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品经理常犯的那些二

2015-04-28 B座12楼

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苏杰如何解读产品经理的经典错误。


正如每年两会之后,都会出现两份文件:政府工作报告,以及之后几天互联网上流行的脱水版的工作报告,通常图文并茂 ,图表数字一目了然,充满趣味,适合P民。从这个意义上,产品没有绝对的好坏,不同的产品形态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而在苏杰的眼里,产品经理所需要做的就是:从一个用户需求找到一个合适满足的产品,给一个产品找到它能够解决的问题。一边是问题,一边是解决方案,产品经理去负责做出最合适的匹配,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然而,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产品经理经常不能够探究用户背后真正的需求,探究背后的事实和目的。

案例一


这个案例中,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小店老板犯了哪些错误呢?


一、用户需求判断偏差。


在需求采集阶段:「不但要听用户怎么说,还要看用户怎么做」。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应用这句话有点猥琐,但是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小情侣去酒店的真正需求并不只是他们口中的「学习」,而学习只是一个裹在核心需求之外的外壳。


二、缺乏「灰度发布」意识。


宾馆老板一次性改掉了所有的房间,导致成本与风险急剧攀升。一般产品推出新功能的时候,会先切1%的流量进行小范围内测,然后再有一个逐步放量的过程。比如淘宝的一个算法写好之后,通常情况下会有半年的放量计划,这也成为了淘宝新产品发布的常用战术。


三、未预估切入新市场之后的风险。


在将宾馆改成了学习室之后,宾馆老板相当于切入了一个新市场。此时,他的竞争对手一下子变成了教学楼的自习室。在产品定位发生根本变化之后,在新市场面临零经验的窘境。

案例二


这是一张电梯的控制板照片。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所犯的错误有:


一、找不准用户。这个电梯出现在某市中心的写字楼里,在这之中,可能盲人出现的概率非常低,核心用户并不需要这个盲文功能。


二、因为次要用户的需求去影响核心用户的正常使用。


有一些归属感很强、BIG很高的产品,甚至为了找到和讨好自己的核心用户,会进行「洗粉」——比如抛出一些尖锐的观点来刻意得罪一部分人,得罪别人就是做给核心用户看的。通过这种有牺牲的筛选来培养核心用户的忠诚度。


三、产品经理自己以为自己是用户。


在这里自己不是盲人,但是盲文很小,还有数字写在上面,完全是多此一举。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也经常鼓励「做一个自己就是用户的产品」,用户的身份会让帮助产品经理转换思维避免低级错误,这一点在许多公司招聘的时候就已经在做初步筛选了。同时,最好具备「一秒钟变白痴」的能力:所有知识装作不知道,再来用这个产品,放弃之前所有的成见。


产品经理与设计师的协作方面,最理想的状况是,产品经理负责结构化思维,比如页面有哪些元素,主次;设计师负责形象化表达。

案例三


在1998年,17年前,QQ年刚刚推出的时候,Beta1版本只能实现3个特性,优先推哪三个呢?请从以下选项里勾选:


  1、卡通头像

  2、不可窃听安全通讯

  3、聊天室

  4、很小的.exe文件

  5、皮肤skin

  6、速度超快0.5秒反应

  7、聊天记录管理器

  8、语音

  9、视频

  10、看谁在线上

  11、传文件

  12、QQ表情


在一款切社交的产品上线之初,由于自己的朋友很少有同时在使用这款产品,所以一定是属于陌生人社交。因此,在选择功能的优先级上,会将“功能”具有可替代性的比如「QQ表情」(「颜文字」可以解决问题)放在很后面,而将基础的、颠覆性创新的功能放在前面。


06年之前淘宝都没有购物车,微信之前都没有朋友圈和公众号。好的产品经理需要判断出当下资源下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牛逼。


最后,当年的腾讯选了1,3,10。关于这个案例的详细分析,可以戳「阅读原文」


总结来看,在避免上述的极大错误之外,产品经理所负责的「产品从无到有的七个环节」为:


1、概念提出


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用户为什么要来你这里用你的产品。


2、概念筛选


这是第一层的过滤器。这里一方面,从内部要考察公司里的能力与意愿;另一方面,还要从外部考察行业环境与大背景。此外,还要从用户端,进行从宏观(比如潜在用户数量,天花板,增长速度)和微观(能不能找到和你聊这个事情的人,或者种子用户)的多维度考量。


3、需求采集。通过很多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的采集。


4、需求转化。把问题转化为解决方案。


5、功能细化。进行优先级考虑。


6、功能打包。决定节奏快慢。


7、评审立项 。最后的过滤器。


这七个环节正如一个老式拨盘电话机,任何一步都会发现问题都会要回溯到最开始的步骤,是一个很可能多次循环前进的过程。


如果将一个产品放大到整个生命周期之中,一个产品需要经历:


1、创意设计。这相当于对应种子轮投资阶段,需要看重的是否「需求正确」、「解决方案正确」;


2、研发生产。这相当于对应天使轮融资阶段,需要看重能否「做得出来」,并且不断优化;


3、运营销售。这相当于对应A轮融资阶段,需要看重是否「卖得出去」、「赚得到钱」,让用户带你跨越鸿沟;


4、市场品牌。这相当于对应B轮以后融资阶段。 需要看重是否「铺的开,叫得响」。

------------

::B12出品::

------------



【总795期】

- 20150427-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