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完这篇硬核科普,保你新年“诸事大吉“!

加速再出发的 华东师范大学 2023-02-13


今天2月7日,大年初三。


下午13:00-14:30,在上海科技馆,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何鑫博士将在“达人带你逛”特别活动中,担任“猪年说猪”主题的主讲人,为大家带来猪猪家族的前世今生。



如果你没法到现场,

看完以下这篇何博士为大家

特别准备的《猪年说猪》,

你也能涨知识!



说起猪这个生肖,大家很容易就会联想出那副圆滚滚的可爱形象,憨态可掬。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物种之一,家猪也有着自己的家族故事。



说文解字:猪豕彘豚



在汉语中,人们主要用“”这个字来指代这类物种。其实,最初表示猪的汉字是象形字“”(读音为shǐ)。


这个字在小篆中定型下来,之前的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形象还真是与猪这样的动物形象有不少相似之处。


后来,人们给豕字的右侧添加了者,成为“”字,这个形声字最早从豕者声。之后才有了如今这个读音。


再之后的简化字将左边的“豕”旁改变为“犭”,才有了我们最熟悉的“”字。


虽然现在在猪字中没有了“豕”,但对于每个人而言,如果叫你选出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字,那一定会有一个字和“豕”有关,这个字就是。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中国古代,猪在中国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从金文到楷书的“家”字中,宝盖头的下面均为“豕”,无猪是不成家的,猪正是家庭富足之意。



1981年湘潭船形山出土商代豕形铜尊

图片来源:zlk.sssc.cn



除了这个“猪”字之外,还有象形字“彘”(读音为zhì)也与猪有联系。


不过它的意思指的是野猪,在这个字的下半部分,“矢”字和两边的符号甚至是表示弓箭射入了野猪身体的意思。从这个字的起源倒也看出人类对于野猪的最早态度,那就是猎物。


还记得吗?这个字在中学课本《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曾出现过。


面对刘邦的侍卫樊哙,项王曾曰“赐之彘肩。”于是赏赐给樊哙一个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可见,能生吃野猪肉的人绝对称得上是壮士了。



樊哙吃生彘肩的场景

图片来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西汉演义》



另一个和猪有关的汉字是,想起日料店的豚骨拉面没,我们都知道,这明明就是猪骨拉面啦。


“豚”字就是在原来的“豕”左边添加肉月字旁,含义是指用来屠杀吃肉而蓄养了一段时间的小猪。


在战国时代的《尔雅·释兽》中便有这样的记录——“彘,猪也。其子曰豚。一岁曰豵。”,所以彘、猪、豚、豵都是指猪。


最后一个(读音zōng)指的是一岁的小猪。当这些汉字传到日本之后,有些仍然保留了原意。如今,“豚”字在日语里如今仍然专门指代家猪,真正的“猪”字在日语中指代野猪。



猪豚相称,却非猪也



豚就是猪,那么河豚呢?豚鼠呢?


在中文中,一些和“猪”圆圆的外形看起来有些近似的动物,也会被称为“豚”,例如非洲大草原上难得一见的夜行性动物——土豚(学名Orycteropus afer)。它的英文名为Aardvark,常常在英文字典中排在前列,相信很多从A开始背单词的朋友都知道这个词。


土豚的吻部很长,像猪鼻子一般。不过它们主要以白蚁蚂蚁等为食,可以说是非洲的食蚁兽。


在分类上,土豚是管齿目土豚科现存的唯一物种,和猪科所属的偶蹄类动物亲缘关系蛮远。反而与大象、蹄兔、海牛等动物同属于非洲兽总目(Afrotheria)。



长着猪鼻子的土豚

图片来源:arkive.org



在水中,长江江豚(学名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素有“江猪”之称的,它们曾经是窄脊江豚的指名亚种,2018年刚刚被认定为江豚属中独立物种,已是生活在长江中的世界上最濒危的哺乳动物之一。


而它们的亲戚——“长江女神”白鱀豚(学名Lipotes vexillifer)已经离我们而去。除了淡水中生活的各种豚类之外,各种海洋中的海豚名字中也带有豚字。



一大一小两只在长江畅游的长江江豚

何鑫 摄



而风马牛不相及的还有以及能够把自己鼓成个球的、俗称为“河豚”的那些鱼类,其实这是一个错误,实际正确的应该写为河鲀


在河鲀中,最常见的是暗纹东方鲀(学名Takifugu obscurus)。



能鼓成圆球的暗纹东方鲀

何鑫 摄



当然,名字里以猪相称的动物也有一些,例如俗称的“荷兰猪”。


它们的英文名还真是带着猪,即Guinea Pig,而它们的标准名——豚鼠(学名Cavia porcellus)直接就带着“豚”字呢,然而人家可是如假包换的啮齿动物。



