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班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主战场”,春节后正式开工!

孙小啦 简单 小帆 微扬中 2019-03-29


今年七月份落户咱扬中的两个重量级大项目

还有人记得吗?

蜂巢易创精工汽车项目

中国最大的SUV制造企业——长城汽车家的


△长城项目签约


今天小编从项目建设“主战场”——

经 开 区 

给大家发来了热乎乎的项目进展

项目已经启动地质勘探等开工前准备工作

可望于春节后正式开工建设


△地质勘探


相信不久的将来

咱们经开区大地上

又将崛起汽车产业这一全新的“增长极”啦


这么热火朝天的项目集聚区

谁还曾记得十多年前

它的模样?

那就是一片沿江地带的乡村

这里

是一座从农田里崛起产业新城



曾经

这里是偏僻的乡村



如今

这里厂房林立



曾经

这里鸡犬相闻

一幅朴素的乡村画卷



如今

这里产业兴旺、交通纵横

一派现代化新城区景象



改革开放 40 年

春风化雨

浸润着扬中经济开发区大地

成立 25 年来

借助改革春风

经开区在艰难坎坷中开拓

在求实探索中奋进

和着时代的节拍

在一张白纸上

画出了最美的画——


△园博园周边地块规划


01被亮“黄牌”,险遭摘牌

               

1992年10月,扬中县政府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指挥部,筹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3月,扬中县政府成立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区面积仅1.5平方公里;

1993年12月,省政府批准成立江苏省扬中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

1996年9月,扬中市政府将规划范围内的新胜、新扬、新民、新联和沙家港等5村和沙港居委会划归开发区管辖,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


△1993年,开发区总面积408.7091公顷


然鹅,在那个各地纷纷成立开发区的年代,扬中经济开发区和许多其他地方的开发区一样,只能凭着少量资源和政策艰苦创业,被视为“先行一步”的开发区私营经济区投资仅为400万元,第一批只有20户个体私营主签订了进区经营协议。


△1993年省政府批准成立开发区文件


1994年,共有16家企业在开发区内投资900多万元建厂,仅有4家企业成功开业。


“到1996年,随着几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投产,扬中经济开发区才开始慢慢有了点开发区的样子,但全区的经济总量也仅有6700万元。”回忆起过去,自扬中经济开发区成立起就在这里工作的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兴隆街道办副主任朱天森感慨地说:“1998年,我们还曾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于其他市县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被省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不合格单位,受到了黄牌警告。”


这张“黄牌”,倒逼了扬中市委、市政府和经济开发区“为荣誉而战”的干劲——随即,扬中市委、市政府果断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市辖各镇、各单位到开发区上项目、建企业,开发区管委会也想方设法加大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的力度。


02突飞猛进,收获“奖牌”


2001年,市政府建立沿江工业(仓储)区,走“以港兴市”之路,开发区管委会工作重点也随之转移到沿江开发;

2003年,仓储区更名为开发区沿江工业园区;

2006年,沿江工业区实现“三通一平”更名为开发区沿江工业集中区;

2006年5月,市政府将原三茅镇位于沿江工业集中区的长新村等5村划归开发区管辖,占地面积8.04平方公里。



△2006年开发区区域位置示意图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6年,进区(原省批开发区和沿江工业区)企业计231家,全年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在67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水平排序中,综合排位第44名,开发区终于彻底走出了“黄牌”阴影


△2006年的星河集团


△2008年,辉煌硅能源公司建设现场


2009年,是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当年2月,全市进行了大规模布局调整,开发区跳出原来的规划,正式“移师”沿江,市政府更是下决心——举全市之力建开发区



△布局调整文件


一方面,坚定不移大拆大建,拓展跨越发展新空间,每年完成拆迁1000户以上,腾地3000余亩,完成基础设施投入数十亿元。


另一方面,招才引智、招商选资,促进主导产业集聚,逐渐形成了以临港产业、现代物流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光伏太阳能产业为特色的鲜明特征,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以近乎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长。


