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美行加人3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物道精致生活 Author 中国精致生活
美行加人 - ARTLIVE -
物道精致生活(ID:wudaojieqi)
又到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里装载的是什么?是历史遗迹,是文化记忆,是消亡物体。
而莫高窟,终究有一天也会成为博物馆的一份子。
因为这个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死去。
我们把视野从屏幕拉到西北大漠。
图片|风未眠-摄
三危沙山下,大泉河谷旁,风沙漫漫的深处,沉睡着一个千年的世界。
从公元366年僧人乐尊开凿的第一口洞窟开始。
这一千六百多年里,莫高窟淡褪了红绿鲜艳的颜料,剥蚀了崇高宏伟的佛雕,坍圮了一个个窟门又散落了一卷卷经书。
沉默了千年,却在它被唤醒那一刻,即迈向了消亡的命运。
120年前敦煌消亡的开始
The Beginning of Dunhuang's Death
当王道士发现藏经洞时,它已经沉睡了900年。
九百年,足够风沙把千窟万洞风化成断壁残垣,足够让世人把它遗忘于历史洪流。
直到王道士的出现,一切就变了。
王道士原名王圆篆,本来是一个稍微懂点文字的农民,后来逃难来这当了道士。
他来到敦煌时,这个地方掩于风沙,香火冷落,王道士清理积沙,招募资金修复洞窟,一个人默默做着这些事情。
1900年的初夏,一件事打破了宁静。当时王道士的助手在16窟吸旱烟,完了往墙上磕烟袋时发现壁画中有回音,于是告诉王道士。二人趁着月黑风高夜扒开了壁画。
从这一刻起,敦煌开始了它历时百年的死亡。
壁画后面是个小房间,堆满万卷经书文物。一浩瀚的佛教世界就赤裸裸地展现在世界面前,无数猎手觊觎着它。
第一个来的是英国人斯坦因,他假装成唐玄奘的信徒,骗取王圆禄的信任,用200两银子买到经书、图画、刺绣等9000多件,装了满满29大箱。
第二个是法国人伯希和,跟斯坦因不同的是,他精通汉语,精挑细选了最精华的6000卷古书经文经典,装了整整十大车。而这一切,不过是花了他500两银子。
▲ 伯希和在藏经洞中翻检经卷
之后日本人来过,俄国人来过,美国人来过......
装满文物的大车,从西北驶向海外,轮子轧着大漠,吱嘎吱嘎地留下了莫高窟的阵痛。
季羡林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
没错,不仅敦煌学在国外,最好的敦煌文物也在国外。
世上最早有纪年的雕版《金刚经》,生于中国,活在英国。
▲ 雕版印刷《金刚经》 大英博物馆 藏
世上最多星数的中古星图《敦煌星图甲本》,生于中国,活在英国。
世上最大的绢画《药师净土变相图》,生于中国,活在英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唐代《药师净土变相图》伦敦大英博物馆 藏
世上最早的佛经目录《众经别录》,生于中国,活在法国。
世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生于中国,活在法国。
世上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图》,生于中国,活在法国。
……
你,是否感到灵魂阵痛?
▲ 《三界九地之图》法国国家图书馆收 藏
后人说,敦煌文物藏在英国的最多最好,藏在法国的最精最良。
只有藏在中国的,最散最乱。
43年里敦煌一点点死去
Dunhuang died little by little
直到1943年常书鸿来到敦煌前,43年里,敦煌每次死去一点点,寂寂无闻,悄然无息。
那些优美壁画,在风沙与盐碱侵蚀下,慢慢剥蚀当年的旖旎。
修复师李云鹤记得他第一次来敦煌的场景:
塑像东倒西歪,断肢残体,露出胎体中的麦秆,壁画褪色剥落,一碰就唰唰掉落。有时甚至会从头顶砸下几平米的壁画,数不尽的小块壁画经常像雪花一般飘落。
世上一些美,我们尚且来不及看一眼,便埋葬黄沙中。
高尔泰说:“历年来此牧驼、砍柴、赶庙会的人来来往往,拴驴饮马、停车过夜,磕磕碰碰,撞断塑像一根手指或者一条臂膀,磨掉壁画上一只眼睛或一张面孔之类的事,从来没人过问。”
比自然侵蚀更可怕的,是人心的漠视与贪婪。
1921年,沙俄士兵借住敦煌,走后留下满目疮痍,木质门窗被刀劈斧砍;千佛洞的佛祖被挖掉眼睛,菩萨被划破面容;壁画处留下俄文名字;他们架起锅灶,熏黑了壁画,烧脆了佛塑。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来到敦煌,也打起了壁画的主意。他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剥离了唐代精品壁画26块,一共32006平方厘米;锯下一尊半跪式供养菩萨像一身,以及北魏彩塑飞天。
