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杭这位“女神级”教师为何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要从91年前说起……

余杭晨报 余杭晨报 2020-10-26

余杭晨报原创 记者 周铭 沈语斐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天边褪去了最后一抹霞光,夜幕降临了。在天柱县共和村的一个院坝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胡彪和姚垚拿着一叠宣传单,正在给周围的妇女们讲解服装厂招工的事。



  胡彪是杭州市选派到天柱县的挂职干部,担任天柱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姚垚是余杭区选派到天柱县的挂职干部、天柱县扶贫办副主任,这天他们下乡走访回县城的途中,看到共和村的几位妇女在院坝里聊天,于是他们下车,和妇女们讲解了起来。


  余杭和天柱的渊源始于91年前,1928年,出生于锦屏,曾经在天柱读书的龙大道烈士任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代理书记,在浙江各地积极恢复大革命失败后被破坏的党组织,1931年2月,因叛徒出卖牺牲于上海。“革命先烈为了浙江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我们更加要以百倍的努力和付出,让先烈的家乡摆脱贫困,走上小康之路。”胡彪动情地说。


  脱贫攻坚任务重,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他们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相关的工作。记者发现,这已是当天他们第三次在路途中向群众发送宣传单了。其实,他们手中的宣传单是一张非常简单的招工宣传单,但是,在他们看来,这张宣传单承载着天柱县产业提升、贫困群众脱贫的希望。“我们一定要把脱贫攻坚这件事做好!”胡彪说。



为了扶贫 他顾不上生病的妻子


  宣传单是一家服装园区招工的广告,而这家服装企业就是余杭对口帮助天柱县工作组帮助引进的扶贫项目——“十百千亿”华鼎服装产业合作项目。


  工作组积极主动与余杭服装龙头企业华鼎集团对接,创造性推进“十百千亿”华鼎服装产业合作项目,扶持本地人创业,带动家门口就业。


  依托华鼎集团输出管理、技术、设备、订单,加上本地政府提供配套保障,扶持本地人创办服装工厂,计划到2020年底,在天柱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成15家规范化服装加工“扶贫工厂”,培育100名创业团队成员,吸纳3000名劳动力就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名以上,实现服装加工年收入1亿元以上。


  目前,已在易地扶贫安置点创办4家服装扶贫工厂,其中3家由华鼎扶持培育的本地创业者创办,共吸纳就业150余人,50%以上是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


  今年45岁的吴国基是3家由华鼎扶持培育本地创业者之一,他告诉记者,1998年他就开始接触服装行业了,先是在广东的服装厂打工,后来回家乡开了一个小的服装加工厂。“现在余杭帮扶的服装产业合作项目是我发展壮大的好机会,我必须抓住!”吴国基说。


  今年,华鼎集团和上海秒优公司还将分别在天柱县投资兴办千人左右规模的服装智能工厂,极大地提升当地的产业规模和水平,也给像吴国基这样的本地创业者极大的底气。


  姚垚告诉记者,一个好项目还需要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宣传发动是必要的手段。“我现在除了扶贫办副主任,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服装厂的宣传员。”姚垚笑着对记者说,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拿出宣传单,向当地群众宣讲服装厂的情况。


  天柱县扶贫办干部杨德朗给记者讲了一个关于姚垚的故事。去年12月中旬,姚垚的爱人突发眼疾,视力下降到基本上失明的程度,但为了让姚垚安心工作,爱人在打电话时故意把病情说得不是很严重。



  而当时,正是身处千里之外的姚垚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年度考核、项目验收……很多事情都必须由他亲自处理完成。面对妻子突发的眼疾,远在他乡的姚垚除了担心,帮不上一点忙。有时候工作忙完都半夜了,连安慰妻子的电话都没办法打。


  最后,姚垚还是在春节回余杭的时候才见到妻子,值得欣慰的是,这时妻子的眼疾已慢慢在恢复了。


为了项目 他陪着客商边爬山边沟通


  在天柱工业园区,记者遇到了刘兰凯,他正和胡彪查看着家禽养殖基地的建设进度。刘兰凯是杭州农业龙头企业——建德市三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告诉记者,现在养殖基地的建设进度都在按计划推进中,10月份就可以养殖肉鸡了。


  天柱的跑山鸡在黔东南名气很大,天柱县也把生态养鸡作为“一县一业”来发展,但是,缺经验、缺技术、缺市场渠道、缺屠宰加工、缺冷链物流,跑山鸡的销售范围狭窄,养殖户的收益不稳定。


