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下乡 | 助力脱贫攻坚,迈出“兴”步伐
又是一年盛夏之际,东林学子走访全国各地,深入基层,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线上线下联动助力社会实践进程,个人与云组队灵活投身“三下乡”,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不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他们将青春与热情,融入在社会实践中发光发热,将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献给祖国,助力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展现东林风采。实践过程中,他们表现出色,成果卓著,受到中青网等主流媒体报道,此文仅选取了一篇优秀成果进行展示,快来一睹我校学子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用青春热血书写的精彩篇章吧!
团队介绍
助力张山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小分队
队长信息
经济管理学院 肖钰凡推进产业扶贫,衔接乡村振兴
倏忽暖风至,因循处暑来。伴着艳阳与荷风,暑期东北林业大学助力张山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小分队成员深入基层,来到了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张山镇的果殖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图为果殖鲜农业有限公司大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肖钰凡 摄
果殖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系张山镇扶贫产业之一,是以精准脱贫为目标的新型农业产业主体。总经理马西梅向实践队员介绍该扶贫产业园集设施农业、旅游观光、特色种养殖、特农产品为一体。火龙果采摘园、观光垂钓区、住宿餐饮区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的农业种植,这种集“旅游观光、特色种植、电商销货”一体的发展模式增加了几十倍的经济效益。
图为工作人员向实践小组介绍橘子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肖钰凡 摄
据工作人员介绍,果殖鲜公司参加了当地政府的特色发展模式“村企联建”。实践小组了解到“村企联建”是近年来滁州市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农村改革发展互融共进的新路径:当地政府给村里的企业政策上的扶持,组织部批准企业成立党组织,发展党员人才,推进了党建工作;村集体对企业入股投资联建发展项目;这些企业给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或者收购贫困户农产品;村里给贫困户分红,增加了贫困户家庭的收入。这样的“农户+合作社+企业”生产模式实现了企业、政府、贫困户三赢的局面。近期,果殖鲜同桃花村、郭郢村和庞河村共建了“果蔬保鲜冷藏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这次的共建项目帮助她解决了资金周转以及增加保鲜容量的难题。她向实践队员表示,果殖鲜发展到今天,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为此她招聘果园日常打理工人时,优先考虑当地的贫困户,给贫困户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这样可以减轻贫困户家庭的生活负担,也为当地的扶贫工作出一份力。并且,村集体经济入股的联建项目,给贫困户家庭每年每户带来了4000元的分红。企业的发展见证着老乡的脱贫奔小康之路,小康路上才能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丢。
据了解,截至6月份,全镇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1.92万元,相比于去年翻一番,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1.32万元,村均联建收益突破8.51万元。搞扶贫产业建设是脱贫攻坚战中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也是乡村振兴的大法宝。脱贫工作“活”起来,经济才能“兴”起来。创新地打造别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将农民增收和产业振兴结合起来,为脱贫致富播下希望的种子,与老乡手牵手奔小康。
乡村产业兴旺,带动村民收入
8月份是桃子丰收的季节,果殖鲜的200多亩桃园已经全面采摘完毕。当天,果园的工人们正把桃子成箱包装,等待装车运往已联系好的销售渠道。
图为果殖鲜员工正把桃子装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肖钰凡 摄
实践小组发现待打包的桃子数量远远不止从桃园里采摘的数量。工作人员解释道,果殖鲜公司因合作的购货商对桃子的需求量特别大,公司在流转当地土地进行种植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民种植桃树,给种植桃树的村民给予技术上的支持。桃子成熟时,收购周边农民种植的桃子既保证了货源,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收入。据了解,相比于种植水稻而言,当地村民每亩的收益可提高两番。“这一箱箱的桃子不仅是辛勤劳动的回报,更是老百姓对美好富裕生活的向往!”仰山村第一书记周书记感叹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户王大爷已经连续三年把丰收的桃子售卖给了果殖鲜公司,“不用费心找销路,还派人指导我怎么种,眼看着就要脱贫了!”王大爷开心地告诉实践队员。
图为贫困户王大爷丰收桃子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肖钰凡 摄
通过对张山镇果殖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调研,团队成员初步了解了张山镇特色扶贫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鉴于当地已有“村企联建”良好的发展模式,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产业园将迎来更红火的盛况。在之后几天的调研工作中,实践团队致力于对张山镇乡村文化振兴的调研活动,探索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之路,助力脱贫攻坚,迈出“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