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照崇明东滩,华东师大在南非野外湿地启动了一个大项目!



在南非南方,沿印度洋岸,有一条深受旅行者喜欢的风景线。从乔治镇到奈斯纳直到伊莉莎白港,全线风光秀丽,加上公路网畅通,因此被称为“花园大道”(GardenRoute)。来到花园大道,美丽小镇Knysna一定不能错过。


最近,华东师大有一批科研人员也去了Knysna,他们去南非野外启动了一个跨国研究大项目!!


南非Knysna泻湖


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的科研人员来到南非Knysna泻湖,启动中国-南非海岸湿地关键带项目他们在艰苦的湿地环境里开展了一系列监测与野外考察。


课题组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和考察


 考察队执行中国-南非合作项目


由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敏教授牵头的中国-南非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南非典型海岸湿地关键带水沙-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耦合机理对比研究》项目组成员3月29日至4月6日赴南非研究区Knysna泻湖湿地开展实地监测与调研,参加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NRF)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举办的中国-南非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并与开普敦大学环境地理系进行学术交流。


地理科学学院周立旻教授、陈睿山教授、吴电明教授和刘欣然老师,河口与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侯立军教授、李占海副教授、童春富副教授和顾靖华老师等赴南非开展调研监测。双方紧密合作,考察队此行在南非研究区进行了系统采样,已取得详细的一手数据,为下一步在上海研究区的采样积累了对照经验。



在南非开普敦大学环境地理系,项目南非方负责人、开普敦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荣誉教授MichaelMeadows主持并介绍了双方的合作背景。课题组侯立军教授代表中方课题组对项目的研究内容与开展思路、预期目标等进行了详细介绍,Michael Meadows介绍了南非研究区Knysna泻湖湿地概况,开普敦大学的4位研究生分别从Knysna泻湖湿地的沉积环境、重金属污染、环境状况等角度汇报了研究思路。当天下午,Michael Meadows教授向研究团队介绍了开普敦的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


Michael Meadows教授介绍研究区概况


Michael Meadows是“中-南海岸湿地关键带”项目的南非方负责人,同时他也是南非皇家科学院院院士、开普敦大学环境地理系教授,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和高端外国专家,自2015年起每年来访华东师大,为学生开设课程、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项目合作等。


期间,项目组中外方共24名师生在Knysna泻湖湿地开展湿地监测与考察。


双方团队共同协作,从土地利用、人类干扰、泻湖沉积物、水质、底栖生物、波浪与流速状况、污染物等角度,通过统一布点方式,采用固定与移动点位结合的思路,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Knysna泻湖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与监测,获取了一手的监测资料。项目得到当地居民、Knysna国家公园以及地方媒体的高度关注。


华东师大课题组成员和开普敦大学MichaelMeadows教授还共同参加了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NRF)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为2017年批准的10项中国-南非合作项目举办的启动仪式。Michael Meadows教授代表合作项目对项目的内容与目标、已经开展的工作、当前存在的问题等向双方基金委员会进行了汇报,中方项目负责人刘敏教授回答了与会专家的提问。双方研究团队与参会专家进行了良好的交流。


华东师大侯立军教授介绍项目概况


“中-南海岸湿地”研究聚焦地球关键带


“中-南海岸湿地关键带”项目是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NRF)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和之后达成的合作共识,2017年双方将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支持两国科学家开展实质性的创新研究与合作。


本项目是继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金砖国家城市公共安全的地理大数据应用研究”项目之后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开展的第二个金砖国家合作项目,项目对加强与南非的科研合作、打开与非洲国家科研合作之路、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将借此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地理学的国际化发展。


项目组进行野外调研


地球关键带科学被认为是21世纪急需研究的重点科学领域。地球关键带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球人口增加、粮食短缺、环境恶化、土地利用等全球变化背景下,地球关键带功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海岸湿地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 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耦合多变,演变机制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



目前,由于对海岸湿地关键带水沙-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耦合机理认识不清,不仅难以有效评估人类活动对海岸湿地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而且也无法满足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的需求。


崇明东滩VS克尼斯纳海岸对比研究


项目选择我国长江口崇明东滩和南非克尼斯纳海岸湿地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通过开展对比研究,全面刻画海岸湿地关键带的沉积结构和水沙运移的时空变化特征,系统揭示海岸湿地关键带营养盐、重金属和POPs等典型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阐明海岸湿地关键带水沙运移-地貌演变-典型污染物环境行为的耦合作用机理和多时空尺度效应,建立海岸湿地关键带物理-生物地球化学耦合物质循环模型,提出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对策和综合调控模式,为协调我国和南非海岸湿地关键带环境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图文、来源 |地理科学学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吴冬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