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东腾讯共话智能硬件吓尿感:宇宙洪荒,大有可为

2015-04-14 B座12楼

万物互联创新大会4月11日上午论坛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请到了PingWest的创始人骆轶航做主持,同时京东智能副总裁那昕、腾讯开放平台负责人毛华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代表,以及Broadlink创始人刘宗孺、Ayla联合创始人Philip这样颇具建树的创业公司代表,共同探讨在万物互联爆发的前夜,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


以下为圆桌实录。


普通人真的需要万物互联吗?


骆轶航:谢谢各位,谢谢主持人。


今天台上很多都挺熟,都打过交道的一群人。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谈论万物互联,或者万物互联的前夜,但是我们必须要搞明白一个问题,就是从人的角度,从需求的角度,而不是从行业的角度。普通人真的需要万物互联吗?万物互联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很迫切的需求?各位怎么看这个问题。


那昕:从京东的角度来讲,我们算是离普通人比较近,我们面对的都是购物的消费者。从我的角度来说,有些事情确实不是从需求来的,它可能就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可能普通人当初也不觉得家里一定要有一个彩色电视,或者是家里一定要有一个空气净化器,这些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先不说智能,先从连接这件事上来说,我觉得这会是一个标配的事情。刚才余博士也说到了,所有的设备必然会是一个连接的状态,这个其实不是消费者的需求所决定的,在我们看来。


毛华:从腾讯的角度来看,万物互联真的是要从主观主动的需求上去,我觉得不一定,实际上大家都已经在慢慢地接受,在无形当中已经万物互联了。举个例子,比如说QQ,最早是在98年出现,那时候是什么时候?PC,所以我们是PCQQ,后来有麦克QQ,手机上也有QQ,安卓的QQ,iphone的QQ,等等。我们可以理解,这几个已经连在一起了,通过QQ这样一个平台,已经把不同的硬件连接到一起,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当你用不同设备的时候,同样我们可以沟通,可以交流,无形当中我们已经在使用这些设备,互联的设备,只是说现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硬件出来了,不再局限于PC,也不再局限于手机。空调也好、电视也好,等等无形当中我们通过一种通讯的手段连接到一起。


刘宗孺:我们认为是这样的,万物互联,其实我和那总的观点比较一致,它不是用户驱动的,我们觉得万物互联下一波的浪潮,目前看来是从三个方面开始进行的,一个是可穿戴设备;一个是智能家居或者智能家电;一个是车联网,当然我们本身专注于智能家居和智能家电的。就像手机的转变和电视的转变一样,现在我估计你想去买不是智能的手机可能也不太好买了;不是智能电视,估计也买不到了。智能家电也到了这个时间点了,它一定是要做联网的,我估计在明年,就从今年走的趋势,今年至少1/3的空调会作为标配的联网出现。可能到明年,你想买不联网的空调已经买不到了,所以这是一个趋势造成的浪潮。


Phillip:其实你这个问题对Ayla来讲还是最远的,因为Ayla是定位B2B,然后来跟这些厂商或者是那总,或者QQ,或者Broadlink,这些B2C的合作。


我先解释一下Ayla,它是定位在B2B,而且我们是从硅谷扩展到中国,我们会尽量把硅谷的经验带到中国来。我先解释一个案例,在美国的话,他们知道安全是比较重要,绝对不是跟便宜划等号的,尤其在美国,安全性一定要放在第一。我们的客人都是比较高端的用户,我们的客人是做所有的冰柜和冰箱,所有的麦当劳或者所有的餐馆都用同一种冰柜,这种冰柜不能坏掉,否则整天的营业额都没有。就像车子一样,车子坏掉时修是最贵的,平常马达在转的时候是一样的,温度没有下降,通常会通过短消息,或者是微信、QQ,一些信息来跟老板讲,他就可以找附近有多少维修工,但不能在上班时修,通常在半夜凌晨时修。


我们先服务比较高端的用户,把硅谷的一些刚需,这些的确是刚需,而且它的价位不是那么重要。对万物互联,我刚才讲的,这的确非常重要。对要赚钱的老板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骆轶航:刚刚三位基本都提到一个问题,互联这个事(在台上公开承认这个事是非常牛的):不以用户的意志为转移,公开承认是有技术演进,由技术演进影响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和使用方式,这一点被公开是很好的。


互联与智能,真的让生活变得「更简单」了吗?


