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年余杭村级总营收达8.9亿 各村平均要赚339.7万!

余杭晨报 余杭晨报 2020-10-26

余杭晨报原创 记者 潘怡雯 通讯员 钟玉良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乡村振兴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余杭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为主线,全面推进“产、村、人、文”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富美田园乡村与繁华都市新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面对乡村振兴这道大题,余杭农业农村局因地制宜,创新机制,聚焦美丽乡村建设、景区村庄创建、集体经济发展等三大重点环节,相继出台“十不十宜”“十有十无”“十法十例”等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方法举措,展现新时代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余杭样板”的风采。

 十不十宜——守乡愁原味

  “这里像公园一样美,美丽乡村就是要这个样子。”自从仁和街道奉口村奉口港边上的木质游步道完工,每天去游步道散步赏景成了村民陈爱仙的习惯。

  奉口村是余杭第二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目前该村精品区块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整个建设过程村民没见到大兴土木之景,但变化是实实在在的:移平违建房屋,村里新增了一个停车场;节约成本、便于养护,新种植的花花草草以乔木为主;突出三国大将丁奉领兵而过的历史文化,入村口新建了一座古战场公园……该村村委委员郑吾言用“没有大拆大建,保留村子原有风情的基础上,突出三国历史文化,精细化微调”概括整个工程。

  村村守住生态底线,处处彰显乡村原真——这和我区针对性出台美丽乡村建设“十不十宜”管理规范密不可分。“十不十宜”规范了余杭美丽乡村建设“不得做”和“宜做”的各十大事项,有效纠正了部分村庄前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重洋轻土”“有形无魂”“喜新厌旧”等问题,确保了源头管理有效、过程管控有序、事后整改到位。前不久,余杭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区)”称号。

塘栖镇丁山河村

十有十无——促美丽经济

  打破乡村仅有山水美、生态美的表面印象,余杭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练内功”、修气质,同步拓宽农村发展途径,注重农文旅产业导入培育。

  “美丽乡村不能光是看着好,关键要让老百姓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径山镇径山村党委书记马仁祥看来,美丽经济是美丽乡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抓住农文旅产业方兴未艾的大好契机,加快景区村庄创建有利于推动乡村产业的兴旺发展。

  面对全区景区村庄创建工作落地难、执行效率低的问题,去年11月,我区出台《关于促进景区村庄运营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每年在全区创建5个左右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示范村创建应达到“十有十无”标准。经考核验收通过的村庄,最高给予600万元的奖励。

文化礼堂丰富村民日常生活

  作为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径山镇以景区理念规划全镇,以景点要求分批推进13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环境整治、围墙改造、景观打造等举措强化硬件配套。同时,致力于“软实力”提升。在13个村庄下设旅游咨询点;村庄内各个景点新增实时监控、主要景点无线WIFI全覆盖;布局智能售卖机、共享单车。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作为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核心区域的径山景区,共接待游客超1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旅游直接收入超过1400万元。

径山镇小古城村大树下议事

径山村围墙改造前后对比图


“十法十例”——强集体经济

  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出发,余杭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中探索形成了集体经济脱薄增收“十法十例”。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我区针对每个方法总结出操作指南,增强农村自主致富能力。

  “镇街负主责、村级是主体”是“十法”之一。以东湖街道为例,结合辖区内村级集体经济实际,街道牵头制定并实施整体“增收脱薄”方案,通过将村级留用地指标置换房产的形式,辖区内21个村社将548亩村级留用地置换山北区块可分配的存量安置房底层商铺78794平方米,预计年租金将达3000万元。

  在“十法十例”的分类指导下,我区2018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3.72亿元,经营性收入8.9亿元,村均339.7万元,并在全省率先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村社。



编辑:林墨


更多精彩请点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