生膳食”。

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电子档案系统,推广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设备,社区检查→上级人工/AI诊断→向上转诊+无缝对接,国内外名医名院专家在线问诊,“院前院后”都在社区解决。

适老化住宅与普通住宅混合布局,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离家不离亲,与子女只有“一碗汤的距离”。

配建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全托、日托、医疗、护理、餐饮、娱乐等一站式专业照护服务。

未来交通

5分钟可一键取车 试点无人机送快递

在重要建筑功能区之间建设风雨连廊和通道,打造“100-300-500米”街区步行生活圈。

社区人车分流,配建社区公共停车位和机械立体停车位,5分钟可一键取车,停车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社区集成(加油、加气、充电)服务站,停车位充电桩100%覆盖。

日常出行,家门口步行10分钟内到达对外交通站点,路口间距不超过300米。

未来试点无人车、无人机送快递、外卖服务,30分钟内从社区到你家门口。让人畅其行、车畅其道、物畅其流。

未来治理

通过未来社区数字中心 办事不用出社区

未来社区将由社区治理委员会来治理,成员包括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委会、驻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及社区贤能人士。推举有声望、贡献积分高的居民作为代表,共同治理社区。

建立未来社区自下而上的考评机制,做得好不好,全体居民说的算。彻底告别物业、居委会、业委会管理“三张皮”的困扰。

建立社区时间银行,提供统一的时间支付平台,居民参加志愿服务可以折算成时间单位和积分,兑换物品和服务。

办事也不用出社区,通过未来社区数字中心,建立采集+提交办理+审批+对接的业务流程,提供“一平台、一窗、一人”的全能社工服务模式。

浙江为什么建“未来社区”?

改造老小区、改善交通出行、让生活智慧化……

以小区(街区)为主体的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品质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人民美好需求的重要载体。

可从社区出现至今,其面貌、功能设施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还积累了很多城市问题。

“比如老小区停车难,比如物业、业委会、居民之间矛盾重重……”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面对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社区居民主要有四大现实需求,老小区改造、交通出行改善、生活智慧化、文化养老设施。

浙江建设未来社区,主要是老百姓有现实需求。在去年省发改委所做的3万份问卷调查中,其中有70%受访人员希望对老小区进行改造。

谷歌畅想的未来社区规划图

哪些小区能成为首批试点?

重点聚焦20世纪70-90年代

老旧小区

哪些小区能成为改造对象,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根据省发改委有关通知,申报未来社区的区块,原则上以50至100公顷为规划单元,试点实施单元不低于20公顷。

试点项目分为改造更新和规划新建两大类型,以改造更新类为主。

改造更新类重点聚焦20世纪70-90年代老旧小区,目前这类小区普遍存在杭州各大城区,也是交通、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问题最集中的小区。

改造方式上,鼓励采取全拆重建和插花式改修建等方式;改造试点选择上,将综合政策处理难度小、居民意愿高、改造需求强等因素,优先考虑公共交通便捷、地上地下空间高度复合开发的区块作为试点。

规划新建类,依托省重大发展平台,高铁、轨道交通站点,人口集聚潜力大等要求选择试点。

需要说明的是,未来社区不是造房子,而是造社区。未来社区房子不是多高档的楼房,重点是提供集约、高性价比的生活配套。

未来社区如何开发?钱从哪里来? 

鼓励和支持优质国资、民资、外资参与建设运营

未来社区是个新事物,没有经验可循。推进未来社区建设,需要在政策、机制上不断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是资金来源。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未来社区建设运营资金力争基本实现自平衡,兼顾原权利人、公众、市场等主体利益。

在交通和环境容量允许前提下,改造更新类的未来社区,底线是要满足原权利人的利益,基础是要落实未来社区建设标准。

针对重建类社区,将利用城市信息模型(CIM),测算居住人口、房产面积等,根据建筑户型、人口、规划单元经济水平等信息,分析不同拆迁安置方案的成本费用。

老小区开发面积小,开发商无利可图,为什么要进来?

这就需要提高改造地块容积率,加大土地开发强度,通过地上地下挤出增量面积。多出来的面积,开发商可以合理限价出售出租,以此实现资金的平衡。

对于规划新建类未来社区,参照“标准地”做法,实行带方案土地出让模式,适度降低用地成本、提高综合配套要求,约束开发商落实未来社区建设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未来社区建设不是一个开发商,而是整合多个开发商,以及数字开发商共同打造。

试点申报工作已经开始 

年底前培育建设20个省级试点

目前,未来社区建设地点工作方案通知已经下发,各地正在积极筹备申报试点。据省发改委有关通知要求,每个区(县、市)原则上只能申报1个,最多2个。

申报时间截至今年5月10日。规划新建类,2年左右完成试点建设;改造更新类,可放宽至3年左右。具体分为三个建设阶段。

加快启动阶段。2019年初,先行择优启动若干试点。2019年底,培育建设省级试点20个左右,先行选择杭州等地建设未来社区规划展示馆、同步开通未来社区数字展示馆。

增点扩面阶段。到2021年,培育建设省级试点100个左右,建立未来社区运营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涌现一批未来社区典型范例。

全面推广阶段。2022年开始,全面复制推广。


来源:都市快报

编辑:林墨


更多精彩请点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