骆轶航:万物互联到底会让我们本身的操作和每一个被互联在一起的人,无论他是个体的消费者还是企业的客户,它的操作是更复杂还是更简单?事实上我们会看到很多比较怪异的使用场景,它会让用户的体验更复杂,各位怎么看这个问题,更简单和更复杂之间怎么平衡?


那昕:我觉得趋势一定是更加简单,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有一个演进的过程,昨天我们还在讨论,中间过渡的阶段一定会产生出来现在看起来特别可笑的方式。但这个确实也是不能避免的,一是局限于技术本身演进的速度。再一个,设备本身,现在已经设计好的固有的交互方式,导致我们现在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去做控制也好,交互也好。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一定会有更自然的方式,让人和设备有更天然的联通。


骆轶航:现在处于一个蛮荒阶段,尝试阶段,一定会有很多很怪异的阶段,如果连怪异都不被允许的话,正常就不会出现。


毛华:刚才百度研究院的院长讲了很多人机交互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有几种,语音的输出、输入和图象识别,这种交互的确会是比较自然的,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很高的高度。虽然说我们的云识别已经准确率已经很高了,但毕竟在各种场景下的使用还是不一样的,有小孩子,这种声音的识别还是有一些问题,还不够自然。随着这种技术的发展,而且BAT都在做这种事,这种发展交互会越来越方便。你说真的要拿一个手机开一个空调,这样的需求目前阶段是存在的,因为毕竟人机交互不够好,所以我们也允许它存在。但是随着这种技术的发展,肯定慢慢会好起来。另外人与人的连接,我们考虑会比较多,物与物连接,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它会有很多局限性,腾讯在这方面会有很多优势,因为我们已经有很多用户。举个例子,比如说你有一些硬件,我也有一些硬件,你有一个水杯,我有一个手表,你在那儿喝水,而我的手表能震动。从腾讯的角度为什么能实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两个有关系链,我们有帐号体系。你在喝水的时候,你的手机能感受到,我的手机跟我的手表是连接的,但我们俩又是好友,我们是微信好友或者是QQ好友。


骆轶航:我喝了一口水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呢?


毛华:如果我们是男女朋友关系就有意义。


骆轶航:有意义到一口水的程度!


刘宗孺:要让家变得更聪明,我们把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设备联网;第二个阶段,这些设备一定是要互通的,不同品类的家电也好,或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也好,它们之间一定能够互通,这时候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智能,我们把它定义为家庭的自动化,通过传感器的变化让设备可以自动运行,这时候可能已经不需要你去用手机控制,这些家电已经开始为你做一个初级的服务了。


我们今年主要在做第三阶段的工作,当然我们跟刚才演讲的几位,像李楠、魅族都有合作,和百度正在合作的一款产品就是穿戴智能设备,我可以和家里的设备交互,通过一些学习自动控制这些家电,让家电帮你们服务。不管怎么说,达到第三阶段的前提是让这些设备之间互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做这些工作,让家电互联化的原因。


我就举一个例子,我们做的一个烤箱,它联网了,它干了一件事,在京东上卖得很好。就是说原来烤箱上面的功能都是限死的,就那么几个按纽,烤这个多少分钟。联网了以后,它有一个好处,它可以去互联网抓一个新的菜单,我的电控逻辑可以随着任何菜单去做改变,可能这个时候大火要烤多少时间,温火多少时间。我们当时认为这个需求,可能用户接受还需要一定时间,但是现在到京东上看这个烤箱,卖得非常火,好评率是96%,用户对它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但我觉得这个还不够聪明。


骆轶航:烤箱的电控系统能够识别菜单本身。


刘宗孺:原来的电控系统是限定好的,每一个菜品要烤的方式,把它烤到最好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即便是拿手机控制一下下一个菜单,现在用户已经用得很爽了。如果我能够让这个烤箱自然的交互呢,我现在要烤奥尔良烤翅了,它会让你准备什么什么材料,这样的烤箱我相信老妈都爱用,这是它带来的便利。


