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实验B楼50天,饲喂采摘,科研人帮科研人!”| 华东师大战疫讲述⑭

共同守“沪”的 华东师范大学 2022-07-05
吴红霞,生命科学学院水生动物营养与环境健康实验室张美玲教授课题组研三学生,50天来,她和搭档周楠楠,在实验B楼帮助同学们转运紧急科研用品,饲养和培育实验动植物。今天听她讲述这段特殊的战疫经历。




很多人会问,你为什么没有在13号通知闭环管理时,回到研究生公寓?其实,最初我选择住在实验B楼是因为要录制应聘视频。

我的毕业实验已完成,当时正在为找工作做准备,为了制作一段能展现实验环境的应聘视频,我选择留了下来。

我期待着两天以后学校就可以解除闭环管理,但是3月16号7点,一早醒来看到“原地不动”的指令之后我就意识到,在实验B楼的生活可能还需要再久一点。

但确实没有想到这一待就是五十天。

封闭在实验B楼的人很少,原本我以为可以安静地做毕业和求职准备,可马上就发现“麻烦事”并不少,更没想到,这场“守候”任务重、责任大。


毕业生转运物资统计表



首先,是一波又一波科研用品的转运,最紧急的是毕业生同学需要转运电脑,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那些天,我和唯一的搭档周楠楠常常往返于一楼和五楼,需要和保安叔叔沟通借钥匙、打包物品、写好标签,最后归还钥匙。

因为同学们和我们联系的时间不同,所以这样的工作一天之内不断重复,同一实验室要多次出入,才把运送的东西凑齐,说实话那两天真有些令人“抓狂”。最终,我们完成转运的物资大概有四五十件。





转运物资完成得差不多的时候,照顾实验动植物的任务接踵而至。

我们实验B楼有很多的课题组,基本都饲养和培育着实验动植物。因宣布封闭管理的时间在早上,大家都还没有赶到实验室,因此照顾这些小生命的任务就落到我俩肩上。

我自己的实验研究对象是鱼类,对其他物种的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规则并不清楚,所以需要和小动植物的“主人们”保持视频沟通,了解它们的“饮食规律”。

在这期间,我们照看的“实验对象们”从植物到动物,从原生动物到哺乳动物,可以说要不是这段经历,我都不知道实验B楼里还有这么些物种!

培养间诱人的番茄果子显微镜下“草履虫模样”的原生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刚产下的宝宝,还有一直勤勤恳恳苦鸣不息的蟋蟀……

看它们被我们拯救,我还颇有些成就感。



为了沟通饲喂原生动物的细节
我们建立了“虫虫”群组

勤勤恳恳鸣叫的蟋蟀



我们也算是学到了不少不同物种的饲养和采样小tips。慢慢地,我们也已经形成投喂模式,变得有条理起来:


8:30 观察四楼五楼斑马鱼,换水并喂食;
9:30 每日核酸后回到B楼和保安师傅借门禁卡(因为出入监控室次数过多,只要踏进门师傅便知来意);
10:00 二楼给烟草植物浇水(间隔2-3天);
10:15 三楼饲喂小型哺乳动物(间隔5-6天);
13:00 四楼番茄浇水(间隔3-4天)、蟋蟀加水喂食(间隔5-7天);
14:00 五楼饲喂小型哺乳动物(间隔5-6天)、观察原生动物以及更换麦粒(间隔7天)、饲喂浮游动物(间隔7天)
18:00 观察四楼五楼斑马鱼并喂食。
(时间不限于此,有灵活变动)
 

在照顾实验动物期间,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小插曲:


➤ 实验室的斑马鱼们在封控期间状态很不稳定,我们推测是水质的问题。所以我们俩将所有的斑马鱼从循环系统中捞出改变为静水饲养,情况逐渐得以缓解。



 


➤ 在教研区可以区内活动一段日子之后,区内又出现异常。因为担心第二天又会封楼管理而无法将成熟的番茄转运至生科楼保存,我们连夜采摘番茄果实加以保存,可继续用作实验。


 






➤ 特别遗憾的是,在帮忙细胞传代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我的经验不足没有顺利的让细胞活下来,心里还怪难受的,得知还有冻存的细胞才算松了一口气。





在照看这些小生命的时候我不禁想,我们人类被新冠疫情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这些动植物们倒是依旧自在有序地活着。

我的心态也常常起伏,四月初到四月中旬的那段日子是我参加面试的高峰期,我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试讲,所以当我还需要时不时抽出时间帮忙的时候,我确实是有些纠结。利己的私心和帮助他人的道德感不断拉扯着我,但我知道科研不易,实验材料十分珍贵。

“科研人帮科研人”,这让我一直坚持下来。
 
而自己手头的工作也没停下。一切毕业的流程需要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结束后要和导师沟通进行修改和完善,答辩PPT也需要同步完成,不断使它们精简而富有逻辑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

找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常常需要接到面试邀请之后第二天就准备好PPT进行试讲,因此当天甚至到深夜还会在准备面试的材料,只是希望试讲有一个好的表现。

期间,毕业前投稿的最后一篇论文的审稿意见回来了。我也格外看重这一次投稿,这需要我投入时间打磨论文。我期待有一个好的结果,让自己的硕士科研生涯有一个满意的收尾。

封闭在B楼的日子真的忙碌充实,这真是一段毕生难忘的时光。


为番茄浇水



“太感谢了!!!”
“感谢,看着他们被你们照顾得不错!”
“多亏师妹,感谢!辛苦了!”
“感谢感谢,实验B楼之光!”
……

我们收到了很多大家的感谢,心里也还是暖暖的,就像周楠楠所说的:“原本留在实验室的‘私心’,成就了一桩桩好事。”


给浮游动物饲喂水藻



后来教研区情况好转,为了缓解送餐压力,我们区块也组织起党员志愿者队伍为其他区块运送餐食。生命科学学院的小伙伴们都很给力,在默契协作下我们已经完成两次送餐任务。

感触特别深的是,我在和食堂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得知,他们竟是每天凌晨两点起来做早饭,送完一餐就要马不停蹄做下一餐,尽管如此,还是很难满足所有学生们的口味需求。

我们常常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将自己的一点点委屈当作苦难。

所以,在现在这样的时期,当我们从舒适区走出去就可以看到,那些大家不想珍视的温饱餐食背后有多少人在付出不可想象的努力和汗水。所以,现在回过头去想,我这段时间以来在实验B楼的付出放在整个学校层面上来看真的微不足道。

舍小家、为大家的老师们,勇敢冲在一线的学生志愿者们,为我们一日三餐的后勤工作人员……哪一个不是可敬的华东师大人?

希望疫情早一些过去,上海还是最好的上海,师大还是最美的师大,我们是最可爱的我们。
 
 

来源|闵行校区教学科研片区

讲述|吴红霞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吴潇岚





往期推荐



今天,《人民日报》点赞这位华东师大青年!

“片区开门四件事,件件不容马虎,桩桩需要人手!”|华东师大战疫讲述 ⑬

华东师大各片区“疫剪没”开张!

“我是学生楼长,骑电驴的飞天小熊!”| 华东师大战疫讲述⑫

劳动战疫,华东师大人技能拉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