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次党代会: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⑤
- 编者按 -
中国共产党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力推动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为展现华东师大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追求卓越、引领育人创新的奋进历程,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好经验,我们从即日起推出“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今天推出本科生培养篇《价值引领卓越,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
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⑤
本科生培养篇
价值引领卓越,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
1
价值引领卓越
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强化价值引领,以课程思政牵引卓越育人。学校坚持以价值引领卓越,以卓越彰显价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系。近五年,学校入选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为全国师范院校唯一入选高校,牵头成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联盟,4门课程及主讲团队入选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入选率100%),39个项目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4门课程获批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8位教师在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中斩获荣誉,承办2023上海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展示会。《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教育部网站对学校课程育人改革成效报道超600条,其中直接以课程思政为题的超百条。
用好思政课“主渠道”,抓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学校以党委“一把手”责任制推动思政课建设,校领导身先示范做表率,每学期进课堂给学生讲思政课,校党委书记梅兵主讲的微党课在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高校示范微党课首期播出。打造“专题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四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5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社科司思政课示范“金课”以及上海高校思政课“金课”。先行先试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已开设35个班覆盖3738人次。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政课以真理育人心”得到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
2
全面而自由发展
探索卓越育人新范式
确立卓越育人模式,促进全面而自由发展。学校以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根本追求目标,以“卓越育人”为第一性原理,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把拥有健全的思维作为培养卓越人才的突破口,确立了以“一目标、三阶段、两课堂、四导向”为内核的卓越育人新范式:围绕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目标,通过“培根、筑基、融通”三个阶段的培养,推行第一、第二课堂融合的全育人培养方案,构建“思维导向、前沿导向、研究导向、英才导向”为引领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成长为思维全面和创新发展的卓越人才。
坚持以“四个导向”为引领,全面构建卓越课程体系。学校以“四个导向”为引领,全面升级课程体系,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五年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3门,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71门,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88门。
强化思维导向的通识教育。学校统筹优质资源,构建了“少而精、博而通、超越知识点、以思维训练为特色”的金字塔型通识课程体系,实施《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打造以“人类思维与学科史论”课程群为塔尖,以《<共产党宣言>导读》《道德经》《几何原本》《量子史话》等经典阅读课程群为塔腰,以科技、人文、艺术三大模块课程群为底座的高水平通识课程280余门。
推行前沿导向的专业教育。学校以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示范,带动所有专业课程的改革,融入最新知识与最前沿发展,强化创造意识培养。出台《专业教育课程准入标准与评价规则》。近百门专业课程入选国家级金课。
凸显研究导向的教师教育。学校立足中国教育实际和世界教育发展前沿建设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制研究型学习设计跨学科的教育实证研究和教学实训课程,构建了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实践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开展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强化教育实践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探索英才导向的智能教育。学校率先发布《华东师范大学混合式课程标准》,建设“水杉在线”“大夏学堂”“一平五端”等辅助平台,重点打造了140余门优质在线课程、128门优质混合式示范课程,牵头成立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智能教育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实验室试点单位。
加强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全面落实卓越育人目标。学校实施一流专业提升计划,设置责任教授岗位,10个专业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5个专业入选强基计划,5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1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联盟的认证。学校统筹规划精品教材建设,五年累计立项校级教材建设项目252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共29项,获批2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坚持教改立项,每年针对“思政育人”“五育融合”“产教融合”“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立项支持,每两年评选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31项成果获得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7项成果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立卓越学院,打造人才培养特区。学校于2022年4月以10个教育部拔尖计划2.0基地、5个强基计划为核心,纳入3个“双一流”学科、8个文理科国家级科研基地,成立卓越学院。以“聚焦、交叉、颠覆、进步”为策略,以“最大的原则性+最大的灵活性”,超越局限、界限和极限,超越离散知识点、单一思维模式、单一思维体系培养未来领军型的卓越英才。学校获评2022年“英才计划”优秀实施高校;获批12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研究课题,其中2项为重点课题;累计13篇优秀案例、工作动态、研究成果入选拔尖2.0内刊《拔尖通讯》;1个拔尖创新案例、2位优秀管理人员、2位优秀教师、2位优秀学生入选2021年拔尖计划2.0荣誉奖项。拔尖学生创新氛围浓厚、学术志趣坚定,近3年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互联网+” “提问与猜想”等全国、省市重要赛事中获得特等奖等重要奖项超400项,2019级拔尖班超90%的学生选择在基础学科相关领域继续深造。拔尖学生培养经验多次得到人民网、上观新闻、文汇报、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
3
创新教师教育
着力培养未来卓越教师
系统设计,探索智能时代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作为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面向智能时代,学校加强了教师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对师范生培养再次进行了整体思考和系统规划,提出了既能适应、胜任智能时代新要求,又能主动求变、善于探索、引领未来的“两适应三胜任”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智能时代未来卓越教师培养及评价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卓越教师培养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与商汤科技等共同编著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联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腾讯发布《2022年人工智能教育蓝皮书》,获批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智能教育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实验室试点,连续三年承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主题论坛。
知行合一,构建“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培养体系。学校在全国签约建设140多个长期稳定的优质教育实习基地,选聘120多名基础教育教师担任师范生兼职导师,确保师范生能够在最好的学校得到最优秀的教师指导。学校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一平五端”教师教学能力实训平台,构建了名师案例等丰富的教师教学能力训练资源库、信息化交互手段多样的模拟训练课堂、同步/异步和现场/远程相结合的实训与指导、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师教学能力实训体系、数据驱动下的过程性档案袋。平台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年建设成果展三等奖,在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项目巡礼、教育博览会等展示活动中引起广泛关注。学校实施“卓越教师海外研修计划”支持学生赴境外开展课程修读、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已选派392名优秀师范生参加了伦敦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的研修。
技术赋能,首创师范生教学能力微认证体系。为了科学评价师范生的教学能力,2020年学校在全国首推在线教学能力微认证,2021年发布了《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微认证规范》,确立了课堂教学中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四个维度下的22项微能力(教学能力点),用于指导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推动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规范及其微认证评价体系得到了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广泛认可,被吉林、广西、陕西等省市采纳应用,并应用到全国各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中,实践成效明显。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规范及其微认证评价体系获人民网、上海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唯卓越方可立足、不超限无以卓越。面向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引领育人创新,把坚定追求卓越作为激发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卓越育人工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卓越而独特的贡献。
卓越而超限!华东师大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第十四次党代会: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④
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院士开学典礼致辞:做最好的自己,自由而全面发展
第十四次党代会:奋进的五年•发展成就巡礼③
追求卓越 高位突破!华东师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再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