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海扬波㉓|1998级建筑工程专业校友林选泉:城市空间的布局者
编者按
林选泉,1978年出生,福建大田人,中共党员,硕士学历,建筑设计高级工程师。1998年考入东北林业大学建筑工程专业,2008年担任上海世博会公共空间总设计师,2009年被评为“世博建设功臣”,上榜2010年度“上海榜样”,十大海派人物之一,上海重大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兼职教授,上海选泉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与上海无以类具家具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总设计师,曾主持200余项规划设计,作品获奖20余次,拥有30余项专利与著作权,发表50多篇论文,得到媒体50多次报道,参与出版专著3部,在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破格留校担任助教,城市规划教研室创始人和主任,也曾担任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室的创始人兼所长,还有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都市空间设计所、江苏连云港市赣榆规划局副局长,以及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郭家花园联合党支部书记等挂职经历。
主要事迹
林选泉就读于东北林业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他努力奋进,多次参与科研课题,与老师一同设计桥梁景观,为自己创业埋下了种子。三十而立,他已经斩获了多项荣誉,负责多个大型场馆的规划设计,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母校的熏陶,将设计与生态紧密结合,作品中也无一不渗透着“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东林校训;同时,寄语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希望他们能够将发展生态理念当作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把东林精神传播得更远。一路猛进 一路高歌
2008年,刚满30岁的林选泉,在众所瞩目的世博会相关项目设计中频频出现,屡屡折桂,这使他突然间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规划设计界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2008年6月,上海世博局组织“上海世博会协调区建筑和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评选,林选泉带领团队获得上海世博会协调区(浦东区 ) 建筑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导则编制权;同年7月,在业界享有盛誉的第七届上海(国际 ) 青年设计师作品展评奖结果揭晓,由他领衔的“2010上海世博会浦东园区场地设计”在55位设计师的131个参展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第一名;8月,上海世博局传来消息,他的团队再次以第一名中标“上海世博会浦东临时展馆及配套设施项目景观设计”,负责世博会五大洲国家馆区、国际组织馆区中11个地块所有展馆广场和绿地的设计,这已是他第五次中选上海世博会相关设计项目。而这段经历,只是林选泉如歌人生刚刚奏响的乐章。
此后,林选泉一路猛进,一路高歌。他所创立的上海选泉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成就显著,设计作品众多,包括上海世博会浦东场地设计239公顷(2008年),上海世博会浦东临时场馆及配套设施景观设计55公顷(2009年),上海陆家嘴金融城公共空间提升更新设计1.6平方千米(2014年),上海中心大厦外环境景观设计1.2万平方米(2015年),上海金融城东亚太平汇金大厦地块公共空间提升设计1.8万平方米(2018年)上海东方美谷JW万豪酒店环境景观设计3.2万平方米(2020年),上海前滩滨江公园概念方案国际征集61公顷(2013年),上海张家浜楔形绿地景观规划设计4.2平方千米(2014年),上海世博会协调区建筑与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导则140公顷(2019年),上海世博会上南路建筑与环境综合更新工程5.2千米(2019年),福建大田绿道与百公里骑行道规划设计150千米(2017年),江西鹰潭市滨江公园二期景观工程22公顷(2012年),新疆昌吉中山儿童主题公园设计22公顷(2015年),江西吉安市螺湖湾湿地公园规划设计42公顷 (2013年),中国亚欧博览会会展大道二期景观与夜景照明设计25公顷(2012年),还有更多关于城市更新和城市家具等多元化项目的成就。而林选泉本人获得了2010年度“上海榜样”,十大海派人物之一,2009年“上海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世博建设功臣 ",2009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2012年“世博园区后续建设优秀建设者” 的称号和荣誉。
在设计中秉承生态使命
