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 | 梅子:用生命呵护因视觉而绽放的种子
# 用生命呵护因视觉而绽放的种子#
本文源于 “VTC·HAPPENING” 秋收十问
本期十问官:于佳禾 @ WorkFace召集人
本期分享人:杨红梅 @ VTC社群发起人
文 | 佳禾 梅子
编辑|小南 佳禾
我特别感谢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环境、我认识的所有人。我觉得无所畏惧、有明确方向的这种感觉特别好。能够让自己走得很坚定、很开心、也很有力量。
视觉带给了我不断去探索和学习的心态。无论引导也好,视觉也好、场域也罢,我觉得,在人生大的这个阶段里,它们只是一个个的站点,但同时,也都是我们需要去经历的必修课。
——本期分享人·梅子
1
终身学习者的状态
Q
佳禾:梅子老师,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您,但是在开始之前能否再介绍下自己,让我们这些伙伴们更好的了解您。
梅子:我叫梅子,大名叫杨红梅,北京人,是VTC社群的发起人。同时,也有一个自己的创业公司,叫Visdom,绘世界创新咨询。
做了很多年的引导师、咨询讲师。这几年在做视觉思维应用和场域构建相关的事情。因为也属于学员型的机构和特质,所以,希望能够把这个引导、教练、群体协作、能够综合起来系统思考和综合应用。
Q
佳禾:梅子老师之前是做了16年的组织发展人才发展方向的事情吗?从事视觉思维和VTC之前的经历是怎样的呢?
梅子:我2003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差不多16年整了。前面13年,一直从事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相关的工作,以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在世界五百强公司里,做具体的一些业务和工作。
三年前出来创业,更多是在跟团队协作方面,做一些引导、视觉引导和场域构建相关的内容,更多也是专注于组织变革、培训、人才发展领域里。
从事视觉思维和VTC之前的那些年,基本上是按部就班的在企业里忙着升职加薪、做各种项目、换工作的职业路径。但和普遍职场人士有所不同的地方,可能是我具备比较强的社群属性,比如零五年起 就跟小伙伴们一起运营社群组织。那时来看的社群,还是比较新鲜的一个形态吧!
零五年时,基本上还没有即时沟通工具,有QQ,但是用的比较少,一般通过邮件来发送通知、活动通告等。一个月有两三次专注于“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这个层面的活动。当时,在北京城影响力还是蛮大的,全国当时已覆盖到六七千人。现在还存在,只不过是以项目的形式再去做了。
我给自己定义的另外一个标签是“终身学习者”。十年前,开始自我学习的成长和探索。学了很多有关引导、教练、包括灵性成长相关的内容。让我对“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做什么”,有了思考。所以,差不多在过一年的时候,跟一个老师去互动,给自己未来贴了三个标签,一个是公益;第二个是学习;第三个是艺术和美学。
在“终身学习者”的大标签下,从这三个方向希望探索自己未来的人生,也算是比较早明白自己“做什么,要什么”的一个状态。
2013年,也就是6年前就多了一个标签,即在视觉领域的学习和探索。14年开始做VTC社群,在这个社群里面,组织大家一块儿来学习和探索视觉思维。
当时在中国,还没有特别多关于视觉思维的资讯。自己因为喜欢,也有比较强的学习属性。所以也组织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小伙伴一起来在社群里一起学习和实践。
三年前又多了另外一个标签儿——创业。以项目的形式开始探索视觉思维在企业里的一些应用,做了很多项目,像视觉记录、视觉引导、场域构建,以及它怎么融入会议、培训、企业文化等。
以上是我前半生个人事业,工作和学习成长的方面的主要经历。总结下的话,大概就3个关键词,“职业经理人”“终身学习者”“视觉场域的探索”。
生活方面,兴趣爱好“广泛”。非常喜欢多元、跨界的生活状态,学了很多不相干的东西,比如摄影,画画儿,美食,也做过一段时间户外、登山。后来,因为有了宝宝,也特别喜欢亲子方面的东西,各种什么芳香疗愈之类的;也喜欢艺术、文艺、以及能够让自己轻松自在的一些活动。总之,处于蛮热爱并享受生活的状态。
2
视觉启蒙&自我探索
Q
佳禾:梅子老师认识视觉思维是从“兴趣广泛”开始的吗?刚才讲六年前开始成为一个视觉思维的学习者和探索者,是如何与视觉思维结缘的吗?
