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整个寒假都在忙科研!

这个寒假徐恒很忙
他在完善毕业前的最后一篇科研论文努力让博士生涯不留遗憾
从跨学科的“小白”到手握4篇SCI的毕业生从科研路上的三步一跌到顺利推进他踏实虚心 不言放弃来看他的故事——



徐恒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0级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包括材料领域顶刊《先进材料》 (Adv. Mater.,IF = 30.77)、化工领域顶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IF = 16.09)、环境领域顶刊《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 & Environ. Sci., IF = 36.91) 以及国产能源领域优秀期刊《能源化学》(J. Energy Chem., IF = 12.13)。



01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在自然科学领域,化学是对我这种没什么天赋的人比较友好的学科。它非常依赖知识储备与经验积累,只要耐住性子苦干,总能做出成果。如果再多一点点运气和知识串联的思维,就离创新不远了。”徐恒在回想他的科研经历时这样说。
徐恒在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年研究生能源催化学术论坛做学术报告
本科和硕士均在轻工类专业就读的徐恒,到了博士阶段,才真正投身到电化学催化领域的研究。为了能快速熟悉电催化反应机理,掌握研究方法,他选择最经典也是模型最简单的析氢反应(HER)作为他博士研究的第一个课题。
“当时最大的需求是快速入门电催化研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通过投入实验操作,1个月左右我就已经基本掌握了电催化的实验技能”,徐恒认为科研训练与其他事情一样,应迅速找到主要矛盾,实现短期目标,做好长期规划。
徐恒在进行科研实验

在真正踏入电化学研究赛道的路上,徐恒的科研长跑可谓三步一跌五步一跤。

“任何一次材料合成,乃至任何一次反应测试,都不能称心如意。”文献提供的合成路径往往会忽略许多关键细节,重复率难以保证,需要根据经验反复调整。为了摸索合成条件,最困难的时候需要同时进行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平行反应。“称药品就要称整整一上午,管式炉更是被我长期预约”,但是最终找到可以保证稳定复现的实验条件以后,后续工作的推进就快了很多。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徐恒时常用毛主席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激励自己。


02

“君有奇才我不贫”

徐恒参与学术讲座交流

徐恒坦言,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是他能够快速进步最关键的原因。

从博士入学以来,徐恒同学坚持高频率主动向导师汇报工作。在导师施剑林院士和陈立松副教授的帮助下,徐恒很快就融入了“能源催化材料小组”,与团队内的老师同学建立了坚固的革命友谊。

“博一刚来那会儿,我基本每周要找陈老师三到四次,及时把工作进展与工作计划汇报给陈老师,请他把关”,与指导老师的高频沟通,帮助徐恒更快、更准确地理清工作思路,找到工作重点。在与老师意见出现分歧时,他既不会轻易妥协,但也会及时反思,认清自己的局限性。

“这要感谢老师温和儒雅的性格,才能把我们之间良好的沟通氛围长期保持下来。”在导师组的指点帮助下,他的第一份工作“自-共电解系统”在短短一年内就顺利完成,并发表在了材料领域顶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徐恒所在课题组合照

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电化学新人,徐恒时时提醒自己要认识到自身不足。“我的优势是见多识广,科研经历比较复杂,但这也是我的劣势,论起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理解,我可能还不如一些硕士。”徐恒说起同组的兄弟姐妹,总是不吝赞美之辞。多年的求学经历让他认识到,个人的局限性总是很大的,而身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

“年无长幼,能者为兄”,他第一次看到这句话还是在古龙小说里。他总能找到各个领域内的“兄”,向他的本科师弟请教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向他的博士师弟请教反应原理、器件搭建、绘图思路等等。

“君有奇才我不贫”,徐恒始终把身边的奇才俊杰当成他人生的重要宝藏,这也是他自己在科研道路上快速“脱贫致富”的致胜法门。


03

“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个寒假,徐恒正在紧张地准备博士毕业论文与科研论文的撰写。谈起科研规划,他希望未来能做一些更有深度、更有工业化潜力的工作。

徐恒以Zn‐Organic Batteries for the Semi‐Hydrogenation of Biomass Aldehyderivatives and Concurrently Enhanced Power Output为题发表在化工领域顶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的工作,受到了国内化工领域专家的关注,不管是功能性液流电池体系还是铜基催化剂材料,都已经开始被尝试放大。

“比起工业的复杂环境,实验模型的构建还是过于简单,我博士阶段的课题已经努力往工业方向靠近了,但还是有距离”。

在导师的教导下,他始终牢记要做“对国家战略有意义”的课题。在攻博期间,他始终坚持“原子/电子经济性”这一主线,致力于对电催化系统的改进、重构,提出了数条构建策略,并获得了同行的认可。

“接下来可能会考虑‘方法理论化’与‘工业化转化’两条腿走路,具体怎么办还要再琢磨琢磨。”

锌-有机可逆功能性电池驱动电子计时器,(发表于Angew. Chem. Int. Ed.

“导师告诫我们,‘不要做社会不良风气的俘虏’”,徐恒经常满怀崇敬地跟朋友提起导师的教诲。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既是导师团队的风气,也是徐恒遵循的个人准则。
即将毕业的徐恒每天坚持在办公室写论文、做实验,争取在毕业前不留任何遗憾。
来源|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通联|王梦雅
编辑|吴潇岚






更多阅读

这个寒假华东师大学子在世界各地,热辣滚烫!


上海爷叔,援疆去!


开工第一天,“回沪返校定制专线”直达校门口,再了解一下


快开学了!来看华东师大博士生的科研“秘籍”


华东师大六旬教授两度援疆,出野外观天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