人类培育出毛色多样的豚鼠

图片来源:mediastorehouse.com



而和它们一起生活在南美洲老家的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啮齿动物——水豚Capybara(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


这家伙的体型也真是快赶上青年的小猪了,也难怪有素以“厚德载物”为其它动物甘当坐骑而名传天下。



“习惯”驮着其他动物的水豚

图片来源:wallsdesk.com



猪科家族:三个亚科17种



说完了汉字中的猪故事,我们来看看猪类所属的猪科家族,其中还有很多物种很有来头。


全世界现存一共有17种猪科动物。


简单划分的话,可以区分为三个亚科,分别是猪亚科Suinae、疣猪亚科Phacochoerinae和鹿豚亚科Babyrousinae。


其中鹿豚亚科Babyrousinae,只有鹿豚一个属。鹿豚(英文为Babirusa)可谓是长相最为奇特的猪,它们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等几个岛屿。近年来的研究把它们划分为三种,分别为鹿豚Buru babirusa(学名Babyrousa babyrussa)、苏拉威西鹿豚Sulawesi babirusa(学名Babyrousa celebensis)、托吉安鹿豚Togian babirusa (学名Babyrousa togeanensis)。



鹿豚那难以名状的面部特写

图片来源:arkive.org



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雄性的四颗犬齿全部向上弯曲生长,尤其是两枚上犬齿会在生长过程中穿过上唇和鼻腔,刺穿皮肤向后形成钩状,就像鹿角一般,它们的中文名也因此而来。



鹿豚的头骨

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有些极端的案例中,这獠牙甚至会弯到自己的眼窝,影响视力。长成这幅看着就疼的模样,全拜性选择所赐,毕竟这牙完全没办法攻击对手。


再加上全身没有毛发,光秃秃的造型和狭长的身材真是一言难尽。没办法,雌性鹿豚喜欢啊。不过幸好,岛上也没有什么强力捕食者,自然选择倒也允许这样奇葩的造型存在。



鹿猪的整体造型

图片来源 arkive.org



疣猪亚科Phacochoerinae也只有疣猪一属两种,分别为沙漠疣猪Desert warthog(学名Phacochoerus aethiopicus)和非洲疣猪或者叫草原疣猪Common warthog(学名Phacochoerus africanus)。在中文里,我们习惯上把非洲疣猪就简称为疣猪。



其中后者的形象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它就是《狮子王》中彭彭的造型来源。



非洲大草原的疣猪

何鑫 摄



疣猪也具有向上弯曲的上犬齿,不过它们的牙只是正常从嘴角边向上翘,其中公疣猪的獠牙更大一些。而疣猪的疣指的是它们脸上的肉质突起,公疣猪有两对,而母疣猪则只有一对较小的。



一公一母两只疣猪

何鑫 摄



疣猪常常会跪在地上吃草,不过一有动静立即就会翘起自己的小尾巴屁颠屁颠地一路小跑逃走。



跪下前肢吃草的小疣猪

何鑫 摄



再来看看野猪所属的猪亚科Suinae


除了北非有少部分野猪分布外,在非洲还有另外三种猪亚科的动物。它们分别是大林猪属的大林猪Giant forest hog(学名Hylochoerus meinertzhageni)和非洲野猪属的假面野猪Bushpig(学名Potamochoerus larvatus)和非洲野猪或者叫红河猪Red River Hog(学名Potamochoerus porcus)。



形象凶悍的大林猪

图片来源:shakariconnection.com



其中大林猪生活在非洲中部的林地中,体长1.3-2.1米,体重约为100-275公斤,被认为是平均体型最大的猪科动物,毕竟不同地区的欧亚野猪体态悬殊。


它们长相剽悍,脸上两个大鼓包,一看就不好惹。事实上大林猪的确性格凶猛,攻击性很强,它们甚至连斑鬣狗都敢硬扛。



平常难得一见的大林猪

何鑫 摄


而假面野猪属的代表红河猪体重只有45-115公斤,体长只有1-1.4米,比大林猪小不少。


红河猪分布于西非和中非潮湿的森林地带,它们的体毛为醒目的橙红色,再加上黑色的腿和沿背部中线分布白色簇状毛发,使它们十分亮眼。红河猪的面部黑白相间,再加上耳簇的长毛,使它们一副滑稽的长相。



