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除性骚扰靠师德?在世界名校ta们这样防治性骚扰

2018-01-17 林爽、王笑哲 女权之声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针对近期引发关注的校园性骚扰事件再做回应:凡是触犯师德红线、侵害学生的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发言人还透露:教育部目前也正着手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预防性骚扰长效机制,将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希望从制度层面保障、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在此之前,北航对于陈小武的处理结果也被公布出来:撤销陈小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职务,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撤销其教师职务,取消其教师资格。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被撤销,奖金也依规被追讨。这样的结果确实让人欣喜,也令当事人和关注案件的律师都觉得在漫长的维权过程中看到了曙光。尽管如此,该事件也令无数关心国内高校发展和校园管理建设的人们意识到了现存高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陈小武事件得到教育部回应,但关于高校处理性骚扰机制问题的讨论才刚刚开始。为什么高校“谈性骚扰色变”?有校园性骚扰的发生是不是意味着这是一个“坏学校”呢?如何建立防治性骚扰机制?一个较完善有效的校园防治性骚扰机制是什么样的?


剑桥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京都大学、首尔大学、牛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奥克兰大学……这些高校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案是:它们都发生过校园性骚扰事件!

 


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

 

校园性骚扰并不是某国独有现象


数据显示:


全英学联在2015年曾报告每5个大学生中便有1人在第一学期受到性骚扰。


一份2015年针对美国27所高校的调查(https://www.aau.edu/sites/default/files/%40%20Files/Climate%20Survey/AAU_Campus_Climate_Survey_12_14_15.pdf)发现,超过20%的女生以及超过5%的男生为性骚扰的受害者。


相似的,澳大利亚2017年进行的全国性调查(https://www.humanrights.gov.au/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publication/AHRC_2017_ChangeTheCourse_UniversityReport.pdf)发现有21%的学生在2015-16年期间遭受过性骚扰。

 

前文提到的这些顶尖大学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防治校园性骚扰的机制,而这些机制中的预防、反应、调查和处理环节,让校园变成一个更加鲜明地反对性骚扰的空间。这些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为性骚扰受害者提供了除了把痛苦压抑在心中之外的另一条救济途径,即可以通过机制进行报告、获取公正。

 

在媒体上广泛引发关注的高校性骚扰事件不是个例,校园内存在性骚扰现象也不是界定坏学校的指标,而逃避和掩盖校园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甚至通过压制不同的声音来粉饰太平才是!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名校们的反性骚扰机制吧。

 

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虽是英国的老牌顶尖高校,但校园性骚扰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幸而学校的纠错态度端正可嘉,从讲师到学院领导,凡是被曝光的事件学校都会严正处理。就在2017年末,剑桥三一院(Trinity Hall)的高级讲师Peter Hutchinson就因频繁的性骚扰语言被证实而走人,从被举报到被开除,学院迅捷的反应机制只用了4天时间!

 

(图为2013年席卷全英的“我为什么需要女权主义”白板活动,图中的剑桥学生写到:“我需要女权主义因为我没有同意你这么做”,正是在点名谴责性骚扰施暴者)

 

剑桥大学每年至少更新一次关于性骚扰行 40 37315 40 15089 0 0 2464 0 0:00:15 0:00:06 0:00:09 3004的校园规定与条例,如今的指导文件已经丰富而全面,总体的指导文件分为3份:《关于针对学生的骚扰以及不正当性侵犯的行为准则》(作为专门的行为警示与告诫书)、《关于针对学生的骚扰以及不正当性侵犯的解释文件》(定义如何构成对学生的不正当行为)、《学生信息的使用政策》(为保证学生的隐私受到最严肃的保护)。

 

懂得如何防治性骚扰,也许还能帮你在剑桥找到一份工作!


