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即使微博热搜重做:也救不了你那一步步被毁掉的深度思考能力

2018-03-13 高顿AICPA

2018年媒体行业大变革,先有微博热搜重做,后有各项政策督促,尤其是微博消失的那几天,人们纷纷表示与世界断了联系。

来源: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微博热搜如同放大镜,通过技术手段收集热门话题并再次“放大”,使之得到多倍用户的关注。但也正因这一特性,网络水军和营销公司通过流水线炒作将其变成一门生意,明码标价、分工明确。


对不少人来说,微博热搜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网友希望看到真实客观、没有人工干预的热搜榜,以帮助自己筛选新闻、“锁定”热点。


新浪微博于2018年1月27日21时至2月3日21时下线了微博热搜榜,目前已经重新恢复上线,并新增加了“新时代”板块,突出展示了多项正能量内容。

那么,现在的热搜榜呢?



热搜前十,明星和网红占据了大半江山,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娱乐至死的样子?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管热搜如何变化,你关注的信息点都是你自己选择的。你有没有想过每一个信息的背后是什么?仅仅是一些花边新闻、热闹撕逼吗?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你听到的不一定是假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不要做娱乐至死时代的受害者。


1


排队购买喜茶的背后

是那消费时间的真相


2017年,喜茶风靡全国的时候,有一次,经过一家商场,看到一家新开的喜茶,门口毫不意外地排着几十米的长队。


排队的人中,男女老少均有,居然还有不少穿着正装、提着公文包的白领。有些明显赶时间,频频看表,左右张望,在原地不耐烦地跺脚。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不免好奇,我好奇这么热的天,在这这样的焦急等待为了什么?难道都不用上班吗?这么闲?


我走过去仔细看了下他们,你猜猜,他们在干嘛?


90%的人,在玩王者荣耀。



很凑巧是不是喜茶和王者荣耀结合在一起是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偶然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必然。


尽管「Don't judge」是我的信条,但当时还是不可抑制地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这些人为什么这么闲?


只是为了买一杯奶茶,宁愿等那么久,长长的队伍视而不见,去排队的人乐此不彼。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可以毫不费力地列举出十几条「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排队买喜茶」的机制。但设身处地,真的让我排几个小时队,去买一杯奶茶,我还是会觉得,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同样,作为一个体验过纯文字MUD的老玩家,我也完全理解游戏背后的一切机制。但是,每天把几个小时的时间耗费在游戏上 —— 这仍然会让我觉得:太奢侈了。


有这么多时间,看看书,不是更好吗?


2


奶头乐战略

人们越陷越深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经济精英,各大顶尖企业的董事长,等等。


全球化,是的就是21世纪的主题,全球化,他们讨论的不仅仅是经济,涵盖各个领域。


会上,参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这个观点恰恰印证了前段时间文章的观点:月净收入1万,你就打败了全球98.96%的人!


这样一来,事实就出现了,少数人与大众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矛盾,那么怎么才能化解或者说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当时的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



他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Tittytainment」战略,由Titty(奶嘴)与 Entertainment(娱乐)合成,中文译为「奶头乐」(有点三俗的译法)。


「奶头乐」战略,具体是什么呢?


一,是发展发泄性的产业。


这个产业非常之广,现在地娱乐行业几乎可以包括这个,当然这个“娱乐行业”不仅仅是娱乐圈、游戏这些,还涵盖了其他大众比较克制的行业,例如,各个平台的口水战等等。


二,是发展满足性的产业。


包括报道连篇累牍的无聊琐事——娱乐圈新闻、明星花边、家长里短,发展廉价品牌,各种小恩小惠的活动,以及偶像剧、综艺等大众化娱乐产业,让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从而丧失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一言以蔽之,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份工作,让他们有东西可看,便会沉浸在「快乐」之中,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


这个战略成功了吗?


目前来看,挺成功的。


3


我们选择了怎样的媒体

媒体就用怎样的方式塑造我们


是的,我说的就是一切偶像剧、明星、娱乐圈、微博热搜、暴力冲突、情绪煽动、阶级对立、低幼化游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这些东西,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各色各样的游戏,娱乐,我们可以躺在床上,看这些主流媒体怎么操纵我们的思想甚至是感情。



微博热搜,可以买,可以冲,给够营销团队的钱,想上什么就上什么。


百度新闻,绝大多数是标题党,不是哪个明星出了新戏,就是谁谁又闹了绯闻。


更别说今日头条之类的资讯平台、和朋友圈里疯传的各种推送了。


奇葩说第一季刚出来的时候,眼前一亮,毕竟算是一档有价值和内涵的综艺,非常难得。


但看了几期之后,你会慢慢发现,思辨开始让位于煽情,逻辑永远辩不过故事。


看实时投票,感受最鲜明的是:观众并不在乎逻辑,并不关心谁说得有理,他们只关心谁说得更声情并茂。通常背景音乐一转,开始变成钢琴独奏,情绪酝酿起来了,票数就开始变化了。


那群选手里面,我比较欣赏的,是陈铭。



无论是思考的角度,还是逻辑论证,单单论表现来说,都高出其他人不止一个档次——当然,并不意味着其他人水平不高,很可能只是选择的路线和策略不同而已。


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观众只能理解这些。


最近,知乎在讨论一个话题: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大V,靠爆照、编故事、抄袭段子起家,拿到几千、几万的关注?