Phillip: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解释一下怎么让用户更喜欢,更要用,第一个,超级APP。刚才刘总讲的学习很重要,非常非常重要,再怎么漂亮的APP,你每天去控制它,就像一个玩具一样,你玩一个礼拜就不想玩了,可是它可以学习,你早上几点起床,周末几点起床,外面的温度和里面的温度都可以学习。通过大家的学习,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超级APP,现在已经发现了,中国的京东、QQ、微信、百度、阿里,每个都要有一个超级APP,原则上大家都希望一个APP可以控制所有的产品,没有错。可是制造商会变得很痛苦,这个也是Ayla希望用一个云对云的方式,我们先把美国比较了解的和中国厂商慢慢模组一个芯片,服务所有的APP。


万物互联是「去中心化」还是「强中心化」?


骆轶航:刚才Phillip提到超级APP的问题,超级应用的问题,超级应用这个问题挑战也蛮大的,无论对于企业、平台,还是对于人来说,这个入口在哪里,万物互联也是有入口的,然后这个入口在哪里。这个入口,在中国有几个公司也都想做入口,在台上这两位也不排除有做入口的可能,已经试了。刚才魅族和李楠也提到了,他们不想做入口,他们不想做中心,所以这个问题就出来了:万物互联在入口这个事上到底能去中心化,还是会进一步强中心化?如果强中心化的话,会出现几个中心。今天台上不在的一个公司,有一个叫小米的公司,这个公司肯定是希望强中心化,他们人不在,我就替他们说了,哈哈。


那昕:中心化这个事其实也是聊了很久,都有各种观点。从我们角度来说,最大的中心未来都是在云上,都是在软的东西上面,不是在具体实体的产品上面。但是具体到用户的身上和用户的家里,一定是一些小的节点,估计是小的中心,每个智能产品都会变成一个入口。本身入口这个概念也挺泛泛的,什么的入口,入口用来干什么,大家都还没有特别具体的说。只不过是说,这个东西能产生数据了,它可能就是一个入口。再后面,每件产品都会是一个数据的入口。在家里,有些人说手机电视路由器,从我们角度来说,都不会是未来核心的东西。尤其是像路由器这样的产品,本身结合刚才的话题,讲用户体验的事情。路由器本身就应该不是一个让普通用户了解的东西,路由器的设计就挺反人类的。希望是更人性化一点,但并不是让普通用户接受的必要的东西,它只是默默做好连接的事情就好了。每个产品都有每个产品的分工,也不是每个产品都需要有自身特别智能化的东西。


在我们看来,我们和家电3C这个厂商打交道会比较多一点,从入口这个角度来说,家电厂商更多的未来会变成一个服务的厂商,而不是一个设备的厂商。现在大家都在提硬件能不能免费的问题,能免费,关键看你卖的是什么,我现在卖空调,未来我可能卖的就是空气,或者是舒适环境的服务。


骆轶航:如果所有的家电厂商,我前两周去海尔了,基本还有一种吓尿感,海尔比很多年轻的家电厂商甚至设备厂商都要激进,在这个方面。如果所有的厂商都把设备免费了,以服务走向前台,这事对京东意味着什么?


那昕:即便你的家电免费了,你还是要把这个东西放到家里去,京东做的事更好玩,就是想把服务和产品,以及用户能够连接得更好一点。因为本身除了卖家电,我们还要卖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吃的、喝的、用的,这些东西怎么跟设备连在一起,同时怎么能够让原来卖设备的厂商变成卖服务,这个也是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毛华:我们在建的是一个生态,开放平台本来做的就是生态的事。最早开放平台做的是PC的开发,在PC时代,所以我们开发了很多PC的资源。从2013年开始,主要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些开放,大家也可以看到,现在应用宝每天分发的量过亿了。接下来做的是硬件的开发,硬件开放对我们生态链当中有很多参与者,一个是硬件本身参与者,如果硬件再往上走,一些芯片、模组、设备厂商参与者,我们中间是一个平台。另外一边还有很多服务的参与者,或者说APP的开发者。应用宝在我们开发平台上已经有500多万。我们要做的一些事,怎么样把硬件的公司也好,模组公司也好,芯片公司也好,上游和下游串起来,和服务串起来,把软件和硬件串起来。我们在QQ物联发布的时候,线上硬件和软件进行一个连接,下一步是硬件和硬件的连接,再是硬件和服务的连接,希望打造整个生态链。


