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大摩宏观策略谈:2025中美变局展望
假设,你遇到麦琳怎么办?
2024年心理咨询师报名通道开启!可考心理证书,无需辞职,名额有限,11月30日截止报名!!!
穿了跟没穿一样,胸型赞到爆!天然乳胶,性感到让男人腿软!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老师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艰巨时刻?”“同样没有!”|华东师大战疫讲述 ⑰
共同守“沪”的
华东师范大学
2022-07-05
瞿骏,
历史学系教授、副系主任,4月15日入校,现在闵行校区研究生公寓南片区工作。今天听他讲述,战疫一线的“时间感”。
历史学中有一个重要命题叫时间感。
——它说的是,虽然时间好像如钟表上的指针般规律流逝,但对不同的人和在不同的空间,时间的流逝和推进一定不是规律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节奏和韵律。
在学校抗疫一线,我对时间感的参差有了更深的了解。
片区长的时间
我是4月15日进校。经过七天隔离后,4月23日下午来到研究生公寓南片区。
那天正好是周六,简单收拾完房间后,原来的生物钟时间感让我有一些倦怠,但三点的工作例会和需要供应数千份餐食的晚饭一下子使我警醒,并更深理解了百看不厌的那部经典电影《兵临城下》。
是的,这里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虽然不会被冰冷的顿河水浸湿,虽然不用直接拿上枪,死守斯大林格勒前线。
但进入这个片区,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手套,我们和战士没有区别,打的就是一场“抗疫卫国战争”。
而这一场场战役在每个片区的指挥者是片区长们。
我刚开始“战斗”时,研究生片区的总负责人是杨海燕老师,南片区片区长是杜震宇老师。
4月26日杜震宇老师在坚守四十多天后换防,顶上的是刘梁剑老师;4月29日同样坚持四十多天的杨海燕老师换防,顶上的是王军老师;5月3日在院系坚守月余,又在片区“战斗”数周的刘梁剑老师换防,顶上的是孙斌栋老师。
这些老师平日在各个机关单位、院系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指挥和协调整个片区的抗疫工作估计基本都还是第一次。
他们的时间感是错综复杂的,是号角声声的,是由比平时繁重工作更加上数倍的任务所构成的。
每一天他们需要完成信息审阅和发布、相关数据报送、片区日常管理、片区专项、其它工作等五个方面共40余项工作任务。
这些任务对我而言,光听听就已经头大,遑论每天一项项去保质保量,不打任何折扣地完成。
但这些老师并没有被任务淹没。
他们的时间感从来都是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他们也很懂得调节由时间感变化带来的自身情绪和心态反应,并关注和调节其它老师、同学由时间感变化带来的情绪和心态反应。
他们的行事和态度从容不迫又雷厉风行,疫情的斯大林格勒前线在他们的指挥下已出现曙光。
老师们的时间
片区长们是“将”的话,和我一起战斗的老师们就是一个个“精兵”。
他(她)们有负责三餐协调和运送的路葵、王成伟、李战锋、李茂田老师;负责片区宣传工作的周赛君老师;负责片区消杀的马立政老师;负责核酸检测的侯嫣茹老师;负责风味餐管理、特殊用房的迪拉娜老师;负责核酸、抗原结果统计、生活物资自购团管理、理发管理的吴丹老师;负责各种物资管理、发放、转运的班冬宇、沈军、钟标老师;负责志愿者工作的陆芳萍老师。
我们在各个条线上为片区的抗疫“战斗”努力,各个条线的时间感也都有所不同。
清晨、中午和傍晚是三餐协调、运送、售卖的忙碌时间,在一个半小时里如何将餐食迅速地运至卖饭点和楼内?如何协调好卖饭的秩序?如果餐食不够如何迅速补充?这些都必须在有限时间内达成完美进度条,老师们的脑筋和体力每一天都在这三个点上经受着考验。
上午是做抗原和核酸的忙碌时间,如何让同学们特别是在全员核酸时有步骤地离开一栋栋楼宇,然后井然有序地排队,再井然有序地离开,组织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做大量准备功夫和临场应变功夫。
下午则属于消杀队,老师带领学生们背起几十斤重的装备,化身“大白”,为片区的每一个角落“荡尘涤疫”。