剑桥大学在去年以29万人民币为起薪招收了英国第一任在校专职“性骚扰问题顾问”,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全方面的情绪、心理帮助,并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校园相关规定的咨询。

 

参考资料:https://www.studentcomplaints.admin.cam.ac.uk/harassment-sexual-misconduct/i-want-know-more-about-universitys-policies

 

牛津大学

 

提起牛津大学,大概没人会首先想到,它竟然是2017年卫报统计出的英国“教师职工对学生”性骚扰事件最多的大学!相对地,牛津大学的反性骚扰手册则是全英高校对举报调查过程描述最详尽的资料之一。其中的各种细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干货:

 

首先,一旦教师职工被举报,学校人事部主任(必须是主任级人员)必须全程参与并监督审查过程。如果举报人是学生,学生福利部主管人员(必须是主任级人员)必须随时到位,为举报人提供所需要的任何心理、取证、申诉等方面的帮助。

 

为了避免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受到压力,牛津的《教职人员对学生的骚扰行为处理手册》手册第一章还专门强调,学生不必在任何情况下听取任何人有关“私下解决”的建议;学生有权向学校直接举报申诉。

 

手册注明,在正式调查开始前,人事部主任将指明一或两位协调员进行事先协调,举报人在学生福利部的主任陪同下接受调解。如果事件需要启动正式调查程序,那么人事部主任与学生福利部主任将共同指名一位此前受过学校反性骚扰培训的、与当事双方无历史纠纷的第三方调查员。


1

调查员在与举报方确认好事件原因后,向被举报方提交书面说明书

2调查员开始向事件各方相关人员取证
3

调查员需要向举报人、被举报人、人事部主任、学生福利部主任、以及被举报人所属的部门主管提交书面报告









一旦启动正式调查程序,手册注明需要在20天以内给出初步解决方案。



哥伦比亚大学

 

坐标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针对包括性骚扰在内的“基于性别的不当行为”,有着有长长长长长长的一份政策文件(http://www.columbia.edu/cu/studentconduct/documents/GBMPolicyandProceduresforStudents.pdf#page=22),并建立了专门的“针对性别的不当行为学校办公室”。 哥大的防治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预防和教育:从每个新生入校前的线上教育,到新生报到后的开学前教育,哥大都把反对性骚扰、性暴力等内容加入到必须了解的部分,明确告诉你:“在哥大,这些行为不被允许!” 入学后,学校针对不同的群体(比如少数族裔、国际学生、LGBTQ群体、曾有受害经历的学生等等)还会举办有针对性的工作坊。

 

报告:事件发生后学生可以选择信任的学校员工报告信息,在保密原则下,接收到这些信息的相关员工都有责任把事情报告给专门办公室。另外针对性别暴力还设有24小时全年无休的热线电话。

 

调查和处理:在对性骚扰的调查和处理方面,哥大是相当严肃的,整个处理期间受害者都可以向学校申请帮助换住处请家教改动或者取消相关课程安排等等。


总之就是学校专门办公室要尽力保证学生的身心不受伤害。在办公室调查收集证据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听证会,将最终宣布处理结果。 处理结果出来后,受害者依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服务持续接受帮助,而所有的信息也都会保密。

 

此外,由于师生权力关系的特殊性,哥大的校规专门规定,任何哥大的教职工都不能与Ta正在教授/主管的学生发生恋爱关系或性关系,以此尽力保护权力关系中弱势的一方。

 

当然,哥大的机制也不是完美的,还记得这个扛着床垫的哥大女生吗?


