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5年5份《政府工作报告》,十大高频词变化折射魔都发展轨迹!

2017-01-15 朱珉迕 孟群舒等 解放日报


新鲜出炉的2017《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哪个词?2013~2017年的五份报告中,哪三个词“咬定前三不放松”?2017年,上海将会发生哪些好事?本文一一为你解答!


高频词


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上海市市长杨雄在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人代会上的头号焦点。除去其中提出的数据指标,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亦从一个侧面折射当年政府工作思路。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由哪些“热词”构成?在2013年至2017年的五份报告,又是哪些词出现频次最高?这些热词在五年间的变化,又能勾勒出一种怎样的发展轨迹?这一次,让我们试试“词解”。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词云图


交付今年人代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正文13900余字,系5年来篇幅最短的一份报告。报告中出现最高频词的10个词是:

  


其中大多数词,也是2013年至2017年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计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而在历年的“前十”排行榜中,“建设”、“改革”、“创新”、“政府”、“试点”每年在列。

  

 

在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都是出现率最高的通用词,涵盖各方面。而后面这些高频词的变动,则颇有近年上海特色。

  

改革/创新


上海以“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使命,“改革”、“创新”出现频次自然最高。2013年1月,十八大后上海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即出现62次“改革”。当时,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主题词,上海也已开展包括“营改增”在内的多项改革试点。而在当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最重要的一项战略任务。此后,每年上海都承担多项新的改革试点任务,而自贸区改革则都在《政府工作报告》谈及新一年具体打算时作为第一节内容出现。

 

同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明确,亦使“创新”成为高频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工作时正式提出,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创中心”由此与“自贸区”并列上海的两大战略。当年下半年,上海全市围绕科创中心开展了系列深度调研,并将其作为2015年的“一号课题”,而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的词频也较上年有了明显提升,并跃居“改革”之前。

 

试点/深化


 

以自贸区开始,近年全国范围内多项重大改革任务,均交由上海先行试点;“先行先试”,为更大范围可复制、可推广探路,也是近年上海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此外,出于上海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亦有大量改革和政策试点持续推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7年工作目标,即包括扩大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开展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10多项试点任务。而一些业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的试点和探索,则谋求进一步深化,以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政府/监管


 

在最近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监管”一词的出现次数均超过25次。而在2013年,“监管”一词只出现了5次。显然,自贸区挂牌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伴随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改革措施的推出,政府事前审批大幅减少,对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贸易监管、金融综合监管新模式亟需加快建立。

 

监管模式的改革创新,恰是政府推进自身改革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五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均以专门一章强调政府改革建设,尤其强调转变政府职能、着力依法行政、提升政府效率。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有耐人寻味的话:“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把发挥政府作用的核心放在更好而不是更多上”。


制度



“制度创新”是上海自贸区三年改革秉持的核心;其他各领域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通过制度来防止改革“不翻烧饼”,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

 

就创新而言,制度层面的创新也是更具持续性和竞争力的创新成果。而在城市治理方面,以“制度化”方式固化某些阶段性、集中性治理手段的成果——在近两年的“补短板”任务中,从点的整治到全面的制度规范,这套逻辑显得尤为明显。

  

经济



经济历来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排名居前的热门词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上海通过深化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的改革开放,着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同时,着重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动“四个中心”建设、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有效供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好于预期。


文化



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已是上海持续多年的任务,而“文化兴市”的提法近年在上海走热。新编制的“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中,专门将“国际文化大都市”作为全球城市的重要内涵,写入了上海的城市性质和愿景。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一词的出现次数尽管少于往年,但文化议题的分量却举足轻重。不少来自文化界的代表、委员已注意到,《报告》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列一节,同自贸区、科创中心、民生保障等并置,作为今年八方面重点工作之一,“规格”可见一斑。

 

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和重要精神遗产。“城市”一词,历来是上海政府工作报告的热门词汇。上海提出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并提出2040年要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落到具体工作上,必须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脚踏实地解决城市治理面临的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市民的生活更美好。

 

安全


 

同时,城市安全的内涵亦在不断扩充。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并将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基础平台。此外,食品安全已成为今年的全市重点课题,新的《食品安全条例》正是在这次人代会上交付审议。