梅子:我觉得佳禾说得特别的对,回过头来看下和视觉思维的结缘,包括跟引导、教练技术、身心灵等这些很多我的人生关键节点,能够去发生链接都是从兴趣广泛开始的,尤其是视觉思维。
六年前参加过一个行业的大会,在现场看到一个视觉纪录师Ripley在墙上做视觉记录。我一直认为他是我的启蒙老师。他在做的时候,我在旁边惊呆了。
因为,本身我很热爱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培训这方面的工作。而视觉是可以跟我的工作去结合的,所以,当时特别兴奋,感觉能给我带来非常高的能量。之后回到工作岗位,开展了很多的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
我记得那会儿非常的疯狂,因为在国内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可以输入,就翻墙下载很多资料去学习。疯狂到什么程度呢?三个月左右,画了接近80场。
只要公司里边有大会小会,我就自愿去做视觉纪录。我自己组织的工作坊,也会把手绘和视觉引导穿插进去。也有了场域构建的一些探索。比如说,在做培训的时候,很多时候会有茶歇,我们就把茶歇弄得非常的艺术。
后来也有被邀约去做视觉相关的商业项目。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习视觉纪录,我也是从一个小白成长起来的,感觉这条路是真的可以自己探索的。
视觉对我而言,像电火花一样打开了很多通路。同时,也把聆听、架构、美学、艺术相关的经验都融合在了一起。
3
VTC是一个怎样的社群
Q
佳禾:视觉思维发展中心,VTC(Visual Thinking Development Center)是个社群组织,梅子姐看来这是个什么样的社群呢?
梅子:VTC最开始是满足于形成学习氛围。当自己在去学习和成长时,缺乏群体互动性,所以,就特别希望有伙伴儿一起来学习。所以,就邀请高琛、高伟、姜志辉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酒吧、一起喝咖啡,把活动和社群的事儿筹办起来了。之后呢,想了一个听起来比较高大上的名字,即视觉思维发展中心——VTC。
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社群呢?结合之前最初的期待,我们给它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义:“推动视觉思维应用和实践”,希望是一个能够传播和发展视觉思维的一个学习交流平台。
因为视觉思维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在VTC成长历程中,也经历了很多故事。之后,慢慢的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公约、责任、包括定位等。
VTC有一条公约是“开放、尊重、实践、创新”。
无论是在学习方式还是在交流上,希望大家都能抱有开放的心态;希望尊重每一个人的创作权;希望大家更多的去参与实践;希望通过实践推动更多的工作和社会创新。
也有很多我们定义出来的责任,希望大家能够跟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机地结合;更高层面的逐步实现从个人、组织到社会的结合;去做更深的觉察和探寻,去探寻个人、社会、团体的一些动力。(听起来好像还挺深的,可能跟我这个人在这方面的思考也有关系)
大家听的最多的可能就是VTC的愿景——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视觉大师。这句话并不是说让每个人都会画画,或者都成为视觉记录师,更多是一个口号,是视觉的一种应用。
视觉是内心和行动结合形成的画面。专注聆听后,和团体产生连接、和他人产生连接、合作间产生连接的一个工具。我们希望这种学习和应用的过程,能够用绘画和视觉来记录。
4
愿景是如何生发的
Q
佳禾:“开放、尊重、实践、创新”“让每人成为自己的视觉大师”,诸如此类的公约、责任、愿景,是怎么生发出来的呢?
梅子:“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视觉大师”这个愿景,其实也是在一个工作坊上生发出来的。还真的可以跟大家好好讲讲背后的故事,上边那个帖子也是我当时写的一个感慨。
这里要提到Jayce,她是我非常好的视觉学习领路人。在16年我去参加了鸟大师(我们行业的一个大师)在台湾做的一场培训。
第三天的一大早看到很多朋友转了一个帖子,那个帖子写了一些特别有评判性质的话。我自己平常对这些都不是特别有感觉的,因为自己的方向是非常明确也坚定,所以对这些声音不是特别的去关注。但那天早上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之后,对我触动还蛮大的,帖子最核心的问题聚焦在:VTC到底是做什么的?
