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拒绝罗胖玩法,WorkFace的另类社群逻辑

2014-08-22 小熊饼干 B座12楼

与罗胖不同,WorkFace更希望去搭建一种自下而上社群:没有目标,没有长期商业计划,也没有个人中心,所有的发展都试图用自生长的方式去演进成为一个商业生态。

从罗胖开始定义和普及社区开始,社群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而社群的模式也随着罗胖的招募付费会员迅速火起来了。一方面,罗胖的社群玩法的确在营销和传播上大家耳目一新,而另一方面,罗胖在短期内迅速募集的数百万资金又极大的挑逗着各种商业欲望。而在罗胖之后,各类社群也纷纷如雨后春笋版涌现。


不过,在WorkFace的创始人老潘看来,这类社群似乎更像是一种“控制”的组织,本质上依然是以一种“设计”的思路去主导社区发展。但设计本身的计划性非常强,所以一旦环境出现变化则很容遇到“意外”。

“如果我们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我们就会围绕目标搭建组织。但这种有着精确目标的组织设计,是天然厌恶创新,不接受意外的。”老潘认为,当整个创业环境的目标性越来越精确的时候,组织会越来越不稳定,而公司的寿命也会越来越短。


与罗胖的社群不同,创业社群WorkFace一开始就是一个立足于创业的“自组织”社群:整个社群没有目标,没有长期的计划,更没有类似罗胖这样的“中心”。在WorkFace,每个参与者都可以组织策划活动,只需要满足WorkFace所倡导的“所有人服务所有人,所有人向所有人学习,所有人支持所有人”即可。


老潘认为,社群本身应该是一种社会的中间结构。这种小范围的去中心化本质上能够让每个人的价值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WorkFace试图去打破原有组织自上而下的成长逻辑,试图通过一种“自生长”的方式去做一个社群实验。


要自生长,则需要放弃目标;没有目标,要维持社群则只能通过一些简单有用可重复的活动。所以,在WorkFace的活动中,更多时候是创业分享。事实上,这些创业分享绝大部分是Facer(WorkFace将参与者称之为Facer)们自发组织的。


作为一个自下而上的社群,WorkFace希望的是通过一种模拟生态演进的方式去发展。不过,与自然生态不同的是,人的社群生态更多时候是遵循“联接-共创-生态”的路径实现的。“先是建立联接,在联接过程中不断汇集力量,与社群成员共创一个生态。”


具体到操作层面上,WorkFace的创业分享更像是社群的第一步。而从已有的生长状态看,WorkFace已经实现了“联接”。目前,WorkFace已经在京、蓉、穗、港、深、杭、昆山等多地定期举办创业者社群分享活动,已经聚集了近八千位Facer。


老潘把WorkFace现在的状态描述为“完成联接,尝试共创”。他说,WorkFace的联接已经实现,但如果只是在联接之上,是无法形成生态的,只有在实现共创之后,形成一个真正的生态商业系统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在共创阶段,老潘希望的是遵循“承诺、目标、共舞和学习”四要素的原则,以参与者为中心做一些创新的工作。当然,他也承认,这个过程不会像联接那么容易,毕竟会有更多的不确定。


总结下来,与罗胖偏向于的以粉丝经济为核心的玩法不同,WorkFace的更希望通过搭建一套底层的运营机制去让社群运转,通过“联接-共创-生态”的层次去演进。至于这种运转会收获什么样的商业成果,老潘自己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因为在最开始构建基础框架的时候他就已经将目标排除在外了。


有意思的是,在WorkFace的实践中,老潘发现:只要所有人服务所有人,所有人向所有人学习,所有人支持所有人,社群的活跃度就会越来越高。对于社群运营者来说,要满足这些条件则意味着放弃控制,放弃控制则意味着商业化存在几大的不确定。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以控制为核心的另类玩法就只能衍生出罗胖这样类粉丝经济的玩法呢?期待更多实践的答案。


这周六,WorkFace两周年活动将会在上海举行。这也是WorkFace一场“共创”的活动,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或者验证其共创的成果,可以点击左下角报名这次活动。当然,关于社群的话题,也欢迎与我们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