整治



另一个出现率“陡增”的词是“整治”。围绕守底线、补短板,加强社会治理和环境治理,“整治”一词出现的频率持续上升。一年来,上海开展了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城市安全隐患整治、农村环境整治,全力推进“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区域环境显著改善。这些努力,体现出上海城市综合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在提高。今年,上海还将继续整治城市管理顽症,健全整治的长效机制。


改造/新增


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新一轮改革的鲜明导向,也要求政府工作必须更“实”。这一点,在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中有不少体现。比如,“改造”一词连续三年攀升,今年达到22次,改造的范围包括二级旧里、旧住房、消防及供电设施等,还有农村村庄改造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等,都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

 

与之类似地,“新增”一词,也与群众的获得感关联很大。去年上海新增长者照护之家51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1家、公办养老床位7069张,新增供应保障性住房5.2万套。今年还将新增轨交运营线路55公里,新增35公里公交专用道。可以说,日益完善的公共服务和设施,将增强百姓的民生保障。


成绩单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预计比上年增长8.9%



杨雄说,2016年——


  • 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

  • PM2.5年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5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5微克/立方米;

  •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比上年分别增长8.9%和10%。


2、建立老年综合津贴制度


动图


杨雄说——


  • 全市新增长者照护之家51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81家、公办养老床位7069张;

  • 建立老年综合津贴制度;


  • 改造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59万平方米,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527万平方米;


  • 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制定实施“沪九条”等调控政策。



3、初步建立公立医院

医疗服务评价体系


动图


杨雄说,加快文化和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 建成国际舞蹈中心、刘海粟美术馆新馆;

  • 合并高考一本、二本招生批次,新开办中小学和幼儿园85所;

  • 初步建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评价体系,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扩大到184个街镇;

  • 落实全面两孩政策。



4、为100个老旧住宅小区

增配或改造消防设施


动图


杨雄说——


  • 严格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实现外环线以内“零燃放”;

  • 完成住宅小区老旧电梯安全评估,为100个老旧住宅小区增配或改造消防设施;

  • 完成66个基本管理单元的资源配置,完成3567万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102万户老旧住宅小区供电设施改造;

  • 基本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任务书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动图


杨雄说,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8%以上;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

  • 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 



2、新增轨道交通运营线路55公里


动图


杨雄说——


  • 建成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 加快建设5号线南延伸段、14号线、15号线、18号线,建成8号线三期、9号线东延伸段、17号线,新增运营线路55公里;

  • 开工建设军工路高架等工程,加快建设浦东机场三期、沪通铁路上海段、北横通道等;

  • 实现黄浦江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贯通开放。



3、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



杨雄说——


  • 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计划,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吸纳残疾人就业比例;

  • 新增50家长者照护之家、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7000张公办养老床位;

  • 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4、新增供应5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


动图


杨雄说——


  • 完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新增供应5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完成48万平方米中心城区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4.4万平方米郊区城镇旧区改造,实施300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改造。

  •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严格执行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取消药品加成



杨雄说——


  •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5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新建和改扩建20所幼儿园;

  •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

  • 基本建立分级诊疗政策体系,完善家庭医生制度;

  • 编制实施“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



6、完善居住证制度



杨雄说——


  • 强化“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为100个老旧住宅小区增配或改造消防设施;

  • 建成瓶装液化气统一配送体系;

  • 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把牢食品生产经营准入关,强化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 加强社会治理,完善居住证制度。



7、实施100个交通拥堵节点改造


动图


杨雄说——


  • 全面完成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改造200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60万户老旧小区供电设施。

  • 加强综合交通管理,深入推进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健全整治长效机制,实施100个拥堵节点改造,建成10条区区对接道路,新增35公里公交专用道,延安路中运量公交投入使用。


8、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杨雄说——


  • 坚持城市建设重心和公共资源配置向郊区倾斜;

  • 完成6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涉及5万户的村庄改造;

  • 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启动一批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更新利用。


9、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杨雄说——


  • 推进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完成21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落实河长制,基本消除全市中小河道黑臭;


  • 新增200万户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绿色账户”。

  • 完成第三批22个市级地块整治;

  • 浦江、嘉北、广富林郊野公园开园运营;

  • 举全市之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本文综合:上观新闻、上海发布

部分制图:徐蓓清 刘淑君  题图设计:邵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