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不信?三茅gāi上起码有一半人家三代都在华美照相馆拍过小照

云舒兰 微扬中 2019-03-3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扬中有三家照相馆三足鼎立、各领风骚,分别是上八桥新坝美珍照相馆,中八桥三茅华美照相馆和下八桥八桥照相馆。三茅gāi上我们的爷爷辈儿,还有我们父母辈儿小时候,应该都是在华美拍的小照。


要讲华美照相馆的故事,我们就得先来了解一下陈恒隆先生。


△晚年陈恒隆,陈履生摄


1923年,陈恒隆出生于三茅一户乡绅家庭,接受了良好的家庭和文化教育,为人素来通情达理、宽厚包容。1941年-1944年间,陈恒隆先生习得专业的照相技术。学成归来后,1945年,他与友人吴先生在三茅镇桥东合办了全扬中第一家照相馆,也是当时唯一的一家照相馆(陈恒隆先生于2011年去世,照相馆名字已不可考)


△年轻时的陈恒隆眉目俊朗,是个美男子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扬中还处于农耕时代,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经济落后,陈恒隆的照相馆成了人们眼中最新鲜的事物,给扬中人带来了现代社会的气息。1949年,照相馆改由陈恒隆独自经营,后关闭。1950年,他与友人许礼钦在三茅镇南街合股开设华美照相馆。


△陈恒隆与许礼钦合影


△陈恒隆与许礼钦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友谊,他们之间没有同行之间的毛病,相互尊重、亲如手足。


因为条件有限,华美照相馆设备简陋,是一家天光照相馆。所谓天光,就是指靠天吃饭,天阴下雨就无法拍摄。而长江流域一年四季雨水不断,再加上当时人们思想保守,很多人害怕摄影,怕自己的魂魄被“收走”丢了性命,所以照相馆生意一般。


不过,华美照相馆小小的橱窗却是城区内服务行业仅有的几个橱窗之一,还是唯一的文化窗口。橱窗内摆的是京剧剧照以及当地劳动模范的照片,偶尔也会放几张被认为是县城内最漂亮的女士的照片。陈恒隆也凭手艺和人品广受尊敬。


△陈恒隆20世纪50年代旧照


1954年,经历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许礼钦撤资回到镇江,陈恒隆作为私方代表与国家合影成立了公私合营的照相馆,仍然叫华美。


1953年11月13日华美照相馆的企业核准变更申请书记录了这一事件:“因本地生意清淡,许礼钦拟回镇江原籍重新发展,店铺故经□(原字已不可考)改,但经理由陈恒隆担任……原有在民主选区之房屋租约期满业主收回,现拟至三茅本镇自由选区营业。(即前盛泰祥银铺内)”由此,陈恒隆开始执掌华美照相馆


△美照相馆的企业核准变更申请书


1958年,为了服从市政建设需要,华美照相馆迁址,根据当时领导的意见,“为了企业安全”,陈恒隆一家搬至照相馆楼上,当时陈履生两岁,他就是在照相馆里长大的。


在《追寻记忆的怀念》一书中,陈履生写道:“我家的照相馆不大,但小时候也没觉得它小。整体布局类如前店后厂,前面是接待室,有镜子,还有供休息和等候的椅子。后面是摄影室,最后面的顶头是软布景,苏州园林、西湖风光、扬州景色,好像是一年换一次,都是到上海请人画的……硬景中有亭子或假山石之类,极力模仿自然景观。往往新景一出,都会招来县城里比较时尚的年轻姑娘。”


不知道这番详细的描述,有没有勾起60后、70后的回忆呢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上海科学印刷厂印制的华美照相馆照片袋,印有业务范围:艺术人像、团体外照、登记照相、结婚留影、街晒放大、五彩着色,基本囊括当时照相馆所有业务。


每年毕业季,陈恒隆就会非常忙碌。他背着沉重的相机,来往于各所学校之间,为每一届的毕业生留下了历史的定格。那是一个黑白的年代,为了满足人们对色彩的追求,没有绘画基础的陈恒隆虚心求学、勤奋苦练,很快掌握了照相的特殊技能——着色,用水彩和油彩化黑白为神奇。当时的彩色照片就是这么来的。或许,陈履生走上艺术道路,也有潜移默化受到父亲影响的缘故。


△1966年7月20日,上海出版印刷公司为华美照相馆设计的照片袋原稿。


1966年,“文革”开始。陈恒隆因乡长之子的身份和曾经私营照相馆的经历遭人诬陷。一时间,华美照相馆内大字报铺天盖地,陈恒隆一家被赶出照相馆,回到祖籍地英雄公社第六生产队。


