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大人是我们共同拥有的身份。”|华东师大战疫讲述㉕

共同守“沪”的 华东师范大学 2022-07-05


庄瑜,普陀校区河西片区A组片区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今天听她讲述河西片区的战疫故事。



部分片区长合影(从左往右:杨艳琴、王长波、庄瑜、谢炜、郁悦)

 
在毕业花栽种的那天,有位老师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等你熬过所有的“苦”,就会遇见所有的甜。

对我而言,亦是在河西五十多天片区工作的总结。这丝甜来自三馆前盛开的杜鹃、食堂里供应购买的“老干妈”,还有共青场吹来的微风。


首批“逆行者”,分外美丽



河西的首批驻楼辅导员是来自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兼职辅导员汪红英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专职辅导员王佳宁,小雨的夜晚,带着行李箱、电脑,没有犹豫地走入封控楼宇,开始了14天的工作。


首批驻楼辅导员(从左往右:王佳宁、汪红英)


两位老师迅速建立了楼长、层长和寝室长的层级管理模式,为层长建群,定期开会沟通并听取意见,在群里轮流为大家答疑解惑,协助宿管一起分发盒饭、组织核酸采样、协调志愿者工作。

她们也曾因为疫情的反复而辗转不能入眠,凌晨4点,佳宁老师发了一条朋友圈,才发现大家都未入眠,一句“还醒着?”开启了语音聊天模式,我们互发了几条幽默视频,鼓励打气,聊着聊着,一起抱着手机进入梦乡。

韦宇轶老师带领下的宿管团队,和两位辅导员配合默契,全方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搬饭、送饭、湿垃圾的清运、公共区域的消毒,直到解封那天,我才知道,韦老师上初一的孩子也一起被封控在楼宇里,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工作效率,给孩子更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韦宇轶老师



为了让两位老师更好地投入线下的生活保障工作,软件工程学院的专职辅导员薛寅申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专职辅导员刘瞳老师协助承担了大量的线上工作:人数统计、信息汇总、独立空间预约等,真正做到了线上线下相融合。

薛寅申在解除隔离和缓冲后,仅休整了1天,又逆行进入整个普陀校区人数最多的楼宇,担任封控楼楼长,他坦言首批“逆行者”的线上工作为他的线下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穿大白的薛寅申


那天我在宿舍楼门口听到他的声音,因为穿着大白,不敢相认,我大声喊道:是你吗?薛寅申!他挥着臂膀:是啊!那刻,我一阵感慨:合作了一个多月的薛老师,此刻终于相见了!

转头,他又和宿管阿姨们开始1300多份盒饭的搬运和分发工作。


仓库大管家,使命必达



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刘丽群老师、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杨兴龙老师组成的物资组,是目前在河西片区工作时间最长的“物资双剑”搭档。


物资组配送的临时会议(从左往右:杨兴龙、刘丽群、林霁)



表面来看,物资组锦上添花,是热门岗位,殊不知“接货、盘活、点货、发货、核销、理仓”,每个环节缺一不可,且风雨无阻。

在发放物资的“大日子”,两位老师和志愿者们从13:30,一直工作到22:30,傍晚后的大雨也未阻挡发放的节奏。

丽群老师边兼顾着点货、搬运工作,边为志愿者不断补充防疫物资、饮用水、食物,自己却只啃了几口面包,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为各宿舍楼宇核对配货信息。

另有一天,是生活采购类物资的发放,丽群老师在仓库一改平时的素颜,稍稍化了点淡妆(尽管也是穿了小蓝、戴了N95口罩和面罩),心情尤其好。

我们好奇地问她:什么事儿那么开心?她笑眯眯地说:今天是她的论文答辩日,已经顺利通过答辩了。大家都欢呼起来,在仓库里向她祝贺,给她比心,并相约条件允许后,为她举杯欢唱。

很少见到“真面目”的杨兴龙老师,打从认识他起,大白、小蓝便是他的日常服装,平衡车、拖板车、电三轮是他的常用工具,八栋宿舍楼的楼长,但凡需要物资补给,第一想到的就是他,因为他总是有求必应,使命必达。