有人说得很好:同一个人,爆照回答1000赞,写情感故事1000赞,科普专业知识、还得到编辑推荐和一帮大V点赞的回答,才不到100赞 ——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麦克卢汉说过一句话: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


在这里,也是一样的:我们选择了怎样的媒体,媒体就用怎样的方式塑造我们。


4


通过阻断你的希望

让你活在别人为你设定好的框架里


无独有偶,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提到,日本的新一代,正在逐渐步入「低智商社会」。他们读的书越来越幼稚,对各种谣言丝毫不会思考,很容易遭到媒体的操纵,得过且过、毫无斗志……


他甚至提到一个事情:


通过「安保斗争」,日本政府认识到,如果对过激的学生运动放任不管的话,就会导致政府下台,所以政府就从此开始实行「愚民政策」。这其中的代表性举措,就是推行「偏差值教育制度」。


大前研一这样解释道:


由于偏差值制度的实行,人的能力被数字化了,所以日本的学生经常会被问到「你的偏差值是多少」这样的问题。


所以他们在这个时代是不会有危机意识的。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这个社会将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将由那些「高偏差值」的人来解决。自己用不着去浪费脑细胞,只要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就可以了。



他们习惯于在同一班级或者是同一年级组中作比较,然后认为那些高偏差值的人,理所当然地就应该去政府部门工作。同样,能进入媒体工作的人也被认为是高偏差值的人。


所以,他们认为政府所做的一切决策都是对的,媒体所说的话也全都是可信的。 


日本社会的现状就是这样。人人都把政府和媒体当做自己生活的指南。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思考和反思。


这岂非也是另一种层面的「奶头乐」?


通过阻断你的希望,让你活在别人为你设定好的框架里,停止思考,失去独立的能力,越来越依赖于环境。


5


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

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当然,我并不反对适当的娱乐,否则活得也太累了些。


但是,更常见的现象是什么呢?


下班了,一身疲惫,想着「今晚要学习」,忍不住还是把手伸向了手机,刷起微博,玩起王者荣耀。


放下手机已是深夜,一边告诉自己「明天再努力吧」,一边洗澡、洗漱,然后睡觉。


第二天,重复着跟前一天一模一样的生活。


这是很正常的。前文讲过,一切娱乐产品——影视剧、综艺、游戏,它们背后有着庞大的团队,这些团队的唯一目的,就是用尽各种手段,去降低你触及它们的「阻力」。



它们会在你视野中不断出现,用各种资讯、消息提醒你,诱导你去点击。一旦点击了,就再也不会给你机会离开。


想一想,你已经有多久,没有真正为自己的目标做过一些事情了?


这里面最严重的是什么呢?


一旦你习惯了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你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人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


所以,这个时代,我们似乎很难再产生情绪的波动,很难去投入到一样东西上面,很难专注去做一件事情。


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被周围的环境,塑造成了一个「高刺激阈值」的对象。


习惯了轻而易举能获得大量愉悦感,你就会慢慢对这种愉悦感脱敏。


久而久之,这种强度的愉悦感已经满足不了你了,你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


相对而言,愉悦感更少、付出更高的行为 —— 比如学习,阅读,思考 —— 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做。


这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6


最后,

想给你几个建议:


1、拒绝低幼化的语言刺激


日常生活中,尽量拨出一定的时间,看深度的、优秀的书籍和文章,保持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谁掌握了语言,谁就掌握了思想。」


2、 拒绝抢夺注意力的低劣产品


如果可以,拒绝从众,拒绝那些肤浅的综艺、影视剧、热点消息、娱乐圈资讯,只看最优秀的作品。


不要让自己成为「愉悦感」的奴隶。


不动脑子,能带来短期的愉悦和轻松,但长期来看,它只能导向空虚和无聊。



3、为自己设定有意义的目标


找到一件有长期收益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幸福感 —— 这是一件你需要在30岁前做到的事。


我说:学习啊。


他们问:不会觉得无聊吗?


每每获得一个新知识,每每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所带来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怎么会感到无聊呢?


就好比小时候玩积木,积木造型出来的时候,自己内心的成就感是不可以外溢的,语言也不能完完全全表达出,只有自己知道什么是收获,自己内心的充足。


因此,小编Aimee(微信号:gaodunaicpa)建议,制定计划,尤其是长期计划,做成一件事,养成一个良好习惯,思考,充实自己的收获,直视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问问自己的思想。


不需要追求物质收益,也不需要苛求成为领域专家,它的意义,是帮助你对抗慵常、平凡、索然无味的日常生活,让你保持头脑的清醒。


这就足够了。


这里有

全国各个省份的AICPA学习交流群

还有备考群、留学群、福利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小编好友

请备注“昵称+省份+职位



本文来源: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综合自知乎、微博。

你可能还想看:


• 一个人是怎么废掉的?

• 2018年中国财经类大学内部鄙视链

• 47岁马化腾2950亿登顶华人首富:决定人生高度的,不是智力,而是体力

• 26岁摩拜高管:“下不了手开除70、80后,公司死了谁负责?”

• “空中飞人”、一年360天出差,她是怎么一年四科USCPA的?

• 有了这张“金领证书”年薪可达50w! 压力却比投行小得多......

• 月净收入1万,你就打败了全球98.96%的人!


↓↓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2018年USCPA全套备考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