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修行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朗读篇】

太桥旦曾堪布 太桥旦曾 2021-06-03

太 桥 旦 曾 堪 布 教 言

从皈依开始,一直到成佛之前,我们的唯一任务就是根除烦恼。修行一定要让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发生变化。有些人学佛很久都没有进步,甚至越学越不正常,原因就在于修行脱离了实际生活。如果你只注重持咒、磕头、放生、吃素等形式上的东西,这是远远不够的。佛陀为我们做出了在实际生活中修行的最好榜样。


佛陀曾说:“瞻视病人者,是为瞻视我”。


这句著名的教言是佛陀在见到一位身患重度痢疾、睡在粪污上而无人照顾的比丘时说的。当时,佛陀在阿难的协助下,用温水为这位比丘洗净身体,悉心照料。并因此而提醒众比丘,他们既无父母的照看,也无亲戚的扶持,所以应该相互照顾。若师尊生病,弟子有责任护理;弟子生病,师尊当负责照看。为师、为徒若不能出面,则僧团有责任照顾生病者。


还有一次,佛陀见到一位全身长满脓疮的比丘病得很厉害,脓血透过僧袍渗了出来。比丘的同伴因无力看护和嫌弃都离开了。于是佛陀生火烧水并亲手为比丘擦拭清理,又将他的僧袍洗净、晾干。等到这位比丘身心安适时,佛陀还为他讲经说法,这位比丘在命终前证得了阿罗汉果位。



佛陀不仅亲自照顾病人,还开示了照顾病人需要具备的五种德行,称为“瞻病五德”。


《四分律》是这样记载这五德的:


1.“知病人可食不可食。”指伺候和探视病人时,要视其饮食所需,而给他提供相应的饮食、水果等。


2.“不恶贱病人大小便利唾吐。”指伺候和探视病人时,不可嫌弃病人的大小便、呕吐等臭秽气味,起厌恶轻视之心,而应尽心亲近、侍奉他。


3.“有慈愍心,不为衣食。”指照顾、看护病人的动机应出于奉献,而不是为物质报酬。


4.“能经理汤药物等。”指帮助病人服食汤药。


5.“能为病人说法。”指伺候和探视病人时,应当顺应此缘为病人说法,令其欢喜,增加他战胜疾病和面对死亡的勇气,也使自己的善法有所增益。



佛陀的身体力行和开示,不仅展示了佛陀的大慈大悲,更是向我们示范了如何在生活中实际修行。


当我们的亲人生病而需要我们照顾时,我们也许会想,去照顾亲人,自己的四加行会不会中断?会不会影响自己完成功课?……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我们的修行观念脱离了实际,这是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佛法的见地、传承以及解脱的果位,比其他任何宗教都要殊胜,但有些佛弟子的行为却很差。有时我们会看到其他宗教的成员很团结,也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人,而我们佛教徒虽然也很努力,却经常达不到真正利益他人的效果,甚至宣传的比实际行动多,没有让世人感受到佛教的伟大。这正是需要我们努力改正的。


我希望大家能真切做到,把修行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另外当我们面对烦恼的对境时要想到,这些对境都是修行的助缘,是善知识的提醒和帮助,而不是增长烦恼的助缘。如果我们一方面特别努力地在佛堂做功课,另一方面却对亲友等生起烦恼,让修行功课的数量和心中的烦恼同时增长,那修行的作用又在哪里呢?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