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亲身体验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很难精确把握他们的所需、所盼。”说起自己为什么会关注养老,来自民进界的市政协委员、民进清华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民进北京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赵超认为是大势所趋。
在关于“推动北京养老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设计研发服务平台建设”的提案中,他提到了智能化高水平养老设施分配不均和创新型智能化养老产品与服务缺乏这两个问题。对此,赵超解释说,在当下的养老市场中,有些包含智能化元素的产品并不能真正解老年人之急难,究其原因就是设计者没能共情。 沉浸感、共情,是赵超分析养老产品、服务体系时的两条重要标准。在履职中,他发现有些养老产品其实只是靠声控实现某些指令,而无法帮助老人安全起身、移动。然而,很多老年人恰恰是在运动过程中摔跤,导致出现意外。 随着研究的深入,赵超发现依靠单一产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亟须建设适老化产品与服务设计研发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借助多学科交叉,以智能产品和信息系统为载体,提升适老化设计水平和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深度融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展开全面深入的智慧健康养老新产品、新服务、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设计研发。”他说。 他还建议,以适老化设计研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将北京养老产业定位打造成产业链上游的创新源发基地,促进完善智能化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智能+养老”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银发族’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设计出好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不但能够帮助现在的人老有所养,也能为养老这个社会问题探索出可复制的解决方案。”赵超说。转自:北京日报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