 图:哥大女生Emma Sulkowicz 扛着事发宿舍的床垫在校园里,抗议学校认为男生无责任的决定


这个叫Emma Sulkowicz的哥大视觉艺术系女生2013年向学校报告:一年之前她在宿舍被一名同校男生强奸了。而由于证据不足,学校调查后判定男生无罪。在之后的一年里,Sulkowicz在学校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她的床垫,做了一场“Carry That Weight” (承受那般重量)行为艺术,象征着性暴力受害者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的伤害和压力,以这种方式抗议学校的决定。


妹子甚至把床垫搬到了毕业典礼上。她的抗议行动受到了许多同学和媒体的关注和支持;但另一方面,男生也把哥大告上了法庭,认为他在事件中也受到了伤害,而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图:哥大学生声援Sulkowicz的 “扛床垫”行动,抗议学校对她所诉性侵事件的处理


这件事对哥大来说也是一场阵痛,为了在之前的机制上再加强“预防”环节,把性别暴力扼杀在摇篮中,从2015年开始,由哥大校长带头倡议新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预防基于性别的不当行为特别小组”,这个小组会评估学校相关预防机制的有效性、并提出改善建议。

 

从2015年开始,每一个哥大的新生都必须参加Sexual Respect and Community Citizenship Initiative(性尊重与社群公民权倡议),这个倡议包括了各种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放映、工作坊和讨论以及各种有创造性的网上活动。不要太丰富!

 

笔者在哥大读书期间,记忆最深的是就连在图书馆上个厕所,抬头也会看到禁止性骚扰的标识,倡导的力度可以说是非常强势了。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不只哥大的学生会在厕所门上看到反性骚扰贴示,在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所有厕所门口也都张贴有反性暴力海报,写明定义、求助方式以及帮助他们的方法”。


学校的性别研究系,所有的课程大纲都必须加入反性暴力相关的内容,告知学生交友有义务报告一切和性暴力相关的行为,并让学生知道有哪些资源可以求助。印第安纳大学也会强制所有助教和教师每学期都必须完成sexual misconduct(性不端行为)的在线培训并通过考试。

 

另外,与哥伦比亚大学一样,印第安纳大学也明令禁止师生恋:在老师/职工与学生有学术或工作指导的情况下,任何教职工与员工之间的恋爱或性关系都是不允许的

 

奥克兰大学

 

奥克兰大学是新西兰排名第一的大学,学校“Prevention of Bullying, Harassmentand Discrimination Policy and Procedures”(阻止霸陵,骚扰和歧视的政策和程序)政策里对于相关名词有明确的解释。针对不同的被举报人,奥克兰大学也设置了一些不同的程序,还贴心地绘制了一个流程图来说明:

 

 

图:新西兰排名第一的奥克兰用流程图来说明针对不同类型性骚扰举报人的不同处理流程


参考资料:https://www.auckland.ac.nz/en/about/the-university/how-university-works/policy-and-administration/human-resources1/employer-and-employee-responsibilities/prevention-of-bullying--harassment-and-discrimination-policy-and.html

 

京都大学


京都大学是日本最有名的高校之一,培养了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京都大学还有一件在日本法律界有名的案例:曾任教京都大学的矢野畅对多名女职员的性骚扰案件。在受害者、女教授和其它学者以及社会人士的不懈努力下,矢野案成为推动日本高校甚至整个日本社会反性骚扰的重要案例。

 

京都大学在它的人权委员会增加了防治性骚扰的内容,也制定了防治性骚扰的政策和手册。在京都大学之后,日本其它各大学也相继设置性骚扰谈话室

 

京都大学的防治性骚扰手册有以下几个亮点:


现在京都大学的防治性骚扰手册中就有专门对“权力骚扰”(Power Harassment)的定义,大概和矢野案推动了学者们对性骚扰和权力关系联系的讨论和重视有关,“权力骚扰”这个词语已成为日语熟词;


也许也是因为矢野案中受害者的同事们作为“事件第三者”做了很多努力,手册里还将防治提示分为“如果你是受害者”和“如果你是目击者/知情者”;此外,京都大学在学校几乎每一个系里都设置了负责人和联系人,手册里有他们详细的联系方式,学生可以选择根据系别和负责人联系。


 

首尔大学


韩国和日本在性别平等领域的情况总体来说都不太乐观(《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韩国排在118名),近两年韩国接连几所大学爆出性骚扰案件。


