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看华东师大③:立乎其大
- 编者按 -
十年很短,历史长河的弹指一瞬。十年很长,砥砺奋进的漫漫征途。
立德树人铸就教育强国,思想伟力擘画奋进蓝图。十年的追赶与超越,满载着华东师大人的记忆和共鸣:唯卓越方可立足。
本月推出的“非凡十年看华东师大”融媒专题,记录党的十八大以来,华东师大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的办学实践,展现我们共同走过的,踔厉奋发、追求卓越的非凡之路,以启迪未来。
非凡十年看华东师大③
立乎其大:扎根中国大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华东师范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心怀“国之大者”,回应时代之问,聚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师大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学校累计新增省部级及以上文科科研创新平台30余个,承接重大科研项目能力持续增强,共获批国家级社科重大项目145项,保持全国前列;到校科研经费阶梯式上升,累计超14亿元,年均增幅11.5%;优秀成果奖获奖数与质量双提升,教育部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数实现翻番;咨政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获得采纳的咨询报告数年增幅达50%以上,智库成果质量显著提高。
立足中国实际,坚持中国道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届全会精神阐释重大重点专项为依托,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取得标志性成果。
学校先后成立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基地等研究平台,加强重大理论研究和阐释。
“这里不但有珍贵的名家孤本记录着党史和新中国史,也有普通‘村官’的工作笔记展示着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2020年6月成立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依托庞大的文献数据库和多学科研究力量,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推进“四史”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急切需求,成立的国内首个跨学科社会主义历史研究院。
聚焦“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三大主题,多学科专家研究阐释总结“中国奇迹”背后的成就和经验,产出了《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丛书等一批重大理论成果。
《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纪念教育改革开放40年丛书》
扎根中国实践,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形成师大特色鲜明的中国学派。学校结合学科优势,持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学派建设,“生命·实践”教育学派致力于为世界教育与教育学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哲学系研究团队自觉弘扬冯契精神,持续推进“创获智慧”中国哲学研究,建构体现时代精神、融会马中西的“智慧说”哲学体系。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冷门绝学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机。持续推进《子藏》重大古籍整理保护工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重要古文献的大规模整理工程。出版《中国文字发展史》(五卷),填补中华文化圈汉字通史教材的空白。先后承接《明清词谱研究与<词律><钦定词谱>修订》等大型文献史料整理与文化传承的国家级重大项目十余项。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推动古文字学等冷门绝学研究。“世界汉字智能化传播:古文字智能网络数据库”专项以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为手段,建设AI+表意文字大数据全新文字学科体系,推动传统文字学科创新性发展和世界汉字智能化传播。
聚焦重大需求,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优化智库平台建设格局,新型智库方阵基本形成。通过培育、引导及合作共建,形成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材建设研究基地、上海社科创新基地/工作室、上海市重点智库等50多家智库机构组成的智库方阵,构建起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科研基地智库平台创新体系。
“构建基地智库新发展格局必须‘把牢方向,抓牢主线,担当主力,做好引领’”“要秉承‘开放、流动、竞争、共享’的基地智库治理策略,力争从分学科研究真正走向超学科研究”,在今年8月底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新型智库建设推进会上,党委书记梅兵和校长钱旭红提出了更高要求。
聚焦关键领域,深度开展政策咨询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能级显著提升。教育学科多位专家积极参与国家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深度参与国家教育现代化、新课标修订等相关文件研究制订;城市学科专家参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长江流域经济带及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的编制;体育学科团队牵头制定《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0-2030)》。深度参与教材编撰,《数学》《品德与生活》等教材重印十多次,最大发行量3亿册。积极在主流媒体发文,就国际关系、教育热点议题等发表真知灼见,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推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深化国际学术合作,持续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发起成立世界汉字学会,引领汉字文化研究国际化潮流。创立全球教育学院院长论坛,为世界领先的教育学院领导者进行合作与对话的常设机制。发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学校长论坛,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做出新贡献。
推进话语体系基地建设,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建立国内首家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中心,以中英文出版了一批基于中国教育道路实践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教育学等5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首批15家话语体系建设基地。2019年获批上海市“文化建设与话语体系”劳模工作室。
推动人文社科高水平英文刊建设,以优秀学术成果讲述中国故事。创办世界首个中国文字专业研究国际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引领汉字研究国际化潮流。创办教育学英文学术期刊ECNU Review of Education,创刊两年被Scopus收录,承担“讲好中国教育故事”重要使命。传统优势中文期刊《文艺理论研究》于2020年被Scopus收录,迈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中国艺术哲学》《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等10多部优秀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被20多次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发行;与Springer联合出版“中国课程改革”丛书(Curriculum Reform and School Innovation in China),向世界讲述课改的中国故事。
强化有组织科研,创新管理范式,哲学社会科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基地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行业和科学前沿领域,以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为牵引,涵育人才队伍,产出《社会教育力:概念、现状与未来指向》《人与世界:以事观之》等一批有显示度、标志性的学术成果。6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建设评估获得高度认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管理政策研究基地入选首批全国11家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加强跨学科研究,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产出卓越学术成果。从“教育+”“生态+”“智能+”“健康+”“国际+”等领域出发,组建跨学科集成攻关研究团队,推动人文社科研究的方法转型和协同创新。通过设立“幸福之花”先导基金和共享交叉基金项目,重点关注智能教育、数字人文、社会计算、健康管理、大数据治理等领域,凝练了音乐画、量子思维、智能教育等一批新的研究方向,推进老子研究、文科国际化等重大战略专项建设,创建文科国际化研究评价学术品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推动文理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汇聚共享加快推进文科实验室和数据库建设,驱动人文学科创新发展。通过数据驱动拓展人文社科研究的多维视角,以人文社科数据的获取、共享、整合和增值创新为抓手,促进人文社科研究范式的转型,提升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人文社科科研创新能力,推进人文研究范式转变。超前布局文科实验室建设,推动基于实证和实验的跨学科研究,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华东师大智能教育实验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建设名单。
探索破解哲学社会科学评价难题,鼓励产出原创性研究成果。探索人文学术成果评价改革,学校2011年创设思勉原创奖,将“原创”作为人文学科学术质量的衡量标准,举办五届,已在学术界和社会产生极大影响。
面向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以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育才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己任,以产出高质量原创成果,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为追求,以崭新姿态投身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宏伟事业。
非凡十年看华东师大③文、来源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专题组稿 | 党委宣传部视觉设计 | 吕安琪 ash通联|戴琪文中图片视频来自新闻资料编辑|吴潇岚
最新!华东师大学术委员会及各专委会整体换届(附全名单)
非凡十年看华东师大②:七秩荣耀
再夺特等奖!华东师大这个团队太厉害了
非凡十年看华东师大①:信仰之光
@华东师大人,温馨提示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