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研支团连续8年接力服务台江的故事
2022年5月9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第6版,以《跨越山海 只为热爱》为题报道了我校研支团连续8年接力服务台江的故事。报道全文如下。
每年8月,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候。当远道而来的老师踏入校园,学生总是欢呼雀跃,家长也围在学校门口,送上当地的美食特产。
近年来,累计有56名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从冰城走进苗寨,奔赴台江开展支教工作。台江县的苗族人口占全县的97%以上,因为当地多山,孩子们总渴望看看山外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新来的人不只是老师,更是带自己看山外世界的大哥哥、大姐姐。
一个信箱打开学生心房
“育德、育情有时比教学生知识更重要。”这是1年支教生活带给东北林业大学第22届研支团台江分队成员谢欢的感受。
“爸爸妈妈吵架了闹离婚怎么办?收到同学的情书该怎么回应?学习成绩差不知道如何提升……”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值青春期,随之而来的还有焦虑、叛逆等一系列问题。在台江县支教期间,谢欢发现当地有不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心。再加上当地中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年龄的差距让师生之间很难交心。毛丽(化名)是谢欢班上最不爱说话的一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几乎不与同学打交道,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教室一角。谢欢发现这一情况后,便私下了解原因,原来毛丽患有听力障碍。为了能让毛丽自信起来,谢欢每次看到毛丽后便会报以微笑。时间长了,一次毛丽在作文里写下了疑问:“老师,您为什么每次看到我都会对我笑?”谢欢便在作文后写下这样一句话:“因为你今天的辫子很好看。”从那以后,毛丽总会在课间悄悄给谢欢塞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她的心里话,有时还有可爱的小插画。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增强和学生的联系,帮助他们疏解内心的困惑?一个念头在谢欢心中萌发。思考再三后,谢欢买了一个绿色信箱,挂在教学楼的长廊中。“你的困扰我们来听,你的经历我们会懂,把你的烦恼写下来,这里就是你的小树洞。”短短几句话,在台江二中的学生圈“一石惊起千层浪”。绿色信箱挂出去的第二天,就收到了来信。在信中,一个名叫吴杰(化名)的孩子表示自己的父母总是很严厉,有时考试成绩不好,父母甚至会打他,这使他的心理压力很大。收到来信后,谢欢查阅了不少书籍,为吴杰匿名回信,“除了要保护好学生的隐私,让他们畅所欲言,更要妥善帮学生解决问题。”谢欢说。渐渐地,信箱里的信多了起来,给“东林小树洞”写信成了学生们的习惯,支教团的老师们开始忙不过来。谢欢结束支教后,2021年东北林业大学第23届研支团台江分队的成员韩聪来到台江二中支教。看到学生们的来信内容五花八门,韩聪便想在原来的基础上,利用高校资源呼吁大学生一起为台江二中的学生答疑解惑。于是,韩聪和学校团委老师联系,将学生的来信拍照传给在校的同学,回信写好后再由韩聪转递给学生。如今,“东林小树洞”成为连接台江二中和东北林业大学之间的桥梁,一年多以来,“东林小树洞”收到100多封学生来信。“为学生提供一个分享小秘密、解答小困惑的窗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韩聪说。“用不长的1年时间 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用不长的1年时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作为东北林业大学第22届研支团台江分队的成员,麦心念早就听学兄学姐提起过在台江支教的经历,令她心生向往。为了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麦心念在支教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在网上搜集优秀教师的视频教学课,还私下向中学教师请教授课技巧。刚开始教学时,麦心念发现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有很多不适应。“一些孩子基础很差,写字时甚至没有笔画的概念,仿佛在画画。”麦心念说。针对学生学科基础薄弱的现状,支教团成员给成绩落后的孩子进行课后辅导。渐渐地,麦心念所带班级的成绩有了起色:学生们从认不全英文字母到坚持每天背3-5个单词。2021年春季学期,麦心念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总成绩位列第三第四名,每周每月的德育评比、班主任评比也多次获得前三名。完成教学工作之余,研支团的成员还聚焦特色活动,希望能给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搭建一个锻炼的平台。“走进苗疆文化”视频宣传计划就是其中之一。在镜头前,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苗族学生用苗语向大家问好,言语间透露着欣喜与害羞。在视频中,台江二中的学生与支教老师一起用镜头记录台江县的大美风光,讲述苗族文化的特色与历史。麦心念希望,通过视频记录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鲜活的苗族文化。
在台江二中支教期间,麦心念和谢欢的班里总有一些孩子常常旷课、逃课,这让她们十分忧心。“有的学生因为贪玩偶尔逃课,但再回来上课时很可能因为基础差跟不上教学进度,就会加重厌学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谢欢说。“不能让一个学生落下。”谢欢暗下决心。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她要比同批支教团成员付出更多心力。每天早上上课前,谢欢要去常爱逃课的几名学生家里,督促他们起床收拾书包去学校。对于那些家在村庄的孩子,谢欢会在周末时去学生家里家访。有些孩子家住在山顶,山路崎岖,有时摩托车只能骑到山脚下,剩下的路步行上山,一年下来跑了几十次。家访的次数多了,家长对谢欢也熟悉了。每次看到她来,热情的苗乡人总是拿出满桌的水果和佳肴,对谢欢说得最多的除了“感谢”,还有“需要”。“这种被需要,是我成为支教老师之前21年的人生里从未感受过的。”谢欢说。为了能让辍学、逃学的学生回校园继续接受教育,研支团的老师们对所有逃学的学生做了分析,谢欢发现大部分都是因为沉迷网络、贪玩、没有自制力。因此,在上课时,谢欢会找优质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讲述自己的大学生活,告诉学生山外有广阔的天地,一定要努力读书走出大山。时间长了,学生们课后常会围在谢欢身边追着问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东北林业大学研支团台江分队自支教以来,已经唤回65名辍学、逃学学生,帮他们回到校园接受义务教育。“你为什么选择支教?”这个问题是麦心念在选择加入研支团后,多次被问到的问题。“我走进大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拥有走出大山的机会。”她回答。
图为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
图为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12年来,东林研支团用知识和汗水浇灌了一批又一批边远贫困地区的梦想少年。“跨越山海,只为热爱”,东林研支团的故事仍在续写。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东林学子秉持着“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在支教扶贫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左右滑动查看)
往期精彩回顾
文稿: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婧妍 李晓欣
责编:魏静仪 马营营
审核:姚亮亮 栗雅琳 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