小丑般长相的红河猪

图片来源:dreamstime.com



让我们将视线转向亚洲,在这里,除了广布的欧亚野猪,还有一种世界上最小的猪科动物——姬猪属的姬猪或者就叫小野猪Pygmy Hog(学名

Porcula salvania)。


它们的成年体长也只有55-71厘米,肩高只有20-30厘米,体重只有6.6-11.8公斤。人工培育的小香猪也要比它大不少,姬猪才是真正长不大的“小猪”。不过这么小的体型,可不能大摇大摆地生活。


姬猪只分布于印度阿萨姆邦几个国家公园的密林中,面对栖息地的日益减少,它们的种群数量据估计只剩下不到150只,可谓是岌岌可危。



身形娇小的姬猪

图片来源:wykop.pl



猪科中和野猪亲缘关系最近的其他猪属Sus的动物还有7种,它们大多分布于东南亚的不同岛屿中。


其中包括两种须猪,分别是须野猪或者叫须猪Bearded Pig或Bornean Bearded Pig(学名Sus barbatus)和巴拉望须猪Palawan Bearded Pig(学名Sus ahoenobarbus)。


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从鼻梁到头部两侧的下巴上都长着尤为浓密的长毛,就像大胡子一般,这就是它们名字的来历。



在滩地觅食的须野猪

图片来源:arkive.org



长着这么浓的胡须又生活在海滨沼泽生境而不去打理,当然看起来总是一副满脸泥巴脏兮兮的感觉。


不过这种大胡子正是对泥滩生活的适应,浓密的须正好可以防止泥浆溅到眼睛中。倒也算适得其所,而且人家的雌性对大胡子当然也是青睐有加呢。



瞧瞧这一脸大胡子

图片来源:nickgarbutt.photoshelter.com



另外5种个猪属的动物在英文中都被称为Warty Pig,直译也成了“疣猪”,原因是它们的面部也多多少少有些突起。


其中有三种分布在菲律宾的不同岛屿上,即卷毛野猪Visayan Warty Pig(学名Sus cebifrons)、菲律宾野猪Philippine Warty Pig(学名Sus philippensis)和民都洛野猪Oliver's Warty Pig 或Mindoro Warty Pig(学名Sus oliveri)。



发型凌乱的菲律宾野猪

图片来源:arkive.org



还有两种则分别分布于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即印尼野猪或者叫苏拉威西岛野猪Sulawesi Warty Pig或 Celebes Warty Pig(学名Sus celebensis)和多疣野猪或者叫爪哇野猪Javan Warty Pig(学名Sus verrucosus)。



生活隐秘的苏拉威西野猪

图片来源:ultimateungulate.com



这几种野猪都是分布区域狭窄的岛屿化物种,它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都是栖息地丧失,以及人类所带来的家猪杂交情况。


它们曾经还有一个分布在中南半岛上的近亲叫做大嘴野猪或者叫越南野猪,它的英文名为Heude's Pig 或Vietnam Warty Pig(学名Sus bucculentus),已经于1995年灭绝。


所以,并非所有的猪科家族都是兴旺发达的。它们中的许多也和世界上许许多多野生动物一样面临着人类的威胁。



美洲原本没有猪科动物的存在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美洲,原本没有猪科动物的存在。


不过,在那里倒是生活着几种长得和野猪们有几分相像的动物,它们被称为西猯,英文是Peccary。


之前,人们认为一共有三种西猯,分别是白唇西貒White-lipped Peccary(学名Tayassu pecari)、中美西貒或者叫领西貒Collared Peccary(学名Pecari tajacu)、草原西貒Chaco Peccary(学名Catagonus wagneri)。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家伙居然还分属三个属呢。而2007年,科学家们在亚马逊雨林的西南部新发现命名了一种大西貒Giant Peccary(学名Pecari maximus)。