那个质疑就埋下了一个种子,也是在Kelvy Bird 鸟大师 的引领之下,我们走到了关于内在力量方向的探索!当时我在想,“怎么去让VTC去影响更多人?”但是呢,一直卡在那儿。
后来,想起课上老师一直在强调的:“视觉记录和视觉记录师的状态,是要跟场域去连接”。当各种景象在我头脑当中翻滚,如职场里因沟通不畅造成的各种矛盾、群体协作的不顺畅等,突然就有一句话就从我头脑里边儿就冒了出来“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视觉大师”, 也将这句话特别有力量的写在了墙上。
这句话,就成了VTC的一个大的愿景,后来又做了很多次的Happening。我在一篇帖子上,做了一个关于“成为视觉大师”的一个定义,我给大家拍一张照片。
成为“视觉大师”,那个大师的隐喻就是看到自己,看到世界,更好的表达和沟通,是一种 “突破”,是破“自我对话”和“群体对话”障碍,是破“失联闭塞”和“弱场无域”的障碍,是完成感知力和创造力的突破。因为爱所以包含深沉,我爱学习分享,我爱引导,我爱视觉,那都是因为人,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视觉大师。——2018.11.17-18
当它演变成一个社群愿景的时候,也绝不是一个人想象的,是因为很多场的社群活动和大家的互动,包括运营委小伙伴间的相互鼓励,催生出来了非常清晰的一句话。Kelvy Bird 鸟大师也曾讲到“未来视觉思维一定是在亚洲,一定和中国有很强的关联”,这些都给我做了很大的赋能。
我觉得这句话,在台湾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突然长出来,一定有它的这个意义。这里面虽是我的一段感悟,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每个人通过视觉、艺术、美学、社会感知方向的探索,肯定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收获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感恩所有一路在引领我的伙伴们、导师们。
佳禾:在听这些分享和读这些文字的时候,能想象出梅子老师在大白纸前,觉察出世界的冲突和张力,去愿意种下一个又一个的种子。
5
视觉思维的应用场景
Q
佳禾:如果分享视觉思维/视觉引导对人的帮助的话,你觉得它能帮助人探索哪些重要的领域?
梅子:我刚才一直在找这张图,这是杭州的菜菜帮我们画的关于VTC的使命和愿景。它比较细致的概括了视觉思维,我们的vision和mission就是我们的愿景、使命。
希望视觉思维能够比较系统从三个方面支持到大家。首先,帮助个人有效的沟通和表达;然后,帮助团队和组织提高效能;最后,帮助社会提升感知力和创造力。
听起来比较大,但能把这三个方向总结出来,是因为这些年我去践行视觉思维的时候有特别深切的体验和感悟。
我们现在不光在做视觉思维,更多是聚焦在场域构建。当然,场域构建里比较核心的元素就是视觉思维。
我们平时有在做的视觉教练方面的一些活动,也会做视觉沟通、视觉团队这样的一些培训或工作坊。特别明显的感觉是,视觉思维可以帮助大家很好的实现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如视觉沟通,一对一或团队沟通的目的是能够让对方清晰看到所描述的画面,对信息无障碍的交流。但实际上,信息在传达的过程中,语言和声音占的比例不是特别大,可能只有7%。然后声音肢体可能占45%。
所以,以视觉为载体,能够让彼此更好的去看到结构化的信息,看到要表达的画面和隐喻,引发更多的共识、共创。通过这种画面的清晰阐述,能够启动更内在的智慧和自我连接。
视觉表达里对人的聆听有一些要求。比如,结构化地聆听、同理心的去聆听。甚至需要带着感知力、连接场域的去聆听。
这些年,我们和U型理论的小伙伴一起做了很多场域构建的项目,U型理论本身也在推动社会变革、社会创新的一些项目里得到了很多应用和探索。
从更高一个层面讲,社会感知力和创造力,是需要一个大的场域来共同去构建的。视觉思维是希望每个人能够更好的去感知世界。通过感知力的提升、提升创造力。所以,我们在一些大的组织变革会议或群体活动里,也有一些实践和探索。
关于感知力,我有一个特别小的case可分享给大家。
向上滑动阅览 案例分享
我们曾去给一个做数字化偏技术的企业去做一场关于战略思考的工作坊。
当时这个企业里面有很多问题点,比较核心的就是高层之间的一些问题。因为大家很多都是做技术的,沟通可能会比较直接,但人和人之间的连接会比较少。
我们在做战略工作坊的时候,特别注重场域、空间美学以及大家感知力的提升。应用了很多美学的元素。包括场地的布局,也会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去布置这个场。
当然这些都是形式的东西,而形式是基于场域构建的三层框架理论。当时也有一个小点突破,就是“精油”。
我记得特别清楚,一个特别粗旷的男士在最后总结的时候,在团队里讲:“以前经常在这个场里面,但是头一次发现它是那么不一样。他一进来就看到就鲜花、绿植、特别有温度的手绘、会闻到特别香的味道,就像做spa一样。我到这个空间里面,感觉每个毛孔都是打开的,特别放松,感觉在这个场里的每个人都特别亲切。”
我觉得,这种感知力可能就像这位男士描述的这样,很多时候潜移默化的给我们头脑、心理、意志会有一个充分的打开,让我们更好的连接到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连接到内在的一些东西,以及团队和更多的未来的可能性。
所以,我觉得视觉思维和场域构建,能够对个人、团队、甚至社会组织能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梅子姐姐讲了这个VTC的图之后,又讲了场域构建方面的内容和案例,感觉我自己对视觉思维和视觉纪录方面的理解都完全不一样了。我也越来越期待去Happening的年会了!
