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酷啦!冰川盐田沙漠,华东师大野外实习全记录


这个暑期

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历史学专业

拔尖2.0基地师生共42人

依托地理科学学院“一带一路”倡议

北天山野外实习基地

开展史地拔尖基地联合野外实习


这也是自2021年

地理学与历史学拔尖基地

探索跨学科融合式实习的第三年

同学们通过综合实践

从多时空角度认知人地协同发展

领悟国家发展战略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历史学专业拔尖2.0基地师生在乌鲁木齐河山前更新世冲积扇顶合影


联合野外实习为何选在新疆?
新疆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是古丝绸之路的要点,与中亚各国山水相连,是新时代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地质构造典型,水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强烈,是通过综合实践,从多时空角度认知人地协同发展,领悟国家发展战略的理想区域。
8月5日至10日,为期6天,42名师生围绕北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艾丁湖流域(吐鲁番盆地)、三工河流域(天池)、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的四条亚洲内陆典型流域自然地理剖面(如乌鲁木齐河流域:河源冰川、中部谷地、山前河流阶地与冲积扇、尾闾盐湖;三工河流域:天池、山麓黄土与风蚀地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自然地理剖面),融合区域不同时期人类改造利用,如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石河子新城建设等,认识亚洲内陆人与自然数千年协同演进的历程。




冰川盐田沙漠,太酷了!


理解河流地貌的演化历史

乌鲁木齐河

在地理科学学院吕红华教授、史贵涛教授、周立旻教授、王辉老师、陈圆圆老师以及历史系黄阿明副教授、张凯悦老师的带领下,实习队到达了乌鲁木齐南山(属于北天山)山前,登上了乌鲁木齐河发育并保留的最早一期洪积扇扇顶。
面对陡峭的崖壁,师生有序前行,协助攀爬,安全抵达实地站位,登高远眺、一览乌鲁木齐河在山前发育的地貌全貌。


实习师生有序登上乌鲁木齐河洪积扇扇顶


吕红华长期扎根新疆天山地区,开展构造地貌研究。他对乌鲁木齐河洪积扇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生动剖析:由断层逆冲产生背斜,再到河流下切形成阶地,最后到山前洪积扇发育。
同学们全方位观察了山前发育的冲积扇和河流阶地等地貌单元,深刻理解了河流地貌的演化历史。


吕红华讲授乌鲁木齐河山前地貌特征


在乌鲁木齐河河床以及白杨沟两地,吕红华介绍了背斜翼部与核部的识别依据、河流两岸的阶地类型与判断标准。
同学们正确识别了背斜核部,并对岩层产状、阶地剖面进行了实测,进一步夯实了从细微站点信号,认识全局面貌的地理格局思维。


师生实测阶地横剖面、绘制剖面图


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实习站位位于天山天池所在的三工河流域尾部的泛滥平原区,在内陆干旱气候的作用下,该区域演化为典型的沙漠,内部广泛发育新月形沙丘与沙丘链。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同学们爬上新月形沙丘
老师们对其分布的空间特征与天池/三工河的空间关联、大气环流背景以及形成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针对观察到的沙丘地表生物结皮,介绍了面向双碳战略的沙漠固碳前沿进展。
结合遥感信息与地面实际观察到的植被恢复情况,以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现状,介绍了我国在沙漠治理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让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了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信心和耐力。

切身体验不同之处

达坂城盐湖


在达坂城盐湖,周立旻介绍了盐湖的形成、盐湖矿物质的结晶析出过程以及我国食用盐的来源多样性特点。他表示,这里是天山河流流域尾部发育的有一种特殊类型。
位于北天山山前的达坂城盐湖,由于山前地形狭窄地形风力极大导致蒸发量激增,气候干旱、降水少,导致山前冲积扇边缘的绿洲湖泊成为盐湖。通常来讲,海洋的盐度约为35‰,相较之下,盐湖盐度则远大于这一值。
在拓展中,老师提到了我国食用盐来源的多样性,对我国近现代历史演进的影响,比如在太平天国和抗日战争等特殊时期,海盐运输路径阻断,我国内陆岩盐(如四川井盐)、内陆盐湖盐为解决了食用盐的供应问题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达坂城盐湖周立旻讲课


在史贵涛的指导下,同学们使用便携式pH测量仪Extech EC500,进行盐水pH、电导率、盐度、温度等指标量测。
在老师们的建议下,同学们挽起裤脚进入盐湖,切身去感受盐湖与其他湖泊的不同之处,并采集水样,测量水环境指标。


考察河源自然地理

天山一号冰川


在乌鲁木齐河河源的一号冰川(也称“天山一号冰川”),师生们考察河源自然地理。
同学们顶着冰冷寒风和大雨,安全到达天格尔峰海拔3850m的观察点位,并在穿过一段陡峭的冰碛物碎石坡后,成功到达“天山一号冰川”,进行冰川现场观察。


天山天格尔峰天山一号冰川前实习队合影

史贵涛在天山一号为同学讲解冰川与冰川地貌
从乌鲁木齐河进山口到河源区域,实习队对路线进行打点定位,记录了植被的垂直多样性,辨别了地质年代区分的界限,分析了V型谷与U型谷的区别并且观察了岩性的变化和褶曲的类型。
在天山一号冰川现场,史贵涛为同学现场分析终碛垄等冰川地貌,解释冰川测年方法,同学们深刻理解到科研工作者的艰苦。


