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科院院士包信和:我是扬中人,我是属于这里的!

2016-10-08 点我☞ 微扬中


前几天的发促会报道中,小编分享了一大波包信和院士的萌照(戳回看详情)。不过,小编怎么可能是这么肤浅,只知道花痴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包院士。


包信和  1959年8月出生于扬中市油坊镇。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家,“973”计划项目“天然气、煤层气优化利用的催化基础”的首席科学家。先后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



我们先来看看包院士所获得的成就:



▲ 2016年6月,包信和院士荣获第十一届国际天然气转化大会天然气转化杰出成就奖。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目前为止共奖励八位科学家,包信和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


2016年3月,国际权威《科学》《自然》杂志均确认了由包院士及其团队所研究的一项令全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这项成果被业界誉为“煤转化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 不关注科学专业领域的,有可能不了解这两本杂志。它们是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二,每年交到编辑手中的文章只有不到10%会被接受发表,能在这两本杂志上发表文章的中国人更是少之又少,而早在2014年,包院士及其团队就已经在《科学》上发表了题为《甲烷非氧路线制烯烃,芳烃和氢》的论文。


2015年11月入选“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当年同时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中,有诺贝尔获奖者屠呦呦。




▲ 2015年荣获年度中国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此奖项每次授奖总数不超过10个。




▲ 2015年荣获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周光召是谁呢?他是科学家、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足见这个奖项的分量。


2014年荣获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 2012年荣获何梁何利奖化学奖。同年获得何梁何利奖的还有我们的马伟明院士。


2009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同年任沈阳分院院长。


2000年8月至2007年3月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00年,包院士刚满40周岁,这样年轻就能在全国排名至少前三的研究所任所长,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1989年,包院士来到德国柏林进修,师从师从表面催化学科的创始人之一、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尔特(Ertl)教授,从事金属催化剂的表面研究。


1978年,包信和考入复旦,并在这里学习、工作了11年。现在,他担任复旦常务副校长,又回到了这个梦开始的地方。



我们再来聊聊“甲烷在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


1923年,由德国科学家Fischer(费舍尔)和Tropsch(托普希)发明了煤经合成气生产高碳化学品和液体燃料的费-托过程。尽管该过程并不完美,除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外,还消耗大量的水,且产物选择性差,后续处理消耗大量的能量,然而国际能源和化工界却一直认为该过程不可替代。[资料引用]



▲这些专业的词汇背后的意思是:甲烷的到能源的转化低效高耗,用中国的成语,就是事倍功半。


90多年来,全世界都认为这个过程是不可改变的真理,但是包信和做到了。他和团队创造性地直接采用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纯化后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一种新型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高选择性地一步反应获得低碳烯烃,破解了传统煤化工催化反应中活性与选择性此长彼消的“跷跷板”难题,为高效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的设计提供了指南。[资料引用]




▲ 这段专业术语背后的意思就是:这个真理被一个中国人颠覆了,他为整个世界化学科学界节省了资源,提高了效率。


当从事费托过程制烯烃(FTTO)研究二十多年的德国BASF公司专家Schwab博士了解到这一过程的基本情况后,沮丧地说:“这个点子为什么不是我们先想到的?”包院士不无自豪地回答道:“你们想到的点子已经很多了,也该轮到我们了”。[资料引用]




▲ 这是包院士和他的团队在催化研究领域默默坚守几十年之后最响亮的发声。


PS:小编已经按自己的理解,在查阅N多资料后尽量简化和口语化形容包院士的研究成果,过于专业严谨的解说和分析,小编担心大部分粉丝看不懂之外,也建议大家自己去查阅专业书籍和资料哦~



那么,催化研究和我们扬中有啥关系?


早在2011年,包院士就在我岛环太集团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五年来,一直重点开展晶硅太阳能电池硅片高性能切割液的有效回收、新型高效催化剂、LED用蓝宝石抛光、衬底所需化学用品等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如今,他所主导的最新研究项目,太阳能光伏废料转变为高效催化剂已经进行到大型试验的阶段。



▲ 在10月2日的发促会间隙,包院士抽空接受了小编的专访,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小编:包院士您好!请问您现在研究的项目中,有什么项目是和我们扬中有联系的呢?


