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今天(6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学习。
校长钱旭红作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书记梅兵主持学习会。教育部直属高校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赵忠、副组长谢守成,指导组成员王超、吴峰、马俊列席会议。
“教育事业需要坚持马克思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第一原理,树立并运用‘超限’理念,勇于超越局限、界限和极限,超越离散知识点、单一思维模式、单一思维体系,用‘最大的原则性+最大的灵活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推动科研创新。”学习会上,钱旭红作题为《超限:引领育人创新的理念与探索》的专题辅导报告,重点围绕时代命题、改变思维、超越学科、超限跃迁四个部分内容,系统分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深刻阐释了超限理念的重要性,全面介绍了华东师大引领育人创新工作的探索,并对未来大学4.0状态提出畅想。此次报告也是钱旭红校长领题“落实两个‘先行先试’,深化综合改革”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之一。
校长钱旭红作专题辅导报告
钱旭红强调,坚持第一原理才能超限,超越知识才能超限。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这四种思维单元能组成无数思维体系,就像四种碱基单元组成了无数生命基因。非“超限”无以回应时代之需。在卓越育人实践中,应该重点强调“重思维、超学科”。高质量学科融合会产生正效应,而低质量学科交叉只会带来负效应。华东师大建立引领育人创新的“幸福之花”超学科发展框架,推动高质量学科的跨界、交叉、融合和超越。
钱旭红表示,华东师大实施“卓越育人、卓越学术、通识教育”三大行动,坚持“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超越知识点的思维教育”为导向重构通识教育,以“学科交叉研究、团队梯队研究、战略导向研究和冷门绝学研究”为导向推动学术研究卓越发展。
学校用三年时间,建成后来居上、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学院。通过双创教育变革了教育理念和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善于实践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培养具有教育家情怀的专家型卓越教师。
钱旭红提出,未来的产业,将是学科、专业、领域、行业的高度跨界、交叉、融合、超越的智能化、智慧化状态,产业4.0的竞争,是全面的科技、产业、经济和社会模式竞争。而未来的大学,必将是走向卓越、超限、多态叠加的大学4.0状态。
学校将采用超学科、开放性、项目化、无细案、学分认定等推动卓越育人模式不断迭代更新,在更多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动科研创新。
梅兵在主持学习会时表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政治责任。她建议,一是要全面深刻准确认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进一步发展,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等相关论述的进一步发展。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进行统筹学习,结合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征、核心课题和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建教育强国”“以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把学习效果和思想认识转化为真抓实干的动能和效能,贯彻落实到学校“双一流”建设中。二是要持续在做好理论学习宣传阐释上下功夫。学校目前正在承担教育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学术版)编制工作,并将持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学术支撑和理论参考。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育、教育研究和人文社科相关领域的学科优势,做好智库与理论研究阐释工作,在各类主流媒体平台发出师大强音,把学习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三是要持续在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下功夫。高质量发展是教育的生命线,要把握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任务,推动两个“先行先试”走在前列。要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先行先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卓越学术、卓越育人,引领育人模式转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水平。要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布局结构上先行先试,积极对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全体在校校领导、校党委委员、校纪委委员、全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议在普陀校区科学会堂设主会场,在闵行校区图书馆报告厅设立视频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