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支教日记|张誉:三个月,她体会到老师对于孩子们的意义……

青年媒体中心 东林团委 2023-09-28

编者按

2022年9月,东北林业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27名成员先后奔赴贵州黔东南、新疆阿克苏、甘肃定西、黑龙江嘉荫等四省五地九校开展支教服务。他们始终牢记加入研支团的初心,始终牢记“用一年不长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青春誓言,第一时间投身教学一线,竭尽全力转变角色、了解学生、适应节奏,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东林研支团的奉献与担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台江分队张誉同学,共同感受她与台江的不解情怀和支教故事的心路历程。


张誉,东北林业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宣传委员。现服务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第一中学,担任台江一中团委副书记、八年级语文教师。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起先是我偶然间看到关于研支团招募的消息,它像初秋里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我心底悄悄生了根。这枚种子是在去年九月才正式发芽的——经过学院的初选、学校的考核,我终于成为了东林研支团的一员。

七月中下旬,我们结束了在贵阳的培训,满心期待地抵达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支教地——台江。

云是山的帽子,树是山的羽毛,山路是它皮肤的纹路,台江是坐落在黔东南州的一粒珍珠。“天下苗族第一县”,是这粒珍珠响当当的名号。而置身其中的我,抬眼看见的是蓝色天幕上镶嵌着的金轮以及那环抱着这座小城的翡翠山峦。

水软山温,青荇周游,伴夕垂钓,热风股股。这是从小生活在东北平原的我,从未见过的景象。

距离正式上班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和伙伴们也没有闲着:在北门湾社区做志愿者,融入当地社区,我们和“益童乐园”中的小朋友们成为了忘年交。

另外,我们还到“村BA”的发源地——台盘乡做观赛秩序协调员,见到了佛山队的球星;在中国医师节当天,我们为现场的工作者、居民发放解暑的矿泉水和扇子。我还有幸和医护人员学习了心肺复苏等急救方法。至此,我无比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坚信着未来的支教生活中定能有一番作为。我和伙伴们每日探索台江街角美食之余也搜罗了大量的教学资料进行提前备课,然而就在正式上班的前一天,我被告知要担任八年级的语文教师。这个消息,犹如撕破黑夜的闪电,我看着书桌上七年级的语文书哭笑不得。看来,计划赶不上变化!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时候,我紧张地嘴瓢了好几次。讲台下的一双双眼睛好奇地望着我,殊不知我表面强装镇定,实际内心则绞缠如麻,作为老师的我甚至期盼着早些下课。

开学前两周,我都维持着自己高冷的“老”教师形象,直到有一天晚课,我讲得兴致盎然,便开始手舞足蹈。台下的学生们看着我都忍俊不禁,瞧着他们天真烂漫的样子,我竟然一秒破功,与他们笑成一团。也是从那一刻起,他们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与我渐渐熟络起来。

本以为这样师生和谐的日子会慢慢延续,但生活总是会猝不及防地给予你“惊喜”—单元考试的成绩结结实实地给了我一记闷棍。那日下午,我抱着批好的卷子在讲台上大发雷霆,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明明都是课上讲过的知识,为什么还是答不出、记不住,我开始整日兴致恹恹。

由于我的“冷脸无情”,致使学生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不敢发声,生怕自己回答错误会招来批评,可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令我更加心烦意乱,那段时间,我好像陷入了低迷期,不知道要如何讲课。直到和班主任的某次交谈中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些操之过急。在课上,我总是想着要把大量的内容细化,然后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们,却忽略了他们实际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这就导致他们对于课上内容的“消化不良”。于是,我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我的课堂也慢慢地恢复到往日里朝气满满的模样。

教学亦如煲汤,大火固然促使食物烂熟,却也使得汤中精华干涸,唯有小火慢炖,才能让食材与佐料相得益彰。作为老师的我正是添柴控火之人,只有把握好教学的火候,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品味到知识的美妙。这次小插曲,也让我明白自己当下的身份是一名老师,要更宏观地看待各种问题,遇事不能自己先泄气,要陪伴孩子们慢慢地成长,一点一点地进步,因为参天大树并非一日长成,学海无涯更要耐心前行。



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


洋洋洒洒写下这些文字时,台江也已入深秋,来到这里已经三个月,我却感觉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从一开始的紧张、兴奋,到现如今的平静、自如,我已完完全全适应了当下的支教生活。从大学生到支教老师,身份上的转变与新角色的认同绝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完成的。