包院士:扬中是一个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地方,因为这里没有大型污染源。但是我发现啊,我们扬中是太阳能新能源行业的领先者,这就有一个问题,太阳能废料现在应该算是扬中最大的污染源,一般这些废料都被直接丢弃,这个很不好。我们的工作站近来一直在研究光伏废料的再利用,转变为催化剂。我们现在和上海合作,因为扬中没有那么大的地方,目前已经到了大型试验的阶段,一旦成功的话,对于我们扬中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小编:扬中发促会是2009年成立的,您也出席了成立大会,当时您正好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又出任沈阳分院院长,研究工作一定非常繁重,当陆爷爷找到您的时候,您是怎么考虑的?


包院士:我们在外的扬中人其实能为扬中做的很有限,找到你了,而你正好能够出一分力,这不是很好吗?只要是我能做的,都愿意去做。但是这方面我做得不好,我还没有为家乡做太多贡献。扬中发促会一点一点发展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其实说我做了什么,那也没做什么,反而是发促会帮助了我。


我从前在外面结识不到几个扬中人,通过发促会,我一下子交到许多家乡的朋友,我们一起已经搞了好几次活动了。扬中发促会的立足点是为了扬中的发展,这是非常好的,这让发促会的发展一直都十分健康。


小编:您在2006年接受扬中报社采访时曾对家乡提出三个愿望:一愿家乡越来越美;二愿家乡早日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领先地区;三愿新能源产业成为扬中新崛起的支柱产业。十年过去了,您觉得您的愿望都实现了吗?


包院士:当然都实现了。我昨天(10月1日)晚上九点半回到扬中,发现家乡交通四通八达。今天在家乡走一走,感到绿化非常美丽。我就这么走了几圈,骨子里的乡情全都洋溢出来,我心里就有个强烈的感觉,我是扬中人,我是属于这里的!


虽然前段时间我们的太阳能产业有过短暂的低谷期,但是扬中人从来没有放弃过,现在,我们依旧是太阳能领域的佼佼者。


小编:您是杰出的科学家,是我们扬中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扬中的年轻人学习的榜样。您有什么话或者是学习的经验分享给他们吗?


包院士:我们当年学习是为了生活下去,没有说因为喜欢什么而去学什么。后来出去上大学、读研、读博士,出国深造,慢慢就对这个行业认同、热爱了。现在的学生不能学那时候的我,要有规划,尽早制定目标,做好选择,然后就是要刻苦。


其实我没有那么杰出,我一直觉得我是运气好。考大学时就考到了复旦,稀里糊涂选了专业,在复旦大学学习时,经当时的校长谢希德举荐,前往德国深造,导师又正好是诺贝尔获奖者。回国后不久,正赶上国内科学研究工作者青黄不接的局面,40岁便出任大连物化所所长,这也是我赶上了机遇。


小编:您太谦虚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您的实力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包院士:这么说的话(憨憨一笑),谢谢,谢谢你们。


小编:您以前的三个愿望都实现了,现在在给家乡提三个新的愿望吧。


包院士:我已经想好了。一愿扬中经济更加繁荣,这是每个扬中人都期盼的;二愿扬中人民生命健康水平能够提高,不能用健康去换GDP,既然现在社会条件好了,我们身体素质也要上去;三呢,希望我们扬中能有为大众服务的意识。其实我们扬中在周边地区发展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不能只顾着自己发展,也要想着带动别人,带动区域经济。


最后再加一个小愿望吧,我希望大力培养扬中科研人才。在这方面,我会尽我所能。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END-


文字 | 云舒兰  资料引用 | 中国科学报 沈春蕾  图片 | 网络  

编辑 | 余稚  制作 | 小凡  小编微信号 | shaoyy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