骆轶航:没有硬件和软件的连接就谈不上互联,硬件和硬件的连接是下一步,在同一个标准上连接,连接服务就是人性,人的体验怎么切入这个环节里面来。


毛华:我接着刘总烤箱的例子再说一下,海尔烤箱在去年推出来的时候,因为它毕竟还是一个硬件公司,虽然在转型,但仍然目前定位还是硬件公司。硬件生产出来之后怎么推给用户用,还是一个全新的产品,智能烤箱。怎么样推给用户,这是它落地的点。第二,用户也不了解这个产品到底能带来什么,它生产了硬件,但找不到用户在哪儿。


反过来看,我们的APP,应用宝上有一个产品,豆果美食,它有一百多万用户,但都是线上的虚拟菜单,没有一个硬件可以给它玩。我那次去北京把他们凑到一起说,你的硬件能不能让豆果美食应用,可以,两家都更欢迎。我们建的是生态,需要把两家拉到一起。如果有100个厂家做一百个设备,逗国美术没法接,它需要有一个中间的平台。所以QQ物联这个平台就在这里,把一个硬件拉进来,把一个硬件全部接到QQ上来来。


刘宗孺:中心的问题,中心是肯定有的,但是它不一定是唯一的中心。我们认为家里面应该是多中心的概念,多中心的意思是什么呢,可能每一个传感器都可以作为一个小脑去发一些指令。甚至空调自身带的传感器,它自身的联网功能也可以做一些判断,是不是应该调温度了等等,这是我想讲的多中心的概念。但最终大脑肯定是离不开云端的,就是数据的挖掘和学习之后,这个在本地再强的硬件也完不成这个事情,如果要变得真正聪明最后一定是在云端。


骆轶航:谁掌握了云端,谁就成为这个中心。


刘宗孺:这也就是各位巨头为什么非要做平台,拿大数据的原因。


Phillip:我非常同意刘总讲的,我们发现云对云对Ayla来讲是最简单的,最大的云连自己设定一个硬件的规格,就是谷歌,用802.15.4,几乎是全部的制造商都用这个标准,你要不要跟它玩呢。好处是,Ayla不做硬件,做硬件又较全部都要改了。我们也是和谷歌合作的,要把云对云连接,因为你买了空调,这个遥控器可以控制,可是不能强迫他把安卓的手机改掉,这中间还是有一定空间,云对云,Ayla也是这种方式。我的意思是刚才讲的有大厂,连硬件都要改,那就比较辛苦了。


骆轶航:谷歌的例子在中国就不用提了,可以不用一个标准,中国会不会也有这样的问题,就是大厂让你改标准,有没有遇到过?


Phillip:中国看起来除非BAT有人跳出来,谷歌已经想了很久了,它其实是用ZABE改编的硬件,不是现在在想,两三年就有动作,它和苹果竞争可能是要用这样的方式。


做硬件「最辛酸的事情」


骆轶航:各位觉得在互联互通这个事情上建立一个开放的标准,让软件硬件的连接,让硬件与硬件的连接,让人与硬件更好连接,目前各自觉得最大的阻碍和障碍是什么?


