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鸿芷故事NO.2】虎掌柜和他的自然商店

2014-02-12 思维 鸿芷

文-思维(鸿芷志愿者)

 

 

      “因店主参与鸟类保护活动,淘宝店从12月10-17日关店一周,18日恢复营业。”

这是虎掌柜去年在自己的淘宝店“大虎自然商店”首页贴出的打烊帖。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两次,商店的熟客们早已习惯:这是虎掌柜关上店门回归山林去了。

虎掌柜名叫大虎,这“只”大虎并非百兽之王,而是一位鸟类救助和保护、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方面的资深志愿者。1978年出生的大虎从1995年开始就已经在环境组织服务。提起在环保圈出没了十几年的大虎,有朋友说,这位虎掌柜可以算得上环保圈里的“活化石”。

1995年大虎还在读高三,打小儿生活在北京城里的大虎整日陷于钢筋水泥的森林包围中,这让向往真正森林的大虎对大自然更生出一种渴望和热爱。所以平时没事儿干的时候,他就到自然博物馆帮着干干活儿,“就当是玩儿了”。他这一玩儿就在环保圈里玩儿了十几年。

高中毕业后,大虎没有选择继续念书,后来去了北京市政局工作。玩儿心很重的他,白天在市政局工作,业余时间帮一些环保组织做兼职,和自然之友结缘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当时自然博物馆的副馆长娄老师是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第一批会员,把他“抓”来给自然之友的高武老师干活,给鸟做环志。后来由于缺人手,大虎就加入了观鸟组参与组织活动。后来,在梁从诫老师的建议下,对自然之友团体会员情况熟悉的大虎又成了团体会员的组织人。在自然之友的工作类似兼职形式,但不拿工资。

在自然之友呆到1999年,接下来的6-7年里,大虎开始和各地参与环境保护的大学生和怀揣环保理想的青年们“混迹”在一起。由于时间足够长,他熟悉全国不同青年环保组织的历史、运作和话语,聊起来像个历史学家。

最早,大虎加入的是青年环保组织是GSF(绿色大学生论坛),这是一个由大学生1996年在北京成立的青年社会组织。期间,他多次参加组织绿色营(始于1996年的一个青年参与环境保护的“夏令营”,后来组织和活动形式有不同变化)。

2006年,绿色营10周年之后,大虎不再参与其中。但参与绿色营的7年间,大虎见证了这个符号性环保活动的发展过程。在他看来,这是绿色营头顶的光环从闪耀到黯淡的7年。

大虎说:“2003年之前有思想的碰撞,(绿色营队员)回来之后会在大学社团(实践这些碰撞出的想法),比如绿野(厦门大学的环保社团)的创办,就是一种想法的实践。第一届(1996年)到2000年的人,有很多人一辈子投身(环保领域),这些想法在那时候就确立了,他们的思考和目光很深,会考虑很深的东西。”

而相比于2003年之前绿色营延安式的辉煌,大虎认为,2003年以后进入了“后绿色营时代”,“学生去就是(去绿色营)镀金去了,他们的思想碰撞没有了。”在大虎看来,绿色营的个案其实足以论证近年来学生环保社团出身的青年在思考方式和工作态度上的通病。

 

在康师傅两岸三地创新大赛里,大虎看到了大陆学生和港台学生之间的明显差距。大赛中,每个学生社团出一个案例,有可行度的案例会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台湾和香港的案例,都非常小。而我们的案例都很大很花,宏伟漂亮,但结果正好相反,人家的案例可以执行,有结果,我们的却没法执行。现在的学生社团出来的人,表面看思考很多,社会责任都很多,仔细一想,他们的这些东西都非常浅。”

 

这样的是非论断大虎向来不因为人情世故而遮掩,他知道自己这样会伤人或者让一些人不开心,但觉得如果不说出来,自己难受,会憋出问题来。在所有鸟之中,大虎认为自己最像乌鸦。第一,“乌鸦什么都吃,我也是”;第二,就是他和乌鸦一样擅长“毒舌揭短儿”。

十年多的时间里,大虎晚上在市政部门上班,白天在环保组织干活儿,职业、理想两不误。近几年,由于环保组织的事务越来越多,再加上对市政的工作早已厌倦,2008年他辞了职,全职做环保。这样一来,曾经的理想成了现在糊口的工作,大虎觉得最初的乐趣反而没了。