长着典型猪鼻子的白唇西貒

图片来源:zoochat.com



不过从整体上,它们还是颇为相似的,都是一副小野猪模样。在生活习性上也与旧大陆的猪科动物相似,只不过没有猪类那么繁盛。


而且西猯没有猪科动物那种向上的獠牙,它们的上犬齿就是向下生长的。除此之外,西猯还具有臭腺。这也是不同于猪科动物的。



成群活动的领西貒,注意看它的上犬齿

图片来源:greglasley.com



其实“貒”这个字在中国古代主要指的是狗獾,不过也会被用来形容小猪,所以在20世纪初,中国的动物研究者将美洲的这类动物称呼为了西猯。在分类上,西猯属于西猯科Tayassuidae。它们也的确和猪科的亲缘关系不远。


科学家们曾经认为与这两个科亲缘关系邻近的还有包括河马Hippopotamus(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ous)和倭河马Pygmy Hippopotamus(学名Choeropsis liberiensis)两个物种在内的河马科Hippopotamidae。


不过2009年发表的文章指出,河马和鲸类的亲缘关系更近,猪科和西貒科动物自己组成猪形亚目(Suina)。它们和所有的偶蹄动物以及鲸豚类一起组成了鲸偶蹄目(Cetartiodactyla)。



猪类动物的演化关系

图片来源:ijbs.com



面目奇特的史前巨猪



除了个别体型超大的个体,现在的猪形亚目大多数都是食肉动物们乐于捕捉的对象。


但在它们的家族历史上,曾经还诞生过一些让食肉动物们不敢经举妄动的种类。例如猪科的库班猪(学名Kubanochoerus),生存于距今2000-1000万年前的中中新世。


库班猪的体长能够达到2.8米,肩高可达1.2米,体重500-800公斤,远大于现存的猪科动物。


它们的化石在中国甘肃和政发现了很多,尤其是它们奇怪的头骨。库班猪的头顶前额处长着一个巨大的角,这在现存的猪科动物中闻所未闻。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独角兽一般的造型,只不过是一副巨猪模样的独角兽。


上海自然博物馆巨型库班猪(学名Kubanochoerus gigas)化石(图中)

注意看额头上的独角 何鑫 摄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出山东山旺发现的半岛猪兽(学名Hyotherium penisulus)化石 何鑫摄



除了这些真正的猪类动物外,在地质历史上,还真出现过一个曾被称为“巨猪科”的科,这便是生存于距今3700-1600万年前的豨科(Entelodontidae)。


字其实就来源于中国古代传说中对于巨大的猪的称呼。


豨科动物也长着像现代疣猪一样的面部突起,从头骨化石看,还真和猪科动物很是相似。不过它们的肩高能够达到2.1米,这可是超过现代野牛般的体型,想象一下,“巨猪”如此,的确会让捕食者退避三舍。


而事实上,这些巨猪般的动物很可能除了作为普通的杂食者之外,还可能取食动物尸体。


豨科中的代表——完齿豨(也被称为完齿兽)(学名Entelodon)曾在很多纪录片中有所展现,它们被认为因生性残暴,又会自相残杀,所以被称为“地狱来的猪”,曾经被认为是可怕的掠食动物。


不过如今学界还是倾向于认为它们属于杂食动物。甚至,在分类学上,豨科动物也从曾经的猪形亚目被移入到与河马和鲸类亲缘关系更近的河马形亚目(Whippomorpha)了。


也就是说,它们不能再被称为“猪”了。



BBC纪录片《Walkingwith Beasts》中展现的完齿兽与鬣齿兽之间的争斗

图片来源:bbc.co.uk



猪科的典型代表:欧亚野猪



说完了猪类家族的各类成员,我们回归到猪这个物种本身。


家猪的标准英文名称为Domestic Pig,而它的学名则是Sus scrofa domestica。熟悉生物分类的朋友一定看得出,这是一个亚种的名称,家猪真正所属的物种名称就是前面两个词Sus scrofa


这不是别的什么动物,正是野猪之意。在英文中,野猪被称为Wild Boar或Eurasian Wild Pig。其中Boar这个词专指生物学上野猪这个物种。



一头生活在温暖地区的野猪标准形象

图片来源:uniprot.org



野猪作为猪科动物的代表,使人们最熟悉的野生猪类的象征,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野生猪科动物。


它们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所以也会被称为欧亚野猪。不过在北非的少数地区也有它们的自然分布。