△2011年,省扬中经济开发区港口


△2015年,建设中的经开区中小企业园


如今的经开区,已有企业近5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市“30强”工业企业8家,市“60强”工业企业12家


2018年,预计可实现工业销售总额137亿元。在最新江苏省开发区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排名中,扬中经开区位列全省110家开发区第41位,83家省级开发区第17位。


中国光电产业最具投资潜力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等“奖牌”更成为他们创新思变最好的印证。


03“港产城人”,阔步前行


荣德新能源实施了金刚线切割专用设备改造及黑硅制绒项目,不仅可降低硅片切割损耗,提高切割机台效率和人均生产效率,企业生产规模也将获得更大提升;


通灵电器新上自动化接线盒生产线,可至少节约70%以上的劳动力;


亿能电气建成全市首条中压开关柜总成自动产线,产能至少可提升一倍;


……


如今,经开区的园区发展不再是单纯追求高速度增长,而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该区正努力打造港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


△荣德新能源黑硅制绒车间


△通灵电器自动化接线盒生产线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鹤军向小编分享了经开区港产城人融合的思路——


创新招引机制,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度,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开展招商选资,努力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


加速创新转型,继续提升创新浓度,以创新型经济为主体,鼓励企业整合资源,提档升级,走好内涵式发展的新路。


做强承载功能,持续提升产城融合度,真正将经开区打造成投资创业园、创新集聚区、生活宜居城。



△港湾新城


△兴隆港区


△太平广场


将科技创新作为港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经开区建成了全市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每年开展“创客沙龙”“头脑风暴”等特色活动和科技、人才项目申报培训近20场。


△科创中心


目前,中心在孵企业总数92家,孵化企业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数387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个,超过35%的孵化企业申请了发明专利。


把项目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氛围始终浓厚。


这里,扬中大道往东,一号线、二号线沿线占地约3平方公里的核心园区内,先后建成了中小企业园、科技创新园,核心区域内累计落户企业60余家


04民生“钥匙”,开启幸福


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经开区还紧握民生这把“金钥匙”,开启了全区百姓的“幸福之门”


经开区区划调整以来的十年,也是经开区“大拆大建”的十年——


十年间,一个个老自然埭摇身变成“幸福花园”,随着园区的建设,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因征地拆迁或复垦从分散零星的自然埭被集中安置到绿化、文体、电气、消防等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的、统一规划的安置小区内。


△水清岸绿的三跃港风光带


△建设中的港湾新城


△2014年,港湾新城选房现场


征地推进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保障就跟进到那里。不断完善的保障,让经开区的拆迁百姓获得感满满——关注社会各类救助对象;开展临时生活救助;帮助困难群体危房改造;开展助医助学慈善救助……


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经开区把“温暖”送到各个角落。如今,这里已有12000余人享受到不同程度的生活保障。


△专场招聘


物质水平提升了,精神食粮也跟着丰富起来。多年来,经开区的文化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百姓的业余生活也跟着多彩起来。


这里,成立了大行合唱团,并在第二届镇江金山合唱节拿下了成人组金奖;


△经开区合唱团


这里,每个村(社区)都设有文体广场,组建了文体活动队,创建大鼓、腰鼓、舞狮、小品等7类特色文化品牌。



△经开区腰鼓队


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深得民心,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指标镇江第一,群众安全感节节攀升。


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和谐融洽。


区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德善好人、家风传承、文明代言“三张名片”不断汇聚着发展正能量……


相比从前,如今的经开区,氛围也更和谐了。


△好家风润万家活动


25年

经开区,在沿江农田里建起了一座产业新城

未来

经开区,这个岛城中部的魅力新城更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 | 陈燕  制作 | 简单

更多阅读(点击下面文字)

☛ 艾玛!电线杆上这个姿态撩人的扬中小伙,个有人认得啊

☛ 你知道扬中第一幢将军楼是谁家砌的吗?

☛ 在生产队做过工?在大队厂上过班?还跑过外勤?下过海?恭喜你!已不再年轻~~~

☛ 放学回来不是写作业而是剐羊草!这个年代的朋友,举起你们的双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