这些剥离的壁画被带到美国,但没修复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客死他乡了。
1908年,曾有外国人拍过许多莫高窟的照片,2011年,国内也有人专程拍摄了对比照,我们能够看到人类和自然在上面留下的痕迹。
那些消失的壁画,就永远只能存在于看过的人记忆里了。
100年后敦煌或将消失
Dunhuang may disappear
后来,有人一直在风沙洗礼处,修复敦煌的信仰。
所谓修复,难以如初,多少会留下遗憾。
常书鸿,敦煌守护者,他忍受着大泉河的苦咸水,大漠的风沙,甚至遭遇妻子与人私奔,家庭破碎的结局。带着研究所的同事,治理风沙,修整围墙、维护洞窟、请求物资,一生和敦煌紧紧纠缠在一起,耗尽青春、爱情、家庭甚至生命。
敦煌终于不再流浪,但常书鸿毕竟来得太迟。
▲ 1979年 常书鸿和妻子李承仙在敦煌
今年82岁的樊锦诗,被人称为敦煌的女儿,她走得比前辈更远。
她把洞窟数字化,每一窟,每尊佛,每副画,都留下数字的痕迹。洞窟摄影、球幕电影、数据留存,一做便是20年。
现在,我们如果去莫高窟,就可以在一个圆形的庞大的影院里,看到360°环绕的壁画电影;我们可以云游敦煌,免费地看到一幅幅高清的壁画,甚至动画剧。
他们终究没辜负满山大佛700多双眼睛的期许。
可即便是如此,修复的壁画绝不会重现旖旎温润,数字化的壁画也不如亲临其境。
我们曾切身看到壁画里衣带当风的飞天,梦幻的极乐净土。后世子孙将永远只能在课本里听老师指指点点,观看数字影像,却永远抵达不了真实。
美之所以震撼,大多是因为都有遗憾。
这个遗憾,是樊锦诗说的那句话:
“没有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莫高窟的最终结局是不断损毁。”
记得去年游莫高窟时,疑惑于为何每个窟只能停留短短几分钟。
讲解员解释:石窟狭小,人数众多,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让温度湿度变高,加速壁画的发霉、剥落和褪色。
我们每呼吸一次,就是对壁画的一次破坏。
出来后内心十分纠结,因为我看到一个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涌进狭小的洞窟,窟里优美的飞天和崇高的塑像,让他们心生历史的厚重与唏嘘。
但我又分明看到了,那二氧化碳正在慢慢渗入壁画,听到来自北魏盛唐的控诉。
我希望你去,又不希望你去。
有专家预估过,无论如何,未来50年到100年内,莫高窟或将湮没黄沙中。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消亡,注定是敦煌逃不掉的命数了。
▲ 反弹琵琶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
我们每呼吸一次,就是对壁画的一次破坏
而我们每转发一次,就能让更多人关注
也是对壁画一次无声的守护
— END —
“物道精致生活”
很棒
每晚7点
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
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
跟着物道,把日子过成诗
-版权声明-
©️
首发┃最全收集迈阿密26个超豪!全球顶级建筑、室内设计大师名利场【看见设计351】
扎哈全程主导遗作X迪拜新地标全公开!样板房超炫【看见设计350】
全球开发商合作 | 设计公司传播 | 国际家居品牌合作
奢侈品机构合作 | 国际游学 | 置业顶豪
新艺术生活推行者 | 艺术介入规划/设计
Global developer cooperation | Design company cooperation | International Home brand cooperation| Luxury agency cooperation | International Study tours | Luxury Property Investment | New Art Life Promoter | Art Intervention Planning / Design
▼
全球奢侈地产
GLOBAL LUXURY ESTATE
#BY MEIHENG INVESTMENT AGENCYVIEW#
全球豪宅趋势与生活方式专注豪界研究整合奢界资源17年研究数据全球奢侈地产世界顶豪配置富豪生活方式城市文化艺术的格调平台
欢迎商务合作与品牌投放请在客服联系
HERETHE MOST INTELLIGENT LIFE
- MEIHENG Investment Agency Welcome to business negot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