“文革”期间,陈恒隆屡遭批斗、艰难生存。先是在“学习班”和“牛鬼蛇神”一起接受“教育”,后来又被屡次发配,在江边的沙港商店做售货员、在友好供销站守店、在三茅镇城镇鱼店卖鱼。城镇鱼店离华美照相馆不过几十步的距离。倾注全部心血的照相馆就在眼前,却如隔千山万水,不得相守,这中间的酸楚无奈,想必只有陈恒隆自己才最明白。


△“文革”前夕,陈恒隆在焦山江边留影


这一轮辗转下来就是十年。十年间,陈恒隆咬牙忍住所有磨难,不断申诉,但每次都失败。更令他心如刀绞的是,照相馆二楼的家被人强占,照相馆也因“华美是中华和美帝结合”这个无中生有的理由而改名为新风尚照相馆。在时代的洪流中,华美照相馆的命运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1976年,“四人帮”粉碎,“文革”结束,国家开始“拨乱反正”。1977年10月,陈恒隆被调到立新烧饼店卖烧饼,妻子苏近芳被调回了照相馆,像过去一样在暗房洗照片。但在苏近芳心里,她宁愿回到小饭店工作,换丈夫重回照相馆。


△艰难岁月中,陈恒隆仍然养花陶冶情操


△陈恒隆与苏近芳结婚照


1978年,新风尚照相馆改回华美照相馆,陈恒隆也终于从烧饼店回到照相馆。眼前的“华美”对他而言就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切都像是没有变,但一切也都已经回不到从前。而照相馆外熙熙攘攘的路人们却欣喜着,因为他们熟悉和喜爱的华美照相馆又回来了,还有那个永远带着谦逊的微笑,真诚为他们服务的陈恒隆师傅。


△自1978年回到照相馆工作之后,陈恒隆与过去的老同事重新联系上了,他们的笑容都有着枯木逢春的历史背景。


1986年12月22日,陈恒隆退休,结束了他钟爱的摄影事业。但他并没有离开摄影领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支持替班的小儿子履民辞去公职,在拥军路上协助创办了美华摄影艺术馆,并以其一生的服务精神发挥余热。


△陈恒隆与二儿子陈履生合影,光线问题老照片有点儿暗


小编人生第一张正规证件照就是在美华摄影艺术馆拍的。从小到大,小编在很多地方拍过证件照,唯独那一次至今记忆犹新。


大约是小学四五年级,我第一次遇到要拍证件照这回事,旁人都推荐我去拥军路找一位老爷爷拍照片。那天我到了拥军路,走进一栋自建居民楼。铁质围栏围着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着一些花卉绿植,非常安静。屋子大门开着,里面就是住家生活的样子。


我疑心找错了地方,小声呼唤:“有人在家吗?”


“有人,来了。”房间里传来一把和蔼的声音,接着,一位老人走出来,慈祥地对我笑,“宝宝,奏什内的?”


“我想拍照片,一寸的。”第一次拍证件照,我有点紧张。


“好好好,来,你站到那里去。”老人一边动作娴熟地操作拍照设备,一边轻声细语地对我说,“宝宝,你朝我看,嗳,对,不要动,看我……”


大概只用了一分钟,照片就拍好了。老人没有给我看照片拍的如何,只是叫我三天后来取。我一点也没有不放心,因为老人专业从容的气场和令人如沐春风般的气质让我不由自主信服。


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陈恒隆先生,也不曾想到,我竟有机会能了解华美照相馆前世今生的故事。


△陈恒隆20世纪80年代在扬州留影


2011年7月1日,陈恒隆先生病逝,结束了他平凡也传奇的一生。华美照相馆也渐渐成了人们泛黄的回忆,远去了,但永远不会消失。

  


来源 | 《追寻记忆的怀念》陈履生/著

整合 | 云舒兰  编辑 | 云舒兰  制作 | 晓范

更多推荐(点击文字)

★ 早教+全日托,新东方俞敏洪投资的美国早教品牌来扬中了!

★ @所有人,今天跟小编一起去坐“中国河豚岛·扬中号”高铁!

★ 扬中155名优质单身男女信息大放送,速抢!

 扬中有这样一群默默坚持的妈妈,给了宝宝最早也是最好的“疫苗”

 扬中卡车驾驶学员们注意~现在再也不用栓到外地学B2驾照了~

 看清楚了!部分公交临时调整、部分路段临时交通管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