谈及对于设计与生态的理解,林选泉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东林的熏陶教育。他表示“生态”讲生命体和环境,讲循环和相互作用。它像“道”,独立长存而不改变,循环运行而不止息。将“自然”与“无为”融合为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大自然为根本,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就是理想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正如东林校训“学参天地,德合自然”一般,学即是参悟,参悟自然、天地与人的关系,再将所感赋予设计,从而引导在设计环境中的人走向德合自然,一起去创建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和谐共生的城市,是理想城市、生态城市。
在林选泉的作品中,无不遵循着“小而美,小而精”的设计理念,比如,鹰潭市滨江公园设计,在总体布局上融入道家自然生态观和阴阳的平衡观。公园南部是有十几米高差的老码头棚户区,设计摒弃了大开挖,而是顺势而为形成的三层台地式景观,北部保留现有滩涂,体现了由人工向自然的逐渐演化,并通过利用连续的滨江步行道串联“老码头、火车头广场”,以及“山水道铜主题广场”等休闲游憩空间,营造“江、城、人、绿”有机融合的滨水生态景观。虽然已毕业多年,但是在东林成长的痕迹却已经深深镌刻在他的灵魂深处,体现在他设计每一个作品中。不论在什么行业都要践行林业人的使命,为国家生态建设做出东林人的贡献,这是东林对所有学子的深深教诲。
分享经验 传承使命
作为成功的校友、优秀的学长,林选泉分享了一些个人对于设计行业的心得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学习与设计相关专业的学弟学妹们。
林选泉表示,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绿地”的作用。“绿地”是载体,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各种功能才能“孕育”。当然,生态保护是基底,但“生态”在城市这种“经济 - 社会 - 自然”的复杂综合体中,就不仅是“自然生态”,也同时是“人文生态”,不仅要考虑绿地的生物和非生物元素,也要重视人的社会福利,更要实现人的游憩以及可达性。因此在学习阶段的学弟学妹们应该多补充一些相关案例,学习如何以绿地为底,让城市生在绿地之上,融入具有人文精神的城市文化特色,融入多业态、混合会议展览、教育办公、餐饮商业、演艺文化等多元功能,从而满足各层次人群的需求。作为东林学子,生态是我们设计的核心理念,如何运用所学将生态的理念融入设计的方方面面,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在东林沃土奋力成长
回顾起大学生活时,关于母校的点滴记忆尽皆浮现在脑海,如同昨日般清晰难忘。在东林求学时,林选泉选择建筑工程这个专业,是因为十八年前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赶上中国当时城市化进程非常快,所以觉得这个专业非常好,他把建筑工程理解为建筑,大学学习三大力学,甚至包括弹性力学,回过头来想想,建筑工程对他后续的职业生涯还是很有帮助的。
(2011年林选泉校友
回到东林给师生作报告)
谈及母校对自己的影响,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包容”一词。林选泉深有感触地说,学校是很包容的,包容了他许多青少年时期的热情和梦想,在学校里做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实践,在不耽误专业和学习的情况下,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参与了学校首届大学生创业,为后来自己创业种下了种子。非常感谢学校的包容,让他在东林的美好时光中收获了成长,培养了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在学习方面,非常感谢把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中的老师们。当时老师们的要求很严格,但也给了他很多鼓励与支持,因此他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发表各类论文, 做省级的科研课题,与当时的老院长一起做松花江大桥的桥梁景观设计……回想起在东北林业大学求学的这段时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是让人如此难忘。
师者寄语
岁月不居,转眼间光阴已逝多时,回想起过去,还能记起林选泉刻苦认真学习的身影,毕业时参与大桥设计时的废寝忘食,也一直记着他兴趣爱好广泛,积极参加学校院系各类活动并多次获奖,做事踏实稳重,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很强,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令人骄傲的学者。选泉同学投身国家建设,绘制城市壮美蓝图,他才华横溢,他的设计绚丽夺目、精彩纷呈。他这一路狂奔,我们真要为他赞叹、喝彩!——东北林业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刘维彬教授团队感悟
一路猛进,一路高歌是林选泉的人生写照,在走出校园的二十余年间,他带着所学的专业知识,一路拼搏奋斗,成就了一番事业,参悟人生哲理。林选泉师兄是我们所有学子的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坚毅刻苦的精神,也要继续传承东林精神。2019年,寻访团队在线上对林选泉校友进行了采访。
寻访团队:刘娇娇、韩蕊、
马楠、郭小欣、张颖鑫
指导教师:梅梅
修订教师:赵高佳
朗读者
张和阳
东北林业大学
校园广播台播音部部员
东林广播
《音乐狂想曲》
《体育最前线》主播
奥林学院化学专业
2021级1班学生
更多精彩请关注“东林团委”其他平台
(左右滑动查看)
往期精彩回顾
校对:张煜彤 李静哲 郭子钰
编辑:刘鑫池
责编:白穆冉 李晓欣
审核:付书朋 栗雅琳 卿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