Phillip:这个我先讲,因为我天天碰到,这是我的愿景,我希望大家都可以互联互通。先抛砖引玉,后续大家讲一下。从芯片开始就有很多障碍,芯片有博通、高通,还有国内有几家的,还有更大的障碍,太多问题了,从最底层开始已经有很多障碍了。再到不同的APP,大家只用一种芯片,不管是哪一家都可以沟通,不然的话我们做中间层很辛苦。这个我先抛砖引玉,其实我从最底层已经看到很辛苦的一面,高层把你们的辛酸讲出来吧。


骆轶航:对,最辛酸的事。


刘宗孺:因为这个市场太大了,IOT这一块,为什么这么多互联网巨头都在往这里走呢,这是很明显的了,如果从移动互联网再到IOT这个时代,没有提前布局的话,下一步就会没落,这个事情太大了。我觉得在3到5年之内,各大平台一定会去用它自己的能力尝试做这个行业的领头羊,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两年,或者一两年之内,至少有一个大的联盟能够成立,就是巨头之间的一些联盟,跨行业的联盟,大家最后会想通了,就像嘀嘀、快的一样,这么下去这个事情是做不成的。


骆轶航:这个行业还没有竞争到那么恐怖的程度。


刘宗孺:暗潮比你想得多,很快就会一样了,就会到嘀嘀、快的那个程度了。我想到一定的阶段,一定会有一个联盟的出现,从联盟再上升到一个标准的程度。


骆轶航:智能家居物联网这个事情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联盟,需要每一个公司在基本的问题上有基本的共识。


刘宗孺:最终大行业的发展肯定是需要的,比如谷歌和苹果都想做它的标准。国内各个平台现在虽然没有提到标准层面,但也想做自己的入口,早晚总是要融合的。


毛华:其实像国家标准之类的,都有在找,大家看看是不是坐下来看看标准,说实话的确挺难的,这个生态本身非常大,你可以理解几乎每个行业里面都能把它包含进来。这个太大了,必然会很复杂,刚才Phillip讲的,光从芯片这一层已经很复杂了。但我们必须去做,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QQ物联做得也挺辛苦,要把各个协议都包含进来,让大家互联互通,中间要中转。这些问题摆在前面,还有大家都知道BAT这种关系,既有竞争又有融合,看看怎么推动这个事。


骆轶航:拳头最大的去妥协,去沟通。


毛华:对,这里各家巨头还会做自己的一套东西,必然会有,因为大家都看不清楚,也许三年五年之后大家可以坐下来谈,至少在这几年里面不太可能谈,因为才刚起步,先要自己探索一下,再坐下来谈。


骆轶航:现在BAT,小米,类似这样的机构全聚齐了。



那昕:刚才Phillip从芯片层面说的,各家已经很难了。从我的感受来说,国家和国家之间也不太可能。


骆轶航:刚才提到标准协议的问题,这个是不是也需要全球合作,Phillip。


Phillip:很难,所有在中国的BAT都不准出国外,国外的也不能进入中国,这也是谷歌不想进中国的原因。美国一定进得了中国,中国可以出全世界,美国也可以,大家可以这样考虑一下,我不想把商业机密讲太多。


那昕: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因为有了国家和国家之间不太可能的联通,所以反倒是说给我们提供了机遇,或者一个机会。在我们现在国内的行业和整个大生态里面,一是从政府的角度;二是从业者的角度,刚才说的联盟也好,非常有必要,要做自己的标准——大家会在生态里先做到互联互通,而且暂时不会受到国外巨头的挑战,谷歌这些短时间之内进不来。还有一个挑战是安全性,这个安全性也是和政府的思考有关系的,它不敢让国外的企业进来,也是因为原来所谓国家安全都是掌握在政府机构里面,或者是几个核心的常委脑子里。现在所谓国家安全都已经变成了所有人的数据,所有人数据整合在一起就会影响到国家安全。从这个角度来说,安全性也是每个厂商、每个平台从现在开始就要考虑的事情,我们怎么解决消费者的顾虑,怎么解决厂商的顾虑,最终解决的是整个行业和政府、国家顾虑的问题。


骆轶航:商业本身和监管之间一定要磨合,但也要博弈的过程,最后这个事情怎么去做,这个事非常有意思。


智能家居现在处于一个早期阶段,洪荒期,宇宙洪荒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探讨,可能会有一些用户体验上的问题,可能会有一些争论。我觉得这只是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大家能够做的事情会非常多,我们用什么方式,用什么心态拥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未知,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谢谢各位,谢谢大家。


------------

::B12出品::

------------


扫码关注我们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 推见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