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州:创新以上,泡沫以下

2014-10-14 小熊饼干 B座12楼

杭州的互联网创业是发酵的,并不是爆发的。

今天,忍不住又把《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看了一遍。


写得真好。


我想如果你看过这篇来自于《财经天下周刊》记者朱晓培的万字长文报道,多少都会发出类似的感慨。


他笔下的创业大街充满了激情、梦想与冲动,每个人都在这里用时间与创意投资着未来,期待幸运女神的眷顾。看上去,每个人都那么自信。想必在一个淘金时代,没有什么比通过创业改变自己的人生更让人激动的了——尽管这里依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诱惑与欺骗。


在描述完所有的喧嚣之后,朱晓培意味深长的写到:过不了多久,人们将被这里的气氛彻底感染,只有创业大街南口悬挂的牌匾提醒人们这里曾是一个以图书行业为主的街道。


这是一句赞美与感伤并存的素描。


没错,创业改变了这里的人潮,改变了这里的商家,让一条曾经只是以图书行业为主的街道变成了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创业圣地”。但同时,毋庸置疑的是,这里也更容易让人想到一些与创业背道而驰的词汇。


比如浮躁。当一个因为看过几集《赢在中国》就因为内心的涌动开始尝试各种创业,然后各种失败的同时却在各种期待的创业者,不断游走在各种互联网集散地的时候,你知道这里其实更像是一个混圈子的地方,并不适合创业。


另一个词则是泡沫。对今天的创业而言,一个重要的外部变化是:仅仅在车库里敲代码就能敲出一个腾讯或者百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更大的想象并不是互联网本身,而是移动。尽管前者依然存在机会,但其实并不适合草根创业者。而后者,基于移动与互联的实体创业却纷纷在全国涌现,比如餐饮、美甲、代驾等——显然,这是一个基于落地业务的移动互联网,不是在代码上、车库中就能做出来的移动互联网。


有趣的是,当迷茫在中关村的创业泡沫还尚未消散的时候,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创业的兴起,创业的中心已然开始向全国扩散。其中,杭州便是重镇。


半年以前,我问柳兄:杭州的互联网创业跟北上广深相比,有什么特点?


柳兄回答两个字:务实。


这个回答是让我心悦诚服的。因为在杭州,你会发现像北京那样具有极端极客性质的创业项目并不多,即便是有,多少也是带着些商业气息的。杭州,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创业者似乎都更愿意将注意力放在周遭事物的互联网化改良上,比如快的,比如挖财,比如树熊。


即便是在半年以后、创业项目大量浮出水面的今天,这种务实的气息也尚未淡化,而柳兄的答案依然具有足够甚至更多的说服力。当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出现在杭州的互联网舞台时,我发现他们中大多依然来自于汽车后市场、互联网金融、社会化电商、商用路由器等与生活相关的领域。


我无法确定这种务实的商业气息是沿袭了浙商的传统还是因为杭州互联网中无法取代的阿里基因,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创业者在感慨泡沫时,我明显感知到务实对于杭州创业者的定心价值。毕竟,在这轮移动互联网改造中,这些创业者是真正在对生活做创新和改造,是风险投资的理想标的。


两天之前,侃奇写过一篇关于PayPal黑帮的文章。他说因为阿里的关系,杭州可能会诞生中国的PayPal黑帮。


对此,我深信不疑。这种相信一方面是来自于阿里造就了比腾讯百度更多财富自由的互联网从业者,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杭城互联网的氛围,杭州的互联网创业是发酵的,并不是爆发的


的确,杭州是一座务实但互联网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城市。在这里,刚刚把家具送完的贝塔重振雄风还需要时日,互联网人交流的沙龙还尚未出现一个经典案例,也还没有一家完全互联网的科技媒体——但即便如此,杭州也出现了诸如快的这样的经典案例。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杭州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咖啡、互联网沙龙以及投资人,还有最重要的主角——创业者。而至于杭州是不是会形成一条类似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特色街道,还很难说。毕竟,对于真正创业者来说,有一条容易让人体验到传销般感觉的大街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读到这里,我相信你应该对朱晓培的报道有些兴趣,如果有时间的话,不妨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