以上是有相对规律但却紧迫时间感的老师们,另一些老师则需要有随时待命、“即插即用”的时间感——物资车会随时会来到大门卸货,特殊用房不断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宣传工作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志愿者组织工作千头万绪。
可以说每一个老师都在这里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了无限的工作中去,完成了主线剧情,再完成支线任务,目标只有一个——
让片区成为一方无疫的净土。
志愿者的时间
偌大的片区,如果没有学生志愿者,那么“将”会成为光杆司令,“精兵”也会变成散兵游勇。
幸运的是,南片区有一群能干又可爱的学生志愿者。他们中有博士研究生,也有硕士研究生,平日里他们需要写论文,做实验,跟进各门课程,对于他们无比珍贵的就是时间。
因此做志愿者,他们需要面对的时间感,首先是合理“分割”,让出科研的时间,挤出休息的时间为片区服务。
他们对此毫无怨言,送餐食有他们的汗水,卖饭有他们在窗口忙碌,维持秩序有他们的身影,搬运物资有他们的大力配合,真正做到了对片区运作过程的全覆盖和全支持。
其次他们需要面对的时间感是学会“组织”。
科研需要团队合作,做志愿者更要学会互相配合,以让每一位志愿者珍贵的,挤出来的时间不被轻易浪费。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不断调整磨合,既在和教师团队相磨合,也在志愿者团队中彼此磨合,慢慢做到了整个团队如臂使指、效率惊人、合作无间。
最后他们需要面对的时间感是真正地彼此“接触”。
在安稳无状况的岁月里,志愿者们作为学生,在课堂、在实验室、在图书馆、在校园当然会有接触,但那是未有“事”时候的接触,是“常”的时候的接触。
而这一个多月,是有“事”的时候,是“非常”的时候,时间推进经常急如星火。
在这样的时间感里的彼此“接触”对志愿者而言是更真实,更弥足珍贵的。
因为在自己内心不安,尚需按摩时,志愿者需要去照顾他人的情绪,搜集同学的意见,平息可能的矛盾。
又因为平日里志愿者们的交接往来是饭桌上惬意的高谈阔论,而不是迅速、有效地将餐食送到每一个人手中;是超市里悠闲的挑选购物,而不是汗如雨下的将一箱箱物资从卸货点扛进宿舍楼。
也因为在过去的读书岁月里,志愿者读的是书架之书、案头之书,并没有太多机会认真读过“社会”这本大书,而
这次不少志愿者对我说他应该积累了当一个居委会主任的经验,也对于常听到,看到的“基层治理”四个大字有了接上地气的体会。
同学们的时间
教师团队进入片区,志愿者团队组织起来,都是为片区内的同学们服务。因此了解和理解同学们的时间感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在我的观察里,同学们的时间感分成了两个世界。
一个世界大致在微信群里、在微博上。
封闭数十天,任何人都会有焦躁不安的情绪,何况活泼好动的年轻人。
这时候点滴问题都会在虚拟空间中膨胀发酵。
表面上,在微信群里、微博上碰撞的是具体的种种细节,但究其实质是同学们对时间无奈流逝的焦虑和对未来预期的无定。
另一个世界在真正的日常里。
我的主要工作除了协助一日三餐,另一项工作就是整个片区的巡逻。
在每天三到四次的巡逻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有的是用体育锻炼,特别是“做刘畊宏的男孩、女孩”来回应焦虑和无定,有的是用吉他弹奏来消解焦虑和无定,有的则是以散步冥想、救助猫狗来淡化焦虑和无定。
以上都是很好的方式,但其实还有另一个世界,不少同学们已经开始做了,但值得更多的推荐,那就是以了解和理解大历史的经验来对抗焦虑和无定。
有一位同学在tape上问我:
瞿老师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艰巨时刻?我的回答是:同样没有。
是的,在个人有限的历史经验里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但在人类的大历史经验里,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历史经验里,类似的艰巨时刻有的是。
正如历史学家钱穆所言:
“我们现在且就以往中国历史的经验言之,像此沈阳事变(九一八事变)般的遭遇,或是更艰险、更重大的,在中国已往,早不知经历了若干次,尽多惊风骇浪,无害于中国之屹然长存”。
因此我们的时间感不妨拉长一些,放宽一些,以持续努力的日常和历史深厚的浸润,共同去面对疫情的考验和时代的巨浪。
来源|闵行校区研究生公寓区块
文|瞿骏
图片|周赛君 胡华实
编辑|吴潇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