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观点全览,前瞻智能教育未来!华东师大主办,全程回看!


7月8日,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主题论坛在世博中心顺利举行,超4.6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参与。

本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联合主办,以“引领学习变革 智创教育未来”为主题。
论坛邀请到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领导,以及2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展开多领域跨界主题对话、发布重磅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上海AI实验室主任助理王延峰主持开幕仪式。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致欢迎辞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欢迎辞中指出,在新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更加科学、更加快速地推进智能教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梅兵表示,华东师范大学将继续把智能教育作为未来发展的第一战略,将发展智能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致辞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浩介绍了上海在大力推动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智能时代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
他表示,上海将加快部署校园数字新基建,打造互联互通的智能教育基础设施;聚焦拓展智能教育新应用,探索基于AI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聚焦构建智能教育新格局,加快建设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金砖国家专家代表、南非代表团团长Happy Sithole博士致辞
金砖国家专家代表、南非代表团团长Happy Sithole博士在致辞中提出在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需要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去发展教育。他表示,智能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各方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南非与中方的交流。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以《大数据知识工程理论与应用》为题,首先回答了“机器的知识从哪里来?”的科学问题,他提出“大数据知识工程”面临破解信息爆炸,消除数据孤岛两大挑战。
基于此,郑庆华分享了团队通过大数据知识工程的研究,提出“知识森林”的解决方案。他将“知识森林”概括为数据知识化、指示体系化、知识可推理。郑庆华介绍了知识森林在智能教育、国家金税工程等方面的典型应用。最后,他表示未来的智能教育,无论是大模型还是知识森林都是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怀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怀民作“群体智能与智能教育”主题演讲,他提出,在智能中人不可或缺,技术只是手段,人类教育能力的提升来自人类激发和汇聚群体智能的手段与水平的提升。大语言模型是激发和汇聚群体智能的最新技术成果,人类可接受的高质量大语言模型来自人类的群体智能。
王怀民表示,大语言模型是可能成为好教师、好学生的智能助手,成为教学相长的工具。大语言模型是支撑智能教育的最新技术手段。智能教育可能为大语言模型提供高质量人类反馈和矫正数据。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围绕“人有人的作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教育”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传统的教育是积累知识,AI时代的传统教育,人工智能成为工具。学习环境的变化,需要重新考虑教育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教学”。在人工智能赋能的世界里,教师、学习者需要拥有以人为中心,批判思维和创造力,人、机器交流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三个方向。
最后,郭毅可提出“聪明的我们应该用创造的智能机器去培养更聪明的人, 这样就能创造更聪明的智能机器”的理念。
主旨报告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主持。袁振国总结时表示,以人工智能为新一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提高人机协同水平,成为了智能时代很重要的话题,其中人永远是技术的主宰者。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永和等嘉宾共同发布教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标准系列研制成果

“大模型与教育变革”专题研讨环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永和等嘉宾共同发布教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标准系列研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和系列标准。

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了国内外24个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并基于此,提出构建教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标准体系,从体系预研、体系规划、标准制定、试用验证、培训贯标、应用推广六个阶段建设教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标准体系和研制该系列标准,旨在构建可信、安全、高效、好用的教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更好赋能、赋智教育,完善数字教育标准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促进教育创新变革和高质量发展。该研究报告预计将于8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教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系列标准旨在规范教育领域内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总体框架、构成要素、功能要求、数据集的构建原则、测评框架、安全隐私,以及教学应用要求等。后续这些标准也将进入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建设之列,并启动教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测试平台的建设。

教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标准研究成果的发布将为教育数字化和教育通用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石。

在圆桌论坛环节,复旦大学教授邱锡鹏,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方向忠,上海AI实验室教授林达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副教授麻晓娟开展对话,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贺樑教授主持。

在对谈中,主持人提出了“大模型发展到什么程度,能够成为我们放心的教师?”的问题。邱锡鹏通过作文辅导的例子认同了大模型能够一定程度地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方向忠则提出应当慎重的观点,强调大模型生成内容的可控性。

林达华教授则表示目前的条件下大模型无法完全脱离工具属性,也还未形成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短期还很难替代教师。

麻晓娟认为可以利用大模型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提问和思辨的能力。

对谈中,几位专家还进一步就“适用于教育领域的大模型”“大模型与教师的关系”“大模型与教育变革”等问题谈了各自的理解。

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心主任魏娜
“AGI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专题研讨环节,由上海AI实验室教授林达华主持。
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心主任魏娜发表了题为《以实践为中心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主题演讲,具体讲述了为什么要进行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与教学以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实践策略三方面展开。
她表示,为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人工智能教学,课程教材研究所与上海AI实验室合作开发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经过一年的沉淀总结提炼了人工智能教学模型和教学设计表,为中小学教师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人工智能教学提供“脚手架”和可参考借鉴的依据。
上海AI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主任戴娟

上海AI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主任戴娟发表了以《人机共智时代的青少年AI教育》为题的报告。她重点介绍了浦育OpenInnoLab 2.0的成果,并宣告了全新的教育产品“浦育小世界”的发布。
同时,她介绍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丛书、浦育平台上的AI教育实践案例以及完整的AI创作链路以及AI师生创新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AI技术,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浦育小世界”为青少年带来认知和创新体验的虚拟空间,提供先进的学习范式的真切体验。上海AI实验室致力于推动青少年AI教育的发展,帮助青少年适应人机共智时代的需求,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技能的未来人才。

接下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上海AI实验室和上海市科协共同开展的2023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本年度活动以“与AI共创未来”为主题,青少年和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参加丰富多彩的人工智能学习体验和创新实践活动。

在圆桌论坛环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锋、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钟柏昌、常州市北郊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管雪沨就“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师范生培养”开展对话,浙江省特级教师、上海AI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科创主管谢作如主持。
李锋提出,应为所有学科的师范生提供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工智能教育的通识课程;二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三是提供智能化教学环境。
钟柏昌表示,为缓解中小学人工智能师资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由上海AI实验室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发起全国师范生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联合全国师范院校及科研机构、中小学校的力量,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职前教师相关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材开发、教育教学研究、高校教师培训、优秀成果推广等。
管雪沨认为,AGI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核心力量肯定在于高校,但也需要千千万万的中小学教师打好基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教育愈发受到广泛的关注。论坛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探讨智能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随着智能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智能、高效,教育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扫码点击【直播回看】

文、来源  | 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
编辑 | 吴潇岚

更多阅读

全市仅十位,华东师大是他!


请查收!华东师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已寄出


华东师大这个“尖”班,以元化为名!


远方or家乡:华东师大这届年轻人的选择


YES!多图直击,丽娃河畔青年盛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