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20位学者屏中论道!华东师大主办国际中国哲学大会,首日直播观看数逾20万

开幕式嘉宾在华东师大普陀校区新逸夫楼三楼多功能厅的主会场

记者 | 文汇报 李念
近悦远来,620位参会学者,20余万听友,虽遭疫情不期而至,但因此延期一年的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如约而来。

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首日全天直播观看数逾20w 
华东师范大学 微信视频号 直播可回看

昨天早上8:30分,世界各地的中国哲学学人和爱好者的目光聚焦在一方屏幕上,那是大会主会场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开幕式,久违了的对视、握手、鞠躬,屏幕上一位主持、三位主席台成员的肢体语言引发羡慕,一节课长短的开幕式传递着“有朋自远方来”的欢迎和感谢,诠释着“在世界中、思考世界、影响世界”的勇气,提升着“世界的哲学化、哲学的世界化”的境界。
而首日两场大会演讲、三场特邀会议、23场专题会议中,彰显了开幕式主持人郁振华所预祝的“酣畅论道、充分说理”。

华东师大与会嘉宾和会务组成员在主会场背景板前留下珍贵的合影


勇气:身在世界、思考世界、影响世界


彰显世界哲学的理念需要勇气。
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主办方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在致辞中称赞“世界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哲学”这个主题。他认为,思考世界哲学,彰显了中国哲学的世界意义和当代价值。在疫情反复、战乱又发、逆全球化下,所有有为学者都是世界的参与者,做中国哲学的学者们“身在世界之中,思考着世界性话题,也会影响世界发展的进程”。
作为一名知名的化学家,钱旭红多年来一直以老子视角思考量子力学。在担任华东师大校长后,主倡了“历史跨度全球视野中的老子学说及其大数据分析”的跨学科研究项目。该项目描绘出老子学说两千五百余年来在全世界传播的路线图,涉及哪些人,在不同的国家它以什么样变异的方式来表达,影响了社会(包括科技与人文)的哪些方面,从而探索中国的思想文明走向世界最佳路径。以学科交叉的方式,应对中西交汇的时代特征,中国哲学学者在这支队伍中起着领航作用,钱旭红希冀与会者能利用中国哲学的建设性理论资源,对世界“重新思考、流程再造”,让人类成为“超越自身局限、地球局限,并拥有无限生机的宇宙物种。”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钱旭红致辞


境界:哲学的世界化,世界的哲学化


顺着钱旭红校长对中国哲学学者的“在场”和“破题”勇气的赞许,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会长、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主席、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杨国荣诠释了世界哲学应有的意义和高度。他借马克思曾提出的“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分析了提出世界哲学的历史人文内涵和实践意义。
杨国荣强调,将哲学理解为世界哲学是近代“历史已成为世界历史”所使然。从哲学是智慧的角度看,历经了现代学科细分后需要重新超越知识的“分”或“别”而求其“通”,这显示了世界哲学的现代形态的智慧,也使得世界哲学的理念深获人心,成为普遍的价值,并在实践层面上去为实现世界对人的意义提供指导。而马克思的这句话中,所谓“哲学的世界化”,涉及在普遍的层面上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哲学化”则意味着蕴含于哲学之中的普遍价值理想在世界之中得到真正实现。
他指出,在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背景下,哲学第一次可以在实质的意义上超越单一的理论资源和传统,真正运用人类的多元智慧推进对世界的理解。因此,哲学建构以及哲学的论争即使发生于中国,也开始具有世界的意义。中国哲学在现代“正面临着世界性的百家争鸣”,他鼓励在世界各地的同道,在这一过程中,努力让中国哲学形成自主的思想体系,并展示自身话语力量。

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会长、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杨国荣致辞


温暖:言说之酣畅,见屏如晤之亲切


唯一一位跨洋远程致辞的是国际中国哲学学会理事会主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赖蕴慧(Karyn Lai)。尽管隔着屏幕,与会者都能感受到她的热情洋溢,她先用英文后用中文感谢了对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历届理事会成员所作出的贡献、远见和合作,使得ISCP成为一个蓬勃的组织,而这次大会的主题,“也反映了中国哲学成功地参与了当代哲学论辩,也展示了中国哲学日渐得到哲学界的瞩目。”赖蕴慧教授言语中散发的欣喜与亲切基调,也回荡在此后一天的各类会议发言中。