发完物资,我们偶尔要求坐上他开的电三轮,从理科大楼的仓库到保卫处(电三轮是保卫处提供的),在日渐葱郁的共青路上,短暂地享受下“敞篷车”的快乐。


杨兴龙老师



师生志愿者,可咸可甜



因为这场“战疫”,让来自不同部门、学部、学院的教职工走到一起,众志成城,同心抗疫,践行着华东师大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念。

八栋宿舍楼里三人工作组的老师们总是有问题一起商量,有困难一起上。


河西片区第一次楼长会议

膳食服务中心的王旭东经理


经济与管理学部的青年学者於州老师是食堂、仓库的常用志愿者,搬货、搬饭,迅速麻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孙庆老师先后担任四舍的线下楼长、五舍的线上楼长,均打理得井井有条;经济与管理学部的曹安琪、王旭、林悦、杨亚星、以及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倪葎等老师,担任楼长的同时,还承担了志愿者统筹、物资分发、餐食对接等工作;软件工程学院的鲍海勇老师、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聂树伟老师、教育学部的李锋老师等是药品快递的黄金搭档;信息化治理办公室的周祥、徐庆贤老师、收发室的吴红胜老师、国际教育中心的孙琦老师、经济与管理学部的钱琳老师等是核酸现场最长久也是最靓的风景线;


膳食服务中心的王旭东经理及团队,为师生的一日三餐开动脑筋,品类日渐丰富,映照在师生的笑容里;理科大楼物业经理葛向民老师的团队为物资搬运、消杀、管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每次服务,他都带头冲在最前头,货物盘点总是又快又准;三馆的贺峰老师为同学们复试、面试提供了安全、安静的独立空间;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博士后王雷、科研助理谷佳妍是志愿者里的超级替补,哪里需要去哪里;河西文印店的小孔师傅,加班加点为进入准封闭期的河西片区,制作了600余张出入证;废品回收站的朱阿姨夫妇,是物资搬运组最大的支持,我们为他们拍了些许照片,准备简单制作一个小视频,作为纪念,咸咸的汗水里裹着师大人浓浓的暖意。


林悦、王旭


小孔师傅


学生志愿者分布在核酸现场、食堂、浴室、仓库和各宿舍楼宇里,在完成课程、毕业论文、求职面试、小组作业的同时,不少同学把有限的时间挤出来,担任志愿者工作,还会帮助片区寻找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方案。

陈天宇(教育学部)是层长群里的中坚力量,因为密接的缘故曾短暂离校隔离,解除隔离后继续志愿者工作;张峻旗(软件工程学院)、石评月(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朱虹瑶(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和李贝贝(经济与管理学部)积极报名食堂、核酸、物资和快递志愿者,成为了各处的“老熟人”;林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李东旭(软件工程学院)利用专业知识,开发了物资订购小程序和羽毛球场预约平台,为丰富校园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国际学生阿曼同学不但协助留二宿舍楼的工作,还和其他国际学生们一起担任物资搬运志愿者、三餐志愿者的工作。他们的全情投入让春日的阳光更加明媚,也使初夏夜的月光愈加澄澈。


菜鸟驿站的分拣志愿者


最后,我非常感恩能有机会向河西ABC三轮七位片区长学习:斯阳老师的四两拨千斤;潘靓老师的理性思辨;王长波老师的举重若轻;杨艳琴老师的大度睿智;鲁静老师的耐心细致;谢炜老师的聪慧机智;郁悦老师的温婉谦和。

还有许多默默付出的老师们,和以各种方式支持抗疫的同学们。

这段经历的难忘之处,使我这个已在丽娃河畔25年的“土著”愈发深知“爱在华东师大”的意义所在:华东师范大学的美好,在于许多人都愿意为之努力付出,为学生、也为校园,更为“师大人”,我们共同拥有的身份。


来源|普陀校区河西片区

文|庄瑜

图片由讲述者提供

编辑|吴潇岚





往期推荐



华东师大搭建这座“云上机房”,跑起来很流畅!

权威发布!华东师范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章程

“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一个学生眼中的片区管理|华东师大战疫讲述㉔

行走常绿阔叶林,华东师大科学家三十载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

“春去夏至,你们是北区的英雄!”|华东师大战疫讲述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