  三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天柱县投资建设的贵州联合润农畜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集养殖基地、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等于一体的畜禽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8亿,项目设计年产值12亿,通过提供就业和带动养殖将带动500人脱贫。


  “更重要的是,这家企业打通了全产业链,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让当地的养殖户有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增收大有好处。”胡彪说。


  刘兰凯告诉记者,项目一期包括规模化美丽牧场4个,总年出栏量450万羽肉鸡,发展农户养殖800万羽;现代标准化家禽屠宰厂一座,年屠宰能力3600万羽;1000吨冷库一座,冷链物流车辆15台;以及电商展示销售中心。目前屠宰厂和首个美丽牧场项目已开工,“龙头企业+国有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正在全县进行试点推广。


  说起三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驻天柱,还有段小小的插曲。当时,除了天柱县,黔东南州其他的几个县都想引进这家企业。而刘兰凯也处于犹豫之中,为了将项目落户在天柱,胡彪多次去杭州与刘兰凯面对面沟通,甚至陪着刘兰凯一起爬山。最终,刘兰凯被胡彪的诚意打动,决定在天柱投资,创办企业。


  “主要还是看重余杭对口帮扶工作组的实干精神,也看中余杭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回忆起当时与胡彪一起爬山的情景,刘兰凯笑着说。


为了学生 她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


  天柱民族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在整个黔东南州有着较高的声誉。而今,在校园时常会出现一位余杭女教师的身影,她是很多学生心中的女神,同学们说,她课上得好,人又长得好看,更重要的是她还教会了大家很多好习惯。


  她就是余杭帮扶天柱专技人才、余杭第二高级中学英语教师、天柱民族中学副校长王菲菲,在不久前召开的余杭教育大会上,她被授予“功勋教师”的称号。


王菲菲与学生

  在天柱民族中学,王菲菲除了承担高一的英语教学,还分管全校的德育和安全工作。去年8月,刚来学校的王菲菲发现每天早上都有几十个学生迟到,而这种现象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一直根除不了。于是,王菲菲每天早早地站在学校门口,凡是迟到的学生,一律站在学校门外,然后请学生的班主任领回去。这样的办法一使用,没几天,学生迟到的老大难问题就解决了。


  “学校很多事情还是要多想办法。”王菲菲说,学校学生人数多,以前早上跑操,人挤人,显得比较乱,王菲菲就组织教工用皮尺量,不断计算,最后设计出学生们跑早操的最佳线路。如今,天柱民族中学的早操已经成了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名声在外。


  正是王菲菲的辛勤付出,原本计划帮扶一年的她多次被学校和当地教育部门领导挽留,希望她延长帮扶的时间。最后王菲菲答应了,她还将再多陪伴她的学生半年。“其实,我内心是犹豫的,毕竟我父母都80多岁了,身边没人照顾。但是想想这里的孩子,我还是决定多留半年。”说起父母,一直面带微笑的王菲菲声音有些哽咽,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


  看着泪眼婆娑的王菲菲,站在一旁的谢洪波悄悄地走开了。“王老师最担心她父母了!”谢洪波说。


  谢洪波现在有四个身份:余杭区妇保院医生、天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天柱县妇保中心副主任、联山新区医院院长,这四个身份、特别是后三个身份让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满。


谢洪波

  谢洪波来天柱后,在妇保中心开设了新生儿科和儿科,一下子提高了妇保中心在当地群众中的口碑。


  今年四月,谢洪波又被派到联山新区医院担任院长,这个医院主要针对天柱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贫困户看病就医。“一切都刚起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谢洪波望着医院的大楼说,随后又转身进了大楼,为第二天的义诊做准备。


采访手记


让烈士家乡的人民过上小康生活


  今年4月,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在天柱县考察调研时指出,东西部对口帮扶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充分发挥余杭优势特色,凝聚各方力量,进一步抓实对口帮扶各项举措,合力推动帮扶合作取得更大成效。


  天柱是革命烈士龙大道的启蒙地,不少烈士为浙江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这使得东西部扶贫协作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让烈士家乡的人民过上小康的生活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为了这个目标,姚垚顾不上照顾生病的妻子,胡彪竭尽全力引项目,王菲菲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谢洪波天天忙碌着……在他们看来,做这些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不愿辜负自己身上的使命,更不愿辜负先烈为之奋斗的理想。



他们,

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编辑:天一

更多精彩请点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