国际中国哲学学会理事会主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赖蕴慧(Karyn Lai)致辞截屏

见屏如晤,云上亦不乏仪式感


记者注意到,开幕式尽管在腾讯会议室的网络会议室举办,不过,有近60位学者被设为嘉宾身份,他们拥有音频、视频权,技术带来仪式感,线上大合影也蔚为壮观;其余有400余位学者和听友有序地在听友通道内;而同步直播的华东师大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B站华东师大号,均有几万听友直接暖屏,上午的全体大会与下午的特邀专场的两场直播分别达到了9.3万和10.7万。在这一天的大会发言、特邀会议、平行会议中,在嘉宾通道里,记者几乎见到了所有平时想见而迫于时空限制无法见到的海内外业内大牌学者。
见屏如晤,成了疫情期间人际交流的情感新传递模式。“你好吗?”视频里,学者们看到老友都不约而同发出问候,还赞许着对方的精气神。或者见到未显示视频的熟悉的名字,也有“最远也是最近”的距离亲切感。

华东师大微信公众号上直播的第一场大会演讲陈来教授主讲《朱子理气论研究的比较哲学视野》截屏,可看到实时参与人数

酣畅论道:中西交汇,静默后爆发


上午最后一场大会演讲《生命的学问与儒学研究方法》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信广来(Kwong-loi Shun)教授,也是ISCP前任理事长,全程使用的是英文,在最后20分钟的讨论中极为热烈,英文的发音如同锅碗里炒熟的蚕豆般时刻爆发出声响,洋溢着“酣畅论道、充分说理”的快乐和亲切。ISCP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主持了下午第一场特邀会议《中国哲学如何走向世界》,他直言,“疫情把大家关了三年,也面壁思考了三年,因此,学术思考创见也奔涌。”酣畅论道,还表现在西方哲学的研究者也深度介入参与,提供了多维的视角,分析哲学专家、山西大学江怡教授是第一次被邀入会,他分享了“分析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的发言,直接为在中国占半壁江山的西方哲学研究者们发声,而第二场特邀大会《中国哲学的话语与形态》中,复旦大学孙向晨教授运用了现象学阐释“汉语世界与汉语哲学的任务”。第三场特邀大会主题是《世界哲学与中国哲学》,黄玉顺的《何谓“哲学”》报告后,直接就有某高校中文系教师提问他的研究特长“生活儒学”。

从左至右:成中英、信广来、江怡 来自各场截屏组合


追问反思:何谓中国哲学


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学者们又重新省思何谓中国哲学。东南大学樊和平教授揭示伦理道德的中国话语形态及其现代发展,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张志强所长从哲学、宗教与义理的三重视角重访中国哲学的特质,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同济大学张文江教授、人民大学罗安宪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黄勇教授则转向中国哲学的起源、进路与研究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杨国荣教授、北京大学张学智教授、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则重思哲学、中国哲学、世界哲学的关系,最终推向了何谓哲学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哲学作为世界哲学,会不会意味着需要重新定义哲学,或者给出了哲学的不同寻常的未来潜力呢?世界视域中的中国哲学的论辩,最终也关联中国哲学视域中的世界哲学,下午的特邀会议中成为焦点,这或许是相对于以往哲学别开的生面。

信广来教授演讲后学者合影截屏 ,有多少你熟悉的嘉宾?

14:00-18:00,两场纪念张祥龙教授(今年6月8日去世,大会新添议程)研讨会,此为部分会议议程


彼此感动彼此,彼此温暖彼此。美国Scranton University哲学系的庞安安(Ann Pang-White)教授在结束信广来教授大会报告主持时,说了一声“晚安”,美国已是月上枝头,而中国正是烈日悬空。
“我们身在世界之中,思考着世界性问题”,钱旭红的致辞,这样的近悦远来、屏中论道还将持续四天。中国哲学“通过更深入、更为自觉地参与这种(百家)争鸣以发展自身”,杨国荣教授致辞中如是说。

文|李念
来源|文汇报 哲学系
编辑 | 吴潇岚


往期推荐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梅兵当选新一届市委委员

连续五天直播!今起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华东师大举办

多少分能上华东师大?

华东师大繁星计划,面向54个区县2100余名小学教师,赋能教育振兴

奔赴!华东师大毕业生以教育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