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点赞!华东师大暑期支教“接力跑”扎根家乡



这两天,华东师大人的

朋友圈再次被刷屏啦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新闻直播间》节目

报道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

大学生志愿者




这个暑假,这些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大学生们正在新疆喀什泽普县波斯喀木乡中心小学和新疆哈密伊州区陶家宫镇地尔班津小学,为200余名少数民族儿童开展“同心 同语 同行”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趣味夏令营

 

VR助力 带上趣味课程返乡支教


今年暑假,在华东师大学工党委、学工部和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夏令营的志愿者们再次出发,20名志愿者分赴新疆哈密和喀什,在去年夏令营的基础上,把有趣的知识带到了南疆。



今年的夏令营志愿者由来自教育学大类、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管理、艺术教育、教育文化与社会等专业的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蒙古族学生组成。


夏令营聚焦新疆小学阶段少数民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阅读素养,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与普通话基础,精选叙述性、说明性两种文字材料,开设文学、科学、探索3门趣味课程,并开设演讲、朗诵、合唱、戏剧等7门兴趣班,为孩子们创造新鲜的学习体验,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儿童使用学业语言阅读、听说的能力。


志愿者在授课


文学课选取了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等,通过有趣的阅读材料激发孩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兴趣;自然课选取了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太空、海洋、动物等主题,带领孩子走进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探究课通过让孩子亲自动手实验,制作灭火器、模型,并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志愿者在授课


夏令营得到了大象创新教室的大力支持,为本次夏令营提供了先进的VR教学设备。


从未见过的高科技设备给夏令营的孩子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戴上VR眼镜,惊讶与兴奋溢于言表。通过VR教学设备,孩子们飞上太空、钻入地心、潜入大海、走进人体内部,直观了解从未接触过的自然与科学知识。



夏令营志愿者还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课外阅读情况开展了调研。志愿者编制了问卷,向全体夏令营营员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余份,较为详细地了解了两所支教学校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课外阅读资源、阅读习惯、阅读环境等。


体验VR眼镜


本次夏令营还将探索建立线上“云课堂”的可能性。志愿者详细考察了当地小学、家庭的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通过调研了解了学生及其家长对云支教的看法。夏令营希望将经过打磨的课程与“云课堂”相结合,形成可以在全疆推广的国家通用语言线上支教课程体系,让更多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受益。

 

接力!她开办了最受孩子欢迎的普通话补习班


夏令营的故事要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2015级本科生古丽米热·阿尔肯在家乡开办的国家通用语言(以下简称“普通话”)辅导班说起。


古丽米热在给马场村的孩子们上课


古丽米热是一位来自新疆哈密的维吾尔族姑娘。由于普通话说得不太好,古丽米热刚刚来到上海时不好意思开口与身边老师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也受到了较大影响。


面对困境,古丽米热没有退缩,她抓住一切机会努力练习。深知语言重要性的她,也想告诉家乡的孩子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普通话。


于是,一个想法在她的脑海中萌生:能不能利用寒暑假时间,在家乡新疆哈密市伊州区陶家宫镇马厂村开设一个普通话补习班,帮助家乡的孩子提升普通话水平?于是,2016年寒假,一个有十余名小学员的普通话辅导班就在马场村村委会大院里开张了。


古丽米热教孩子们做手工


孩子们很快喜欢上了这个从上海回来的大学生姐姐。古丽米热的课堂上,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知识,还有来自外面的世界的故事,古丽米热还利用辅导班,带领孩子们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传播民族团结思想。


几年的时间,辅导班从十几个孩子发展到了几十个孩子。每次放假前,都会有家长给古丽米热打电话:“米热老师,今年你还会开普通话辅导班吗?”


古丽米热的努力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2018年,在教育学部举办的一次社会实践分享会上,古丽米热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这启发了教育学部的师生。


如果组织一支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队伍,把古丽米热在马场村的普通话辅导班做大做好,不正是助力新疆教育发展、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一箭双雕的好举措吗?


2018年7月,古丽米热带领一支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的志愿者团队来到了自己的家乡马场村,办起了“同心 同语 同行”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国家通用语言趣味夏令营。



夏令营在哈密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哈密市委副书记、市长祖木热提·吾布力两次来到夏令营指导,多家媒体对夏令营进行了报道,项目获得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


几年的坚持,让古丽米热一路成长。她成为了一个阳光自信的女孩,学业成绩不断进步,成绩绩点由第一学期的1.92,提升到了后来的2.91,荣获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上海市“知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先进个人、华东师范大学十佳女大学生、“感动师大 青年学子”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投身家乡建设 实践见证成长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以培养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理念先进、敢于担当的“未来教育引领者”为目标。面对经济困难学生多、少数民族学生多的现状,学部依托“五个一百”实践育人模式,实施“专业公益行动计划”,将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将经济帮扶、学业指导、专业实践、综合能力提升相结合,根本性、内生性地提升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发展动力。


在志愿者选拔的过程中,学部着意为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在本次夏令营的20名志愿者中,有少数民族学生1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名。



夏令营将同学们置于真实广阔的社会情境中,置于家乡建设的生动实践中,让学生有机会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创获真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家乡教育发展现状,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培养他们为国家、家乡教育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充分、持续发展。


周兢教授为夏令营进行指导


通过支教活动,志愿者得到了充分锻炼。夏令营邀请知名儿童语言学习专家周兢教授作为项目指导专家,并邀课程与教学相关专业研究生指导志愿者备课授课。


志愿者们在专家指导下,自己开发课程、编写教案、准备课程材料、授课、反思,亲自体验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在实践中理解学生、把握课堂、提升专业技能。


研究生为志愿者培训教案编写与课堂授课


出发前,志愿者在行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备课。在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相互听课、评课,不断打磨课程,教学技能不断提升。志愿者在夏令营中明白了自己学得怎么样,既找到了学习的价值,也发现了自身的差距;更明白了自己需要学什么,应该怎么学,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全校322支队伍2200名同学奔赴全国


2019年,华东师大社会实践共有来自27个学部、书院、院、系(所)的322队伍,近2200名同学参与;其中,55支实践队伍奔赴全国20个省份开展教育扶贫项目,另有130余名同学经选拔参加上海市11个区县的暑期挂职工作。

 

今年的社会实践以“青春接力一百年,与国同梦;砥砺奋斗七十载,与国同行”为主题,以逐步推进社会实践常态化、以专业知识反哺城市发展、培养青年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为工作思路。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市2019年重点工作,设立了“振兴乡村,精准扶贫”“创新中国,创新上海”“精细管理、美丽上海”等专项社会实践。


来源|教育学部、校团委

视频 | 央视新闻直播间

GIF|李静姝

编辑|吴潇岚


扎根祖国大地 谱写青春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