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父子成了“同学”!华东师大教育扶贫路上有故事……
来到寻甸调研的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询问吴兴蛟学习生活情况
5月初,在华东师大赴寻甸县开展扶贫调研座谈会上,寻甸籍博士生吴兴蛟向来家乡调研的校党委书记梅兵一行汇报了数月来在家“停课不停研”情况……这位云南寻甸的帅小伙吴兴蛟,几个月来一直在寻甸家中,他没想到,自己的家乡去年开始成为了学校定点扶贫地。令他感动的是,当疫情基本稳定,学校的领导老师们就来到自己的家乡,多层次、高密度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
原来,今年3月以来,吴朝文参加了华东师大定点帮扶项目“寻甸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工作坊”,通过远程听课学习,他不仅很快适应了“网课”新模式,而且强化了综合课堂教学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教育实现了自我“充电增能”。
三个月发两篇论文,以科研助力脱贫攻坚
吴兴蛟2018年进入华东师大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华东师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贺樑教授,专攻算法分析和计算机视觉研究。他接连在人工智能领域知名期刊 Neurocomputing上发表论文,为脱贫攻坚中的监管以及公共安全维护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博士生吴兴蛟
吴兴蛟的主攻方向是人群计数,致力于提升预测性能和提出能够落地生产的有效方案两大关键问题。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吴兴蛟初步提出了两个构想:一是构建可自学习的智能化计数网络,二是构建轻量化计数模型。
在导师贺樑教授的指导下,他与团队成员、校企合作伙伴兑观科技公司携手攻坚,顺利实现了技术突破和转化应用。相关实验模型已经在企业得到了封装运用,形成了一套自适应人群场景发现与计数的神经网络框架,采用动态调节的机制将计数误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Counting crowds with varying densities via adaptive scenario discovery framework》(《基于自适应场景发现的多密度人群计数框架》)、《Fast Video Crowd Counting with a Temporal Aware Network》(《基于时间感知网络的快速视频人群计数》)两篇论文均聚焦于人群计数这一计算机视觉重要任务,前者探索了一种能够自动学习的动态智能化系统,可利用监控视频的画面来准确统计图像中的人群数量。
▲▼两篇论文均聚焦人群计数预测
该研究成果可为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提供有效的安全预警,防止由于人群密度过大而导致的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同时可应用于视频监控、交通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为产业智能化互联、工业产业信息化管理赋能。后者构建了一个用于快速计算的计数模型,该模型可直接在普通电脑上运行,大幅度降低了深度模型本地化的成本,同时使得人群计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生产,发挥安全监管以及公共安全维护的作用。
教学相长,以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献力教育扶贫
父亲吴朝文在上“网课”
“华东师大为寻甸县中小学教师开发的这个研修班非常有实用价值,对我们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都有非常好的指导。”从今年3月9日工作坊研修项目启动以来,通过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自主开发的在线听课平台参加直播课程、工作坊讨论,接受专家远程指导,观摩先进聆听案例精讲,成了父亲吴朝文的生活盼头和重心。
他对项目中的“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系列课程”模块最为感兴趣,认为该系列课程“非常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室们在这次疫情中遇到的上网课难题”。
针对寻甸县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华东师大开放教育学院的专家团队在研发课程时,致力于破解他们在疫情期开展在线教学中遇到的关键难题,帮助教师领会在线教学理念,掌握在线教学方法和相应的直播技术应用平台,有效把控教学环节,开展在线协同教研活动,生成并有效利用资源,最终实现寻甸县教师队伍在线教学能力养成和提升的目标。
除了帮助学员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华东师大本次为寻甸县开设的全覆盖式中小学教师培训,还有效激活了教师队伍的“造血”功能,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了常态化学习与实践、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我们从事教育的人,要保持学习的习惯,华东师大的这个培训项目提高了寻甸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动性,让我们受益匪浅。”吴朝文说。
父子同心,愿为家乡的脱贫攻坚事业献一份力
“作为一名从教36年的乡村教师,我很荣幸能将自己的一辈子献给寻甸的教育事业。我会继续在这里努力耕耘,让更多寻甸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见证家乡的振兴发展,拥有更好的未来。”今年52岁的吴朝文,希望能继续驻扎脱贫攻坚战的教育战场,与寻甸县广大教师一起,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为服务乡村振兴继续献力。
吴兴蛟在华东师大的博士导师贺樑教授,对他的评价首先是“坚韧”。“他是个特别有毅力、肯钻研的学生,一直刷新我对他的预期。”刚来到华东师大时,吴兴蛟的英语水平起点不高,他就在忙碌的科研之余坚持高强度地自学英语,给自己“充电”。经过一年半的“恶补”,他现在的英语水平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文章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在科研中,他总是以“天道酬勤”勉励自己,敢啃硬骨头、坐得冷板凳。
而吴兴蛟将身上这股“拼劲”归因于自己的家乡的“乡土基因”。
“我来自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这是一个在全省首批退出贫困县序列并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的地方。寻甸‘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吃苦耐劳、真情奉献、众志成城’的脱贫攻坚精神,就是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奋斗攀登的动力源泉。”吴兴蛟说。
作为寻甸走出的学子,吴兴蛟对家乡这几年的变化感触颇深。
“现在的寻甸真是脱胎换骨,每年回去都有新样貌。以前我们村每逢下雨总是一片泥泞,不穿雨靴都不能出门;现在有了村村都都通了水泥路。以前每到晚上村里总是一片漆黑;现在路边都装上了路灯。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家就能上网课,这个是我们以前不能想象的。”家乡见证了他的成长,他也见证着家乡的脱贫摘帽、走向振兴。
以专业所学建设故乡,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是吴兴蛟的初心和理想。“希望我所从事的科研工作能为寻甸的发展振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自己的绵薄之力。”吴兴蛟说。
文、采访丨符哲琦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值班编辑 | 赵思恒
更多阅读:密集输血、持续发力……华东师大又有大动作啦!
华东师大“带货” 来咯!7样美食,请买它!
打赢两场硬仗!昨天和华东师大一起直播开课的,还有他们!
这对父子太优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