大家在不同领域都在做关于人和感知力方面的探索,我了解到敏姐在做的“社群官训练营”就是非常关注场域的活动,也期待和WorkFace的小伙伴有更多交流 。计划明年就会有很多连接,期待大家在Happening 一起来预热。
6
春芽和秋收的诞生记
Q
佳禾:说到,Happening“,视觉春芽”和“秋收(Happening)”是VTC每年的重大盛会,想问问梅子姐,在春芽和秋收-Happening这两个名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梅子:春芽和秋收也差不多运营三年了。最开始是先有的春芽,当时也是Jayce提出来的。
她说:希望能给视觉做一块儿滋养的土壤,春芽就像深耕,让所有喜欢视觉的小伙伴,能够在视觉土壤上进行深耕。咱们中国不都是讲究这个时节嘛,每年春天的时候,春主生发。希望在春天的时候,大家带着关于视觉的思考和问题,一起来生根发芽。
经过一年的酝酿,培土、扎根、发芽、开花,到秋天的时候呢,能够再次聚在一起探索丰收的成果,交流新的收获和心得。所以,Happening又叫视觉秋收。
它就像秋天的一个集市,大家能够在这里共同的去分享和探索,去品尝视觉进行中的这些成果,一起来去做更深度的链接。
春芽,在这三年里也确实实现了这样的功能。很多了解VTC的小伙伴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热闹、连接很充分的社群。
而每次参加完春芽后,他们会特别感觉这个活动的深度和内在连接,能够让大家有很深入的关于视觉学习、个人成长的思考。它很近、很走心、很温暖,能够深度的连接到自己。
我们在做春芽的时候,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找场地,每次的场地都是非常的难找,而且非常的不容易。
我们办完春芽后,当时就酝酿说要做一场秋收。恰逢当时在加州,参加了一个国际Happening,接触到了MG Taylor流派,学习到很多是关于环境、架构、流程、工作学习方式等。让我对行业引导师角色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记得当时MG Taylor有说到:引导师的角色是推动人和人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甚至不同的种族文化冲突等更高层次的对话。
当时我深受感召,觉得内心有很大的冲动。因为,做引导这么多年,更多知道引导状态、过程设计、流程设计,但是从来没有从更高层次去思考过引导,能给社会能带来什么东西,当时感觉热泪盈眶,就推门出去,外边儿正好儿是一个山林。
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把MG Taylor带给我的这种思考带回中国。所以,在视觉秋收的时候,我们就取用了Happening这个名字,希望他能够延续团队协作的创新工作方式、实现人和人之间更高质量的对话,并将一些思考给大家。
虽然有很大的视觉背景在里面,但实际上我们也希望能够带入群体协作和关于感知力的探索。所以,Happening就是十月秋收,就冠名Happening,也做了三年的探索!
我把前段时间在群里面和召集人小伙伴一起讨论“什么是Happening”“Happening目前的状态和未来的属性”等一些思考转给大家。
我觉得那个思考可能不会这么随机,但是能够很清晰的描述Happening是什么?
