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榜样“三下乡” | “哥哥姐姐能再陪我们两天吗……”团子山女孩依依不舍送别东林志愿者

青年媒体中心 东林团委 2022-07-18

日前,我校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落幕,会上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6家学院团委、100支团队、263名个人、154份成果获评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团队、优秀指导教师、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和优秀成果等。为集中展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彰显社会实践的特色和成效,引导东林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东林团委”微信平台将陆续推出我校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风采展示。

这支团队不仅获得了2021年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特等奖团队荣誉称号,同时也荣获最佳人气团队奖,其所属社团——绿冀青年志愿者协会被命名为第六批“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接下来,请跟随小编的脚步让我们一同走进由一群优秀的乡村支教教师打造的多彩世界,看一看他们是如何点亮孩子心中的梦想,为孩子撒播希望的乐章!





7月22日,离别之际,多次参加支教活动的留守儿童悄悄地来到志愿者身边说了这些话:“哥哥姐姐能再陪我们两天吗......”“你们什么时候还能来呀......”“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明年你还要来哦”孩子们纯净的眼神,是最不舍的道别......时间虽短,但我们已经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友情、甚至是亲情......当孩子们得知我们的离开时,他们没有像往常在课堂上一样“大吵大闹”,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默默流泪。面对这样的场景,第一次作为支教老师的我们也有一些不知所措,太多的不舍、太多的话语也都化作了我们的泪水......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和团山子乡的孩子们共同进步,期待绿冀和团子山的再一次重逢。

“大手拉小手”支教小队是绿冀青年志愿者协会组建的一支支教团队。该协会自2015年便开始在依兰县团山子乡小学建立教育帮扶基地,以社会实践的方式,每年寒暑假赴依兰县,陪伴、帮助那里的留守儿童,今年已是第六年。

用青春的活力,关爱留守孩童、奉献自己的力量,怀揣着同样的梦想与愿望,我们12人通过层层选拔走到一起。在优秀的团队指导教师、理学院团委书记王莹的带领下,我们一同走近团山子乡小学、走近留守儿童,陪伴和引领他们,为祖国的乡村教育尽绵薄之力。说实话,支教的生活实在说不上舒适。蚊虫侵扰、时常停水、没有洗浴、无处避暑,重重的困难向我们袭来,让我们这些“小老师”甚是狼狈。

可是,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却收获了许许多多的小惊喜:楼下麻辣烫老板的闲闻轶事、学校修草老爷爷的传奇过往、饭店阿姨送来的夏日清凉——冰西瓜、东北老乡为我们采摘的大地黄瓜;每天和我们对唱“山歌”的绵羊、每天陪我们一起“上放学”的花牛。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人和物;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景和情。

初识时,小朋友们还很羞赧,面对我们有些拘谨,但很快他们便和我们就熟悉起来了。每一天,我们给他们上课、陪他们做游戏,与他们谈心、解开童年的困惑。久闭的心扉缓缓打开,孩子们由开始对队员们拘谨、怯畏,转为热情、可亲,我们互相视对方为亲近的朋友。

我们一直在思考:留守儿童最缺的是什么?我们能给予他们的又是什么?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答案都是陪伴、是指引。小孩子仿佛有着无限的活力,炎热的天气也难以阻挡一起游戏的热情。队员们跟孩子们一块儿荡秋千、跳大绳,一起玩记忆中遗失已久的游戏,重拾久远的童真。我们用陪伴帮助孩子们成长,孩子们用真诚与善良感动着我们。

实践期间,我们团队坚持每天记录实践日志,及时汇报实践进展、宣传实践成果。拍摄实践摄影作品近300张,制作实践视频35个,用镜头记录了支教实践的点点滴滴。实践结束后,12名队员均写下实践心得,总结实践成果和支教感悟,并制作成果展报。

除每日在“东林理学”公众号上发布实践动态,团队也很重视后期的宣传工作。在抖音和快手共发布35个视频作品;在微博和今日头条各发表文章9篇;同时,接受腾讯新闻、新浪网、中青网、中国网、央广网等多个的媒体的报道。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伞。”农村的孩子也需要有人陪,需要了解到广阔的世界。现实可以不完美,但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知道,远方有诗还有星。给予孩子们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理想的勇气,这大概就是我们陪伴的意义。

欢迎大家可以通过观看下方的视频,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实践故事!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

实践,是东林学子最美的回忆

实践,东林学子一直在路上


更多精彩请关注“东林团委”其他平台!

(左右滑动查看)

往期精彩回顾


编辑:白婉靖 陈婷责编:魏静仪 马营营

审核:朱津玮 陈嘉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