它们的亚种众多,在中国就自然分布着7个亚种,适应着各类栖息地。


但随着人类的盲目引进,野猪已经成为了一些地区(例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入侵物种。因为,像美洲和澳洲这样的原始生境,原本是没有猪科动物的存在的。



一头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野猪标准形象

图片来源:wwgtrattenbach.at



野猪的体型粗壮,毛色呈深褐色或黑色,有些年老个体背上会长白毛。不过由于野猪分布实在广泛,不同地区的野猪毛色和体型差别还是很大的。


平均而言,野猪的体长在1.5-2米之间。而生活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野猪,雄性平均体重为75-100千克,雌性为60-80千克,肩高为75-80厘米。而中国的野猪平均体重在50-200千克,肩高为59-109厘米。



一只被猎杀的巨型野猪个体

图片来源:letribunaldunet.fr



然而,生活在更寒冷地区的野猪体型要大不少,这也符合生态学中的哈代温伯格定律。


例如而生活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野猪,有些极端个体的体重甚至可以达到300-350千克,肩高能达到125厘米,这样的体型已经堪比棕熊了。拥有了如此身材,再面对东北虎、狼、棕熊这样的天敌时,也会是游刃有余。


这也难怪,东北有句名俗话一猪二熊三老虎,那些超大的野猪个体在这种冰天雪地环境中的战斗力可谓爆表。



动画片《功夫熊猫》中出现的野猪形象

图片来源:conceptartworld.com



对于野猪而言,超大体型毕竟是少数,它们的主要防卫武器是獠牙。


雄性野猪具有两对不断生长的犬齿,这便是它们的獠牙,平均长度能达到6厘米,其中有一半会露出嘴外;雌性野猪的犬齿较短,不露出嘴外,但也具有一定的杀伤力。


这样的犬齿既作为挖掘工具,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搏斗武器。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它们还是会用自己的獠牙老老实实刨吃的。



小野猪

图片来源:animalia-life.club



野猪每胎能够生下5、6只幼崽,这和其他野生的鹿、羊等每胎1、2只幼崽的动物相比,可谓是“超生”游击队。


正因为如此,野猪仍然是很多捕食者的捕猎对象。尤其是那些年幼的小野猪。


小野猪看起来总是萌萌哒,它们的身上常常具有褐色、棕色相间的条纹,这有利于它们隐蔽自己。尽管如此,它们还是许多野兽甚至猛禽的捕捉对象。



一群萌萌的小野猪

图片来源:thatcutesite.com



即使到了成年,对于大多数正常体型野猪而言,面对捕食者还是走为上策。无论是俄罗斯远东的虎,还是东欧的狼,印度的豹都会大量捕食野猪作为自己的食物。


而随着世界上许多地区自然环境的破坏,许多地方的野猪也随着栖息地的丧而消失。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生态万象展区中的野猪生态标本

何鑫 摄



而在有些区域,虎豹这样的大型捕食者因为人类的原因而消失,有些野猪却残余下来,繁殖力很高、每胎能生众多个体的它们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不断回升,反而造成危害。


近年来,野猪出没、毁坏庄稼、甚至伤人的新闻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也屡见不鲜。



野猪伤人事件屡见不鲜

图片来源:battlesoflondon.com



而且,还有一些地方喜欢用别的地方购买来的野猪与和家猪配种并散养,得到一些“野不野、家不家”的“野化家猪”,然后贩卖它们美其名曰的“野猪肉”。


这些野化个体逸散到环境中后,也日益造成更多的环境破坏乃至伤人问题。


在一些原本没有猪分布的岛屿上,例如新西兰,家猪野化后对当地原生物种种群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也早就将此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



野化家猪的生活

图片来源:pixnio.com



家猪驯化:浑身是宝



正因为野猪的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强、繁殖迅速而且不怎么挑食,所以在古人们最早驯化的动物种类中,猪很早就榜上有名。


考古证据表明,在距今15000年前的两河流域,人们就已经开始驯化野猪。这一时间点可是仅次于人类将狼驯化狗的存在。


而中国的考古发现还证明,在距今9000-8000年前,中国的古代劳动人民还独立驯化过野猪。甚至有研究认为,中亚、中国、南亚、东南亚的家猪可能都是分别独立驯化的。


看来在东西方人类在对于驯化物种的选择上也是殊途同归。毕竟像猪这样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动物可不算多。