上下滑动阅览 来自梅子的思考
Happening活动背后的哲学和技术体系则是MG Taylor,关乎群体创新和协作的设计、引导、视觉。
Matt Taylor是一名非常专业而又充满激情的建筑家,Gail Taylor是教育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们成立了MG(MG Taylor),认为场域大自然环境交互式学习、群体协作和引导是教育根本,在当时来说他们的思想对很多人来说太颠覆前沿,所以,他们就自己开始发展了一整系列的学习实践理论.从那时起,他们就一直在推动“"Group Genius”的形成。
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伙伴发展出成千上万名“"Value Web"”成员——全世界25%人们都在学习和实践MG Taylor的哲学和技术,包括大量的在凯捷和普华永道的工作者,一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一届 Happening 就是在国际第一届Happening 上收到的感召,4个月后从加州到北京,200人参与了立足场域和视觉,继承国际happening宗旨的大会,三年以来具备了自己的口碑和形象。
1.社群联合,跨界共创,没有主办方没有sponsor,不同社群一起推广,志愿者运营,通过召集人制度带入更多元的参与者,不同领域的人带入不同需求和问题,有更多跨界思考,带入现实的问题进来,多维度的共创进来。
2. 高质量的社会容器,跨界多元,没有主持人,没有流程,没有嘉宾,去中心化去个人化,用开放、体验、场域、美学,让更多深度会谈和交流协作在现场发生,探寻创新型的团队协作模式,为团队效能、组织变革、社群创新、社会创感力提升赋能。
3. Happening 自带社群属性,社群联合,志愿者运营模式等模式,参与者即共建者,所有收入仅用于大会运营,场域构建,不足捐资盈余入运营基金。
4. 未来期望将Happening 建设成高品质的社会容器,成为关注场域构建,高效沟通,团队效能,群体协作,过程引导,流程设计等伙伴共识共创的开放空间,也成MG Taylor 理论哲学的践道场。
Q
佳禾:刚才说引导师角色受到理念重塑那一刻,推开门外面是一片山林,能回忆起那一刻内心是什么样的吗?
梅子:我记忆非常的深刻,当时听完那句话,就感觉是被重重的重击了一下,就觉得喘不过气来,坐在那儿就感觉一定要大口的呼吸。正好我就坐在门旁,就一下就把门打开,冲出去了。那会儿的加州是秋天,外边是特别大的山林,我就在那儿喘,大口的呼吸,现在那种感觉也印象非常深刻。
2016年的六月份,我正式辞职;七月份,去到加州的国际Happening;八月份,参加了WorkFace的年会,作为视觉团队,支持到年会,大家团队协作去做了一个实践的活动;十月份,参与台湾的VPP,就是刚才讲的愿景诞生的故事。
我觉得VTC的愿景和使命,也因为这几个大的活动而变得清晰,我自己对于VTC的方向和运营使命也更清晰了。
一直往前看,我相信Happening大会让很多人都开始去自我觉察,让很多人都开始寻找使命。
7
对西安HP的期待
Q
佳禾:刚刚梅子姐也说社会场域的力量,之前也说到Happening愿景是将 Happening 建设成高品质的社会容器。对于今年10月,西安的Happening,梅子姐有什么期待呢?
梅子:上面有提到Happening的一些特性,它本身的发生是非常带有社群属性的。从第一届开始就是大家联合去创办的,很多个社群一起来招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一起去共创和发声,进行跨界思考和对话。
我们融入了比较强视觉引导、场域构建的属性在里面,所以,从流程到内容,到现场的空间,以及互动形式,都塑造出了非常高品质对话的容器。
前三年大家的感受都非常的好,比如,去年上海结束之后,大家持续好几个月在讨论他们的收获和感受、受到的启发等。我想,在这种高品质的社会容器里生长出来的东西可能不是说,在现场你收到了什么,更多的是对于未来一年里(甚至更久远)所产生的无形影响。
西安的Happening,我希望能够继续延续Happening本身的这种属性,依然是非常开放、有机、生态、高品质的容器,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对话的空间,自然地发生更多有价值的对话。
西安,本身也是一个非常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古城。我们最初提到在西安办的时候,大家就非常兴奋,不光是说有很多好吃的,那个地方本身也会给这个大会带来很多的滋养。
VTC和西安的结缘已有两三次了。2017年视觉云游就去了西安,去年的春芽也是在西安。我觉得西安的人民、小伙伴儿都非常热情且好学。
正因此,我也有了更不一样的期待,希望关于视觉和场域、群体协作的思考,能够和西安的小伙伴们产生更多的链接和共鸣,为这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带来更多的连接并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元素,能给西安社群小伙伴们,带来更多的思考、碰撞、更激烈的火花。
去年西安的春芽,当时就是我们是在一个丰庆公园的一个岛上做的,感觉特别的棒。那次后,就埋下了一些种子。这一次,Happening走进西安,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这个酝酿了两年的秋收估计会更丰盛,我们西安的小伙伴也是特别的尽心尽力,刘倩、文静、晖姐等,包括来自周边成都的小伙伴们,大家都在尽力的去促成这件事情的发生。所以,我对西安的Happening充满了期待。
佳禾:今年将是我第一次参加Happening, 我大学上铺就是西安人,让我也对这个城市的印象特别的好,越来越期待今年的西安之行了,期待这场跨界思考对话、互相启发会的盛会。
8
当掌旗人遇见点灯人
Q
佳禾:上面梅子老师也讲到了场地很难找,除了场地,在Happening的筹办共建的过程中,梅子老师或VTC社群会遇到哪些挑战呢?又是如何克服的?
