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诵读》第二十六期 | 清明时节:清明节至,杏花微雨
文脉绵延 诵传古今
青春东林 陪你读书
文脉绵延,诵传古今;青春东林,陪你读书。欢迎来到《东林诵读》,与我们一起诵读文化经典、感悟文化魅力、提升文化涵养,共同打造诗意东林、文化东林,诵传青春之声。
《东林诵读》第二十六期
清明时节:清明节至,杏花微雨
仲春与暮春之交,冬至后的106天,清明节至。冬日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故谓清明。踏青寻春、戴柳插柳、扫墓祭祀、荡秋千、放风筝……皆在这个杏花当令的节气。
本期诵读,我们将推开唐宋时期的大门,看廊下细雨,触轻烟疏淡,闻草木清香,邂逅属于那个时代的微雨清明……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春和景明,清明悄至。本该是探春寻花,呼朋品酒,舒散身心的好节气。但诗人却“无花无酒独一人,兴致萧索如野僧。”两个“无”字,孤寂之情便随之迸发;身居人境却自比“野僧”,其清苦冷寂纠人心房。后两句却笔锋一转,现身说法。昨天向邻居乞来“新火”,破晓前用以点亮我的“读书灯”。清贫如洗会如何?孤身一人能如何?无花无酒又如何?志在求学求知,便是清明佳节,也愿将“兴味”化为读书,刻苦努力。全诗叙述简洁,议论明快,以小见大,白描、衬托与对比的综合运用,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却以读书为乐的情怀。更再现了宋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开元十六年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考进士。适逢清明节至,家家游春访胜、踏青戴柳。但自己却漂泊在外,孤身一人。“重”“愁”二字,开篇明义。青灰愁绪,奠定基调。行车往来,其声重重,去往何处?翠柳东城。动静结合,声色俱出。花落草生,莺蝶双飞。大笔点染,融融春光,暖暖春意,跃然纸上。但尾联一转,“空坐相忆,酌茗代醉”一系列动作下的孤寂、愁思则与温柔和丽的自然,欢愉欣喜的游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初入仕途的忐忑,欲退隐自然的不甘……微妙的情感,内心的矛盾,生动传神。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六曲红阑,绿茵扶疏;斜阳暖风,杨柳依依;鹅黄嫩绿,轻柔飘逸。春景明媚安逸,意境柔和清雅。然钿筝一捻,其声琮琮,惊起双燕,穿帘而去。筝鸣声之凄婉,弹筝者心情之郁闷,可见一斑。上阕从视觉和听觉出发,所见所闻皆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下阙伤春:“游丝”“落絮”,引出绵绵春愁;“满”“兼”二字,更现无聊无奈;清明雨落,红杏零落,更添幽思。而最后一句,莺语惊梦,好梦难寻。将缭绕的春愁归结到春闺的愁思。一个“乱”一个“无”更点出了好梦被惊醒后的烦恼与忧愁。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谭献先生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蒙。”
《清明夜》
【唐】白居易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清风习习,月夜朦胧,是清明佳节的夜晚。碧玉栏杆,红色砖墙,颜色明丽,不禁心情愉悦。回旋走廊,踱步歌唱,行而复歇,怡然自得。弦歌渺渺,自远传来。驻足细听,静静赏花,幽静闲适。清明节踏青寻春在唐朝已成风流,但比起喧闹的白天,诗人更喜欢清朗的夜晚。而本诗就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而是着重表现了自己对美景的爱惜以及自己在良辰美景下的愉悦和悠闲之情。意境明朗,自成一格。
唐魂宋魄里的清明,是破晓前窗边的一盏读书灯,是空坐高堂时身侧的一杯清香茗,是雨过惊梦后喃喃的一句闺中怨,也是清风胧月下低吟的一曲春归词……今年清明,不妨用手接一捧杏花雨回去,夹在唐诗宋词里,扁扁的,是被千年压过的清明情思。
清明节至,杏花微雨,青春东林,陪你读书
栏目由启林研究会、校园广播台、校团委宣传部撰稿、录制、编辑发布。欢迎各位师生做客栏目,参与录制,与我们一起诵读经典。
《东林诵读》朗读者、作品征集
“文化东林,陪你读书”
本栏目长期面向全校师生、校友
征集诗歌朗读者以及音频作品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具体要求】
1.朗读者:吐字清晰,发音准确,朗诵感情饱满,有节奏韵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与录制)
2.音频:2-7分钟,大小500M以内,MP3格式;
3.报名表、音频统一发送至邮箱donglinguangbo@gmail.com。
联系人:刘一志 17702308490
往期精彩回顾
编辑:杜欣然
文字:刘晓畅
诵读者:马永帅
校正:王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