与华东师大深厚的历史情缘

冰川观测实验站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组织了新疆冰川考察,华东师大许世远先生当时作为冰川考察队副队长参与领导了当时的考察。他的论文《天山之冰川》成为我国第一篇系统论述天山冰川的成果,这也为华东师大与天山冰川站结下了深厚的历史情缘。


1960年,华东师大许世远先生(左一)考察天山冰川


中国科学院于1959年在此建立了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这也是我国最早专门以冰川和冰川作用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野外台站。


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实验站站长王腾飞研究员为同学们介绍了天山冰川站的基本发展情况、主要观测内容以及科研工作成绩。天山冰川站的主要观测对象——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是世界冰川监测服务处(WGMS)网络中亚洲中部地区的代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师生在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实验站聆听王腾飞研究员作报告


交流会上,同学们与王站长进行热烈的互动交流,就水资源价值、冰川消融量、冰川消融与公路建设等问题进行讨论,大家也对冰川有了新的认识与体悟。


美景如何形成?

天山天池


在东天山博格达峰的天池,师生们开展关于冰川湖泊及相关人文历史的实习。
天山天池,古称"瑶池",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是博格达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的重要高山山间湖泊。
吕红华分析天池形成原因

吕红华针对天池的成因展开了讲解,指出天山天池不同于长白山天池为火山口积水成湖,其成因目前仍有较大的争议,他对“冰川堰塞说”“泥石流堰塞说”等结合现场的地层观察进行介绍。


正是在堰塞作用后,冰川融水形成了如今天池“瑶池仙境世绝殊,天上人间遍寻无”的美丽景色。





人与自然数千年协同演进的历程



穿越2000年的时空之旅

交河故城 / 高昌故城


吐鲁番盆地艾丁湖流域的交河故城,曾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枢纽。


张凯悦对交河故城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吐鲁番文书的发现等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同学们实地考察了交河故城“东南低西北高”的地形特点,观察了独特的“减地留墙”建筑形制,体会在干旱区我国先民如何适应和利用流域冲积扇边缘特殊的水资源优势,在“死亡之海”的边缘构筑灿烂的文明历史。


张凯悦为同学讲授交河故城衙署区历史


高昌故城,在唐代是天山南麓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


张凯悦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高昌故城的历史沿革、民族宗教特点及出土文书,师生以德国探险队格伦威德尔及斯坦因所绘地图为基础,设计了探索高昌故城内外城墙,进行了认识“可汗堡”等建筑形制等主题实习。在地面73°C左右的高温下,实习队全体师生顺利完成考察,完成了穿越2000年的时空之旅。


兵团精神筑民心

军垦博物馆


军垦博物馆讲述了自建国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田戍边、发展生产、建设城市的光辉事迹。
在正式参观之前,黄阿明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历代屯垦政策,结合不同朝代的屯垦制度与实施情况,便于同学们理解、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军垦发展过程。


黄阿明向同学们介绍我国历代屯垦政策


跟随着展厅讲解员,同学们认真参观了各个展厅,逐步了解解放军深入西北解放新疆的历史过程。展厅中陈列有王震将军等先辈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展示有几代兵团人艰苦奋斗、建设边疆的事迹,令同学们深受感触。
此外,博物馆还介绍了生产建设兵团在农业种植、水利工程修建、科学技术、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展览还呈现了自迈入新时代以来,兵团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军垦博物馆入馆讲解人员讲解

石河子市位于玛纳斯河出山口洪积扇的中上部。通过前三个流域的考察,冲积扇中上部地下水位深、地表盐碱强烈,不利于生产定居。而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兵团人不与玛纳斯河下游冲积扇扇缘绿洲的群众争夺良田。


他们钻地窝、战盐碱,在荒野戈壁上建起现代城市,一代一代的兵团人在这里留下奋斗的身影,最终留下了这一人为改造自然环境、适应生产生活的宝贵经历,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依托三个流域对于干旱区流域自然地理空间格局的认知,同学们更对兵团人的贡献产生了由衷的敬佩。每天实习结束后,同学们都会整理实习知识点,带着问题与老师进行汇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十分热心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同时还对同学们的一些错误进行了指正,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一系列规范要求。

师生在乌鲁木齐河河床野外用餐
在实习中,师生自行准备午饭在野外用餐,“啃馕饼、就榨菜”成为野外最好的美味,同学们深刻体验到野外工作的艰苦与快乐,也感悟到一代代地学人传承的地学野外精神。据教务处介绍,为深入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华东师大卓越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文件要求,以“聚焦、交叉、颠覆、进步”为策略,搭建跨学科交叉合作平台,革新教育教学方式,打造优质实践项目,推动在“做中学”、“研中学”,基于真实情景,引导学生将论文、将志趣铺洒在祖国大地上。本次实习,是卓越学院地理和历史两个拔尖2.0基地强强联手的创新探索,师生共进在实践中提升学生领悟国家发展战略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胸怀人类文明进步的初心使命。





来源|教务处 地理科学学院 历史学系编辑|吴潇岚 陈小露




更多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


尚义桥畔,雨中七夕情谊满满


赴一场七夕之约,在华东师大尚义桥边……


从格物到造物!华东师大这门课闯关顶流实验


这五所高校110名学生,暑假因何结伴远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