梅子:你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2017年Happening前跟老潘的对话。我发现,做这种一二百人大会其实并不容易,除了要有坚定的方向、内心的动力外,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去思考。
每一届害怕做之前,都会有一个给我点灯的人,有所启示的一个人。
第一届做的时候还算比较顺畅,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社群联合做,做的人也都是志愿者。大家在社群都知道志愿者的节奏,不如我们在企业里,能去控制的那个节奏。那会儿,我刚刚辞职,对于管理机制,会很在意效率。
当时我们的其中一个召集人小伟,跟我讲:其实不用特别的焦虑,第一场地有了,第二流程也有了,第三无非就是人。只要在社群里,把我们在做什么这种消息放出去,,人自然就会来。
他作为第一次的点灯人,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只需要把事儿做好,该来的人就会来。第一场做的非常漂亮。很多人来到了现场,很多做视觉的小伙伴都过来义务的去支持。
三年过去后,在帮忙筹建另一个大会时,我坐在角落里时听一个人讲,“我参加过最好的有体验,有参与,有分享,非常的开放和互动的大会就是VTC的Happening”。
第一次的Happening是在完全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知道情况下,做下来的,还得到大家的认可,很有成就感。
第二届Happening是在杭州,去之前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纠结。因有很多社群小伙伴都在一起去做这件事情,我就会纠结,我的角色是什么。既然是联合共创,是不是我就不要过多的参与,让它自然发生,总之,感觉自己的力量不知道怎么发挥。
那时,有幸在上海跟老潘有一次对话。老潘话不多,当时他提到一句,他说:“梅子,你就是掌旗人,视觉领域的掌旗人。你只要撑起这个旗,大家一定会受到感召并去做。只要你的旗帜够清晰、够高、举得够坚定,大家都能够感觉到,就会一起往前走的。”
老潘的这句话,给了我特别大的鼓舞。让我联合社群去创办Happening时,更坚定走好自己的路,没有了太多的顾虑和担心,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今年我们对于Happening的定义、过去和未来的定位、召集人机制,都非常清晰了。以前我们会比较清高,跟大家去谈很多或发一些邀请,不想去做连接的工作或者刻意的事情,但现在做起来就特别顺畅和自然,为什么呢?
可能就是这个旗帜,越来越鲜明。在自己心里、社会和各社群间都更清晰了。当它脱离了个人气质,可能就是一面更大的旗帜,有了更大的推动力在里面。
所以,今年一切都特别顺畅,大家一拍即合,一呼即应。和敏姐一个电话通下来感觉特别心有灵犀,以及和小熊的沟通、北京敏捷社区的沟通、还有教练阿英,Pad等很多个社群。西安Happening会到多少人我不太确定,但我确定的是对话质量一定会很高,而且通过这些社群的连接,未来一定会更好。
佳禾:准备足够好,然后去发声,旗帜更鲜明,更高,更有力量。看起来都不是解决问题和挑战,都是在前进的路上走到了另一个维度,回头问题就解决了。
嗯,相信大家对未来都有足够的感知,感知推动共鸣,我们只是在某个时间点举起了旗子。
9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Q
佳禾:做了这么多次大会、视觉思维的传播等等,对于梅子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是从何而来的呢?
梅子: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在解锁每一个问题的同时,无疑就是打开了人生的礼物,
而这些问题的来源就是行动,没有行动无法推动改变,改变的过程,总是不会一帆风顺。改变是新旧交替的张力,改变推动进步,持续行动让改变发生。在冲突矛盾问题中得到成长的洗礼,这是终身学习者最大的馈赠,谢谢大家的陪伴。
也很开心在西安Happening的行动中,可以一起参与。
Q
佳禾:最后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关于Happening或者VTC,有没有分享给大家的一句话的内容,
梅子:跨界共创,沟通无界;
视觉♾,链接♾……
发生在西安 Happening
走进10月19日-20日 HAPPENING
点击下图了解活动详情
特别感谢:WorkFace成都社群
WorkFace 是一个分布式自治组织的创业者社群(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创立于 2012年8 月,以“所有人服务所有人,所有人向所有人学习,所有人支持所有人”致力于在社会场域打造创业生态系统,成为了最具有影响力的创业者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