目前,韩国排名第一的首尔大学的性骚扰防治机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性侵害预防中心、性骚扰咨询中心,而性骚扰处理部门放在它的人权中心下,但很遗憾作者并没有找到首尔大学的专门性骚扰防治手册。

 

除了首尔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等韩国高等学府将处理性骚扰放在学校设立的性别平等中心工作内容下。比如高丽大学大学的性别平等中心就负责反性骚扰和性侵害教育,以及防止家庭暴力和性拐卖。并且第一时间处理校园内的性伤害提供咨询

 

另外笔者还注意到,首尔大学在建议性骚扰受害者立刻向学校汇报并寻求帮助时,还特意提到你可能觉得跟朋友吐露这个事件稍容易一些,但请记住一般来说韩国人都不太愿意谈论这个话题,更别说提供有用的建议了。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这个国内的情况很类似。由此也窥见,虽然韩国一些大学建立了一定程度上的性骚扰防治机制,但整个韩国社会的反性骚扰工作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高校防止性骚扰工作任重道远

 

2014年,教育部推出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其中提到:


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教师,要依法依规处理,直至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


《意见》颁布之后,各省市教委联合高校曾开展过《意见》的普及工作,但后续的落实工作大多不见下文。更叫人想不通的是,国内高校的脑回路与《意见》所代表的“预防为先”的指导精神似乎背道而驰。在国家下达如此贴近人意、惠及师生的《意见》后,面对着2014年以来被舆论曝光的校园性骚扰事件,国内高校却无一决意加强防治性骚扰机制的建设工作。


而“曝光一事解决一事”的工作思维,反应的其实是高校拒绝“解决一事又来一事”的心态。其实,如果严格遵循《意见》,下狠心落实其中关于性骚扰防治体系的建设,即便有事件被曝光了,学校在之后的处理过程中也能高效而不失体面地解决事端,从公关角度来说,反能体现其制度的完善。



最重要的是,防止性骚扰机制一旦成熟,性骚扰行为在校园内大幅减少甚至消失,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老师的师德传承、学校的文化建设,实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敲黑板划重点!反性骚扰机制怎么建?


结合《意见》,再总览上述国外高校的性骚扰治理经验,以下8条在国际大学基本落实的规划或能成为国内高校完善自身体系的参考:


1. 制定专门针对性骚扰/基于性别的暴力的指导手册,其中明确注明相关概念定义、求助资源和处理方法;


2. 建立专门的学校办公室负责相关事件,并有明确的负责人和联系人;


3. 定期开展对教师职工的强制性的“防治骚扰行为工作坊”;并会在入学前和入学后对学生进行反性骚扰的培训;


4. 在处理情节严重事件时(例如尾随、强奸、强奸未遂)都会与当地警方合作执行;


5. 在所有防治与反应过程中,学生代表(大多数学校的学联设有反歧视、骚扰官员的职位)均需与受害学生以相同立场全程参与;


6. 针对被正式举报的骚扰行为,校方应在公开的期限内(比如,20天)内给出初步答复,答复须对事件发生原委与严重程度给予初步判断;


7. 对举报信息、处理过程都采取最严肃的匿名和信息保存机制;


8. 对于防治工作的成效会有评估、以期不断完善。

 


在大学这个学生价值观念与职业技能成长最重要的阶段,性骚扰的发生很可能会给受害者产生终身无法愈合的身体和心理伤害。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和管理机构,应当首先担负起反性骚扰教育的责任、并且建立有效的机制处理性骚扰事件,还校园安全和美好。


校园性骚扰的发生不是坏学校的标志,而面对性骚扰,积极实施预防教育、采取有效公正的处理机制、给学生安全细致的咨询和帮助,应该才是一所合格大学的标配吧!


这么多名校的防治性骚扰机制干货,国内高校你们学会了吗?

 

参考文献:《京都大学教授性骚扰事件:权力关系让抗拒更加困难》,澎湃新闻,程郁,2018年1月2日


作者| 林爽、王笑哲,编辑| 枣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