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 | 实践进行时——东林学子风采录(四)
导语
又是一年盛夏时,东林学子走出校门,奔赴各地,深入基层,在普法宣讲、成就观察、科技支农、教育帮扶、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实践工作中积极发挥优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用他们的青春与热情,在社会实践中发光发热,展现东林风采。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我校2019暑期三下乡团队实践风采展播第四期已上线,一起去看看吧!
小水滴生物课堂讲师团
为响应“大手拉小手——情暖童心”关爱行动的号召,传递有温度的教育,2019年7月10日上午8点整第八期小水滴生物课堂正式开课,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第八代小水滴生物课堂讲师团开始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准备,讲师团们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实验课堂,在锥形瓶、试管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科学世界。短短的几天时间,小水滴生物课堂讲师团用自己生动有趣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实验内容、耐心细致的态度与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共同成长,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知识,启发孩子们热爱学习,热爱大自然,怀揣一颗真诚求知的心。
东林团山子支教小分队
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域、经济条件、民俗观念等条件的限制,许多身处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东北林业大学团山子支教小分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于2019年7月12日上午到达黑龙江省依兰县团山子中心小学,积极投身到支教的公益事业中。队员们给孩子们讲授人文历史,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对家长进行调研,了解家庭教育及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当地政府人员交流,熟悉地方经济与教育政策。在支教过程中,成员们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去了先进的知识文化,也可给他们打开了看待世界的另一个视角。在减轻当地家长的负担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偏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
助力农业经济赴泰来农场东林分队
泰来县是东北林业大学定点扶贫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在泰来县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助力农业经济赴泰来农场东林分队”于7月14日出发前往泰来县,通过与我校驻泰来县宏程村第一书记钱程老师的对接,小队实地调研了御坤园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万成中草药种植合作社,并且拜访了农民经济管理站的站长,了解到当地种植环境的地方优势在合作社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产品流通作用中还存在很多限制。团队也对当地农民与合作社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以便用专业的知识解决问题,助力泰来地方经济发展。
垃圾蝌蚪找妈妈实践小分队
习总书记曾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宣传垃圾分类,顺应国家发展需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19年7月12日,东北林业大学垃圾蝌蚪找妈妈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哈尔滨新城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队员深入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讲,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提高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支持。在活动中,小队成员不仅传播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生有义务关注国家热点,并在其中起到积极作用,让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是小队成员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
“NEW&UP”团队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人工智能进校园的号召,普及少儿编程知识,2019年7月11日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理论普及宣讲小队—“NEW&UP”团队迎来了他们的第一堂课,经过十余天的课程筹备和知识讲演,同学们与老师相处融洽,对编程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在scratch上的动画演示,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认真地听讲。成功做出来小程序的同学开心不已,下课还迟迟不肯离开。与此同时队员们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通过这次活动,兴趣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未来的路很长,希望他们能在兴趣的引导下越走越远!
宣纸制作与宣传小队
为积极响应国家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号召,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宣纸制作与宣传社会实践团队本着学习传统宣纸制作工艺,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纸文化的初心,于2019年7月15日抵达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展开了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四天里,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并亲身体验手工宣纸的制作流程,深刻体会到了纯手工制造宣纸的魅力。此外,小队成员们还与大国工匠们进行了面对面交谈,他们恪尽职守、用一辈子认真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是青年一代需要认真学习并继承的。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宣纸制作与宣传小队更加坚定了弘扬宣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信念,让这项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里永远熠熠生辉!
“经”酒不衰,菌济东宁实践小分队
为了深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7月10号东北林业大学“经”酒不衰,菌“济”东宁实践小分队选择回到家乡东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五天的调研,他们充分认识了东宁历史下的经济发展:黑木耳经济、冰酒经济、要塞经济、口岸和海关经济等多方面。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东宁本土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优良的地理环境所造就的丰富的农产品,另一方面是东宁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的不懈努力。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才使东宁无论是在文化还是经济方面取得如此成就。队员们希望未来这座小城能够继续提高经济实力,改善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用经济带动生活,就像小分队的名字:经“酒”不衰,“菌”济东宁。
童行大学生公益教育团队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2019年7月8日至7月12日,东北林业大学童行大学生公益教育团队牵手哈尔滨市周围中小学贫困随迁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和在校教职工子女开展了2019童行公益暑期儿童心理成长训练营。团队依靠社会工作专业学科背景及心理学专业知识,通过专题课程与素质拓展活动,寓教于乐。以保护自我、亲情沟通、性别认知等特色主题,助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正确价值观养成,尽大学生所能为儿童公益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北境丝源”实践小分队
近日,东北林业大学团队“北境丝源”实践小分队前往满洲里与绥芬河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这群满怀希望的东林学子,奔赴满洲里与绥芬河这两大边境口岸城市,用实际行动去为满洲里、绥芬河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成员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团队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与我校“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精神相契合,突出强调林业类大学在生态与经济等问题上的独到见解与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他们了解到了满洲里与绥芬河的林业经济与边境贸易情况,通过采访当地居民与工作人员的方法深入探究,获取了许多信息,并为他们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助力当地在未来的转型与发展。
乡村调研小分队
城外山青水秀处,炊烟袅袅是人家。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东北林业大学乡村调研小分队于2019年7月24日至2019年7月27日到哈尔滨周边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求有效的乡村治理方式,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通过实地调研和搜集相关文献,了解了我国乡村治理的现状。通过问卷调研获得数据,构建数理模型,对影响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意愿程度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意愿程度的对策和建议,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让我们远离城市的灯火霓虹,感受乡村的乡风文明,感受村民的淳朴与热情,探求有效的乡村治理方式,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守护那一片文明的根基。”
筑梦丝路创业,东林黑河新贸实践小队
今年四月下旬,中国政府举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等措施,黑河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第二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办,对其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2019年7月15日——7月19日,筑梦丝路创业,东林黑河新贸实践小队赴黑河以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创新创业情况、贸易发展新模式为主要内容,展开为期五天的调研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小队成员们分组行动,各司其职,以高效率完成了参观黑龙江大桥(黑河地区连接中俄两国的一处桥梁通道),了解其建设原因;采访政府机关人员、专家学者、中小企业家、俄罗斯赴中的留学生和当地的基层百姓对于黑河发展建设的多方面的情况;参观产业园,学习黑河经济发展新模式——电商的兴起与成熟运用;了解特色农产品等一系列任务。并就当地人才缺少的情况,小队成员提出了东北林业大学在此建立创业园的想法,一方面为在校或毕业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途径;另一方面,积极助力黑河发展。在此期间,老师和小队同学们积极讨论,相互配合,不仅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也为调研活动顺利开展、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奠定基础。
“守望星光”寨阳支教团队
“愿每一个人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怀着一颗善良的心,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东北林业大学寨阳支教团队来到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市寨阳村石家冲街道的寨阳中学,进行了为期12天的支教活动。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开设基础学科建设课、音体美开发趣味课以及心理健康辅导课,并通过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当地教学情况,反复讨论斟酌,为孩子们提供量身定制的课程,以期竭尽绵薄之力助力留守儿童全面成长。
看完了以上团队的精彩表现,是不是觉得很棒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助威,为自己喜欢的团队点赞吧!
更多实践风采资讯,请持续关注“东林团委”公众号,同时也希望大家积极投稿,将实践过程的精彩瞬间与我们分享,小林小薇在这里等你哦!
往期精彩回顾
用青春播撒草原 用志愿服务塞北 | 东林第21届研支团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分队风采展
编辑:李梦
图文: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中心
校正:王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