不过比较一下家猪和野猪的形象,先不管大多数家猪粉嫩粉嫩的肤色,我们首先看看身形。


虽然人们常常形容家猪是肥头大耳,但真要把家猪和野猪头对头拉在一起,你会发现,家猪还真是个小脸庞呢。野猪的脑袋明显比家猪要大。


其实不仅是头部,从身体比例上而言,野猪的前半身明显占据身体一般以上。而且野猪的肩膀高屁股低,看起来就很有冲劲。


家猪与野猪的身形对比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而家猪呢,它们的头部和肥大的身体一比,可算是小了很多。而且家猪的屁股又大又高,肩膀反而更低。一看运动能力就不足。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家猪的尾巴大多都会上翘并圈起来,而野猪的尾巴可都是自然下垂的。


研究表明,家猪之所以从祖先健美的身材变成如今这副模样,正是因为驯化的需要。


人类不断选育肚子大、屁股大的猪繁育后代,为的是获取更多的肉类。所以,家猪的体型就在一代代的人工选择中变成了这般造型了。


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家猪也来到了每一片由人类居住的土地。联合国粮农组织2014年的数据显示,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9.87亿只家猪的存在,其中4.74亿在中国。


家猪的生长速度很快,几个月都就能达到标准体型。


标准家猪的体长约0.9-1.8米,体重为50-350公斤。家猪的寿命可以长达15年,不过能善终的个体可不多。作为人类的主要的肉类蛋白来源,大多数家猪都会在自己生命的头一年内免不了被屠宰的命运。所以,其实我们食用的猪肉都还是小猪肉而已。


小猪

图片来源:healthwantcare.com



而且猪身上的各个部位也被人类充分利用。曾有人跟踪过一只家猪的身体材料最终被用作了185项用途。这还真可谓是“猪浑身都是宝”!


在老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厅里就有着这么一个展柜,展示了从猪肉到皮鞋到刷子的各种制品。


而且,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家猪还是很好的实验材料,在疾病、器官移植、转基因、基因组学等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猪的利用 何鑫 摄



被人类驯化后的多样种群



但从另一个角度,也正是因为伴随人类,它们才得以在基因水平将自己的巨大种群遍布全球。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培育出了各式各样不同品种的猪。


在中国,有头和屁股为黑色用作火腿原料的浙江金华两头乌、满脸褶皱每胎能产十三仔的太湖猪、全身黑毛的东北民猪、额头上有八字皱纹的西北八眉猪等。



一群金华两头乌小猪

图片来源:cy1990.com


浑身褶皱的太湖猪

图片来源:shop.99114.com


东北民猪公母对比

图片来源:web.zgny.com.cn


西北八眉猪公母对比

图片来源:ppxmw.com



而如今时常在宠物圈中出现的所谓长不大的小香猪品种则是来自于广西的巴马香猪。


拥有粉嫩身体和黑色面庞的小香猪幼年的时候十分可爱,不过虽说成年体型在各个猪品种中不算很大,但是它们毕竟不是“不会长大”的……



小香猪

图片来源:p.freep.cn



在世界上,最流行的猪品种则莫过于约克夏猪(Yorkshire),也被称为英国大白(Large White),原产于英国约克郡,我们最熟悉的白白胖胖的家猪形象基本来就自于它。


它们的成年公猪体重300-500公斤,母猪200-350公斤;繁殖力强,每胎产仔10-20头。



典型的约克夏

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而它这一副与世无争的形象也最常被人们用来作为猪的文学作品和卡通形象代表,例如《格林童话》中三只小猪的故事以及许多动画和电影中的形象。



电影《夏洛特的网》中的小猪形象

图片来源:zh.wikipedia.org



近年来,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小猪佩奇》(Peppa Pig)中的佩奇和她的弟弟乔治,以及它们的爸爸妈妈一定是我们最熟悉的小猪形象了。



小猪佩奇一家

图片来源:oasidelleanime.com



当然,最后我们还不能忘记最经典的二师兄,《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当然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亲切的来源于猪的造型了,说到天蓬元帅,我们就会联想到很多关于他耳熟能详的故事。



图片来源:sh.qihoo.com



好啦,读完这篇科普啦,

你一定能过个超旺的猪年。




像猪猪一样 

威猛又可爱

好看又实用

诸事圆成 诸事大吉!


想听现场?上海自然博物馆明后天还有三场


图文 | 何鑫

编辑 | 顾惟灵


为一起涨知识点好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