自古对于师者的定义有很多,在我看来大多是站在教育的角度为老师标上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头衔。而一名老师的责任不仅仅在那三尺课堂之上。真正的老师,是被学生需要的人。这种需要不单单是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心灵上的依靠。

半期考试之前,我们班的熊同学找到我,他说:“老师,如果我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好,可以给我一个小小的奖励吗?”我当时心想,这还没开始考,便如此自信地到老师面前“邀功讨赏”,于是我说:“你想要什么呢?”熊同学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想要老师更关注我一些。”他见我一脸疑惑,解释道:“我想让老师上课多提问我,平时也多关注我的学习。”听他说完这些,我感慨良久。

我所在的支教学校,有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从小与家中老人生活在一起,早早地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职责,本该是在父母庇佑下撒娇的年纪,却拾起锅铲,背上锄头、镰刀。曾经的我没有接触过真正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很难想象到他们是多么在乎他人的鼓励与认可,直到我来到台江,成为一名支教老师,我才清楚地明白,这些孩子的小世界是多么单薄。

原生家庭的问题与压力,让有些小孩自卑。我看见周记本上,他们诉说着自己的心事,那是我十三四岁时意识不到的问题。现在,经常会有同学来找我谈心,他们讲述自己对未来的渴望,也倾吐对未来的迷茫,而我能做的只有静静地倾听。我无力去改变他们生活的现状,作为老师的我,只能告诉他们不要妄自菲薄,前路茫茫但也充满光芒。

“老师,你发给我的资料,我从头开始看的,懂了很多。”

“老师,和你聊完天,我心情好多了。”

“老师,我现在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来你办公室!”

“老师,谢谢你,我觉得你就像一束光。”

支教的意义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太过宏大,现在的我还难以回答。做老师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用一个形象来描绘的话,那大概就是海上的灯塔吧。我想,我不是园丁,一颗种子开什么样的花,源于家庭赋予它的基因;我也不是大桥,走出大山要靠自己的双脚,而非老师架起浮云般的梦想。我想做那栋灯塔,尽全力去发光,只为撕开黑夜的一角,让月光洒下。我希望在海上航行的孩子们,不再是疲惫的驾船者,而是生活的探险家。我希望他们努力拼搏,敢想敢做,而不是踌躇不前,随波逐流。我希望自己能做好一名支教老师,也许不完美,但一定要合格。



见山见水见人间,寻己鉴己明己心


教学之余,最令我欣喜的便是和伙伴们一起游逛。贵州多山,山皆瑰丽,水皆秀美,并非虚言。

换上庄重的苗族服饰,我们走在宁静的下司古镇,看澄澈溪流里婀娜的水草,看扎染店里阿婆利落地干活,看银匠大叔打磨锃亮的锤子,看居民三五成群饮酒下棋。

香炉山之行,我们四人徒步三小时,日行三万步,终于在日落时分抵达山顶,我心中不由得感叹道:“金粉霞光映流云,志同道合友人伴,人生幸事大抵如此!山路崎岖亦能攀援,又有何事能将人难恼,生活道理应当如是!”沿路而来,踉跄而行,若无这些曲折,又哪知山高几何、毅力多久。

镇远一游,我们领略到了水之清澈缥碧,山之重岩叠嶂,树之婆娑青翠,夜之多彩绮丽。走在石砖路上,看道路两旁整齐的徽派建筑,听商贾人家的吆喝,我们浮躁的心也渐渐被这美丽的景色安抚平静。

大阁山漫步,我们看秋叶泛黄,听孩童嬉戏,在长椅上驻足休息,感受细细密密的秋雨砸在脸上,与大山一同呼吸。

(台江分队八名成员)

(台江一中四名成员)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成为一名研支团成员,是我无悔的选择;做一名合格的支教老师,是我必须坚守的责任。不啻微茫,造炬成阳。我们是助力祖国教育事业的一枚枚小螺丝钉,我们是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我们是坚韧顽强、不畏困难的东林学子,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仍将携手一起,在台江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故事!








更多精彩请关注“东林团委”其他平台!

(左右滑动查看)

往期精彩回顾

来源:东林支教行

编辑:张誉 贾晨明 李秋荣

责编:白穆冉 李晓欣

审核:付书朋 栗雅琳 卿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