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想盛宴!华东师大思勉人文论坛演讲单出炉




思勉人文论坛 · 开幕论坛


  古典的现代意义  


时间
2022年12月2日,9:00-12:10

线下地点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会议室

线上直播
华东师范大学官方微信视频号






论坛议程

9:00-9:10

思勉人文论坛 开幕仪式

全体与会人员

9:10-9:30

校领导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钱旭红教授

9:30-9:40

合影

全体与会人员

9:40-10:10

主旨演讲 1(线上)

史学与考古

北京大学 李零教授

10:10-10:40

主旨演讲 2

“中体西用”的
由来和演化

华东师范大学
杨国强
教授

10:40-11:10

主旨演讲 3

从“体”“用”之辩
看罗素的《中国问题》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童世骏教授

11:10-11:40

主旨演讲 4

古典:
一份多重面相的遗产

复旦大学 黄洋教授

11:40-12:10

互动交流

全体与会人员





主旨演讲简介(部分)



杨国强

“中体西用”的由来和演化

19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由“借法自强”而有“中体西用”,19世纪末,又因变法维新起而推倒了“中体西用”。而后是20世纪前半叶,在“大变”“速变”“欧化”“西化”的反照之下,作为一个命题的“中体西用”成了一种落时和过气的东西。但同一个时间里关于“东西文化”的论争;关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论争;关于“中国本位文化”的论争,以及这些论争的绵延起伏,又以其与“中体西用”的同出一源和同归一路,说明了19世纪留下的问题仍然是20世纪面对的问题,从而仍是我们不得不深而思之的问题。


主旨演讲2


童世骏

从“体”“用”之辩看罗素的《中国问题》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体”“用”之辩,说到底是讨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关系。对这三者关系有三种理解:从参与者视角出发的“由用而及体”的学习过程论(典型是陈独秀写于1916年的《吾人之最后觉悟》),从观察者视角出发的“器变道亦变”的客观进化论(典型是李大钊写于1920年的《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以及从实践者视角出发的“作用反作用”的社会变革论(典型是毛泽东写于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上述三种观点都是中国人自己的看法,罗素在1922年出版的《中国问题》中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讨论,是外国人的看法。这位在中国生活了七个月、早就预言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其长沙演讲对建党前毛泽东的思考直接产生影响的英国哲学家对中国的观察,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启发呢?


主旨演讲3


黄洋

古典:一份多重面相的遗产

本报告简略分析古典文明与现代性的建构、古典历史在20世纪初中国的接受、墨索里尼的罗马、《安提戈涅》在20世纪的诠释等个案,试图说明古典的现代价值不是永恒不变的,取决于我们。


主旨演讲4






线上参会渠道

本次论坛将通过华东师范大学微信视频号与官方抖音账号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华东师范大学微信视频号



华东师范大学官方抖音账号







友情提醒:请现场参会人员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思勉人文论坛 · 开幕论坛
古典的现代意义

供稿 | 刘小雨
编辑 | 殷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