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消息!好消息!!

全景聊大工作室 聊城大学 2023-02-11


鸿雁传书捷报来!

榜上有名显风采!

现在,就让我们和大聊一起

见证可敬可亲聊大人们的新成绩!

展望聊大科教发展的新前景!



聊城大学入选

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


11月23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新一轮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名单,聊城大学成功入选。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在首批8家试点单位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在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新一轮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工作。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试点单位要赋予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税收支持政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突出改革重点,强化创新探索,鼓励差异化发展。在深入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黄河科创大走廊建设、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机制模式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同时,试点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聊城大学获批

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创建单位


11月17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创建单位名单,我校成功入选。


本次“智慧教育示范区(校)”由山东省教育厅组织审核评定,经过学校自评申报、专家综合评选、线上答辩、网上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普通本科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13个。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施“校园一张网、基础一平台、身份一个号、服务一张卡、数据一张表““五个一”工程,搭建起智慧教育的“四梁八柱”;有序推进智慧教学模式改革、软硬件智慧化改造,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校园出口70G,校园地下光缆管道约16千米,有线无线信息点14000余个,实现校园有线无线全覆盖;已建成165间智慧教室,搭建了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上海智慧树、超星泛雅、学堂在线(雨课堂)等综合教学平台,实现了校内、校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立项省级及以上优质课程66门,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39项,智慧教学成果显著。



我校获批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


近日,山东省大数据局印发《关于公布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第一批)的通知》,全省共有75个实验室入选。依托我校计算机学院建设的“数据开发技术创新应用实验室(数据存储治理)”成功获批。


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数字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我省公共数据深度开放,探索公共数据开放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模式,构建完善的大数据应用创新生态,释放公共数据红利,促进我省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验室以国家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为牵引,致力于大数据智能分析与挖掘、大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高光谱图像大数据分析、智能生物大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实验室建设目标是引领我国大数据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优化大数据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为国家安全和大数据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将实验室建成国家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生物制药及规模化制备现代产业学

获评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


近日,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2022年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遴选结果进行公示,我校生物制药及规模化制备现代产业学院成功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


生物医药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我校自2010年与上海张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体药物与靶向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成立药学院,共建生物制药专业,共同探索“生物制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2020年7月份以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先后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推进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聊城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聊城大学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2021年5月,基于多年的校企合作基础,我校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张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抗体药物与靶向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成立了生物制药及规模化制备现代产业学院,旨在整合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高端创新链与产业链,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性人才培养高地。


此次获批,是对我校多年来聚焦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急需,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2021年,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明确了建设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一流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按照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的部署,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大力培养山东省“十强产业”和鲁西重点产业发展人才,先后增设了人工智能、智慧农业、护理学、药学、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智能影像工程、智能建造等“四新”专业,并与地方大型企业共建了13个校企合作专业(群),成立了5个现代产业学院,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和专业基础。



往期推荐

排版 | 李淑华 冯国鹏

美工丨许玮

图片|孟维彬

文稿 | 来源于新闻网

校对 | 孙娆 杨陆欣

责编 | 刘真真

编审 | 王黎

投稿邮箱 | 203521473@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