为了找到下一个兴奋点,大虎决定做一点儿不一样的事情,他想到了开店。由于在环保圈儿混得年头儿实在太久,一不小心混成专家的大虎总是受各种朋友之托找一些环保类的小东西,这里头有图鉴、有教具还有一些书籍。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大虎就是个“真人图书馆”,谁家有啥,他都门儿清。采访间隙,大虎还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要他帮忙找鸟类图片。虎掌柜一拍大腿:“这就是个需求,是市场!”

大虎和他热爱的大自然一样,不喜拘束,率性直接。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他自然不希望打一点折扣。在公益圈做久了,会发现一些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而企业和基金会的思考貌似接近,但实际上是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上,在操作层面很难达成一致。“肯定需要一方妥协,而妥协的总是NGO,” 大虎说,“开店最主要的,挣了钱不用考虑给企业或资助方,做什么自己说了算。”

2010年,大虎的淘宝店开业,但他说,那时候就是玩儿,小打小闹,真正把淘宝店当事情来做,是2011年初的时候。开店三年有余,2011年收入10万块钱,2012年50万,2013年也差不多80万,这是大虎希望控制的体量。

表面看起来很粗犷的一个人,做了淘宝店后,营业额、利润等等都有记账,似乎精明起来了。但并不能把虎掌柜定义为一个“生意人”,营业额并没有都被揣到兜里,大虎还要养一个不盈利的东西:他在北京地质博物馆对面开的一个半开放式的自然图书馆。他为淘宝店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定位:做大自然商店,通过自然产品、纪念品去让公众更多地了解自然,并用商店的收入“养”图书馆和自然培训。

早在2004年大虎在GSF工作时,这一“以店养库”模式其实就已经做过测试。

1999年,GSF向北京的多家民间环保组织募集了一大批图书,在北京高校的图书馆内建立了很多绿色书架,让大学生通过阅读环保书籍,增强环保意识,选择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绿色书架多数由本校的环保社团维护,但由于书籍内容陈旧、种类稀少、宣传工作不足等原因,很少有学生到书架借阅。由于后续没有得到更多的资助,GSF没有对绿色书架的书籍种类再进行补充。外地很多社团想复制绿色书架这种模式用于环保宣传,也苦于没有启动经费购置书籍。

面对绿色书架的窘境,大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从潘家园这样的旧书市场低价购买环保自然类旧书,在论坛销售,利用销售所得为外地的学生环保社团免费邮寄一些同样从旧书市场淘来的环保书籍,这就是今天虎掌柜淘宝店的雏形。

这个模式的突破性在于,民间环保组织一直是非营利组织,虽然非营利并不等于不能做销售活动,但是销售所得要全部用于非营利事业。然而,当时的民间环保组织都碍于非营利的“面子”很少有靠“买卖”来筹集资金的,多数都是等着别人来“接济”。在社会企业概念日渐普及的现在,虎掌柜当年的创想和实践做法有一定的前瞻性。

    现在淘宝店每年的纯收入大概在十几万左右,顾客主要是环保圈大虎的新老朋友们。朋友们说,大虎的店就是个菜单的作用,谁需要什么了,一个电话直接去他家里拿就行。5、6千件货物堆在大虎家里,虎掌柜就整天生活充满自然气息的商品中间。

 

    淘宝店首页上有个松鼠浮雕杯,虎掌柜说:“一个松鼠杯子让人觉得松鼠蛮可爱的,他以后就不会去打松鼠了,这不挺好!”

    2013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资助的环保公共空间“鸿芷”选址在朝阳门地区,离他的家(也是仓库)非常近,所以大虎经常在鸿芷出没,鸿芷也展示了一些大虎自然商店的好玩商品,来鸿芷的朋友常常对一只豹子玩偶或一盒环保铅笔“一见倾心”。

如果让大虎在鸿芷“逮到”你,估计这位虎掌柜绝不会放过你这位潜在顾客,一定要说一句:“亲,你要买点啥呀”!

感谢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给予鸿芷空间的资助。鸿芷微信号:hongzhi201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