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佃介眉画笔下的花卉蔬果

新年快乐



       佃介眉于1916年前后作《花卉蔬果册》,画家乡蔬果、花卉41样;1968年复为友作《山水、瓜果册页》(其中山水只有两页)。这两本册页,集中了佃介眉蔬果、花卉的大部分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他的蔬果、花卉的代表作。








从题材选择

看佃介眉的审美情趣

    


       佃介眉的这两本画册,严格来说,只是蔬果类题材而并非花卉类题材。虽说里边也有花卉,如菊花、牡丹之类,但其重点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蔬菜,这类题材在传统绘画中是极其罕见的。即便有,也只是偶尔一两种,一段藕、一串葡萄、几个桃罢了,而且这些蔬果并不是画幅的主形象,往往是一种陪衬或点缀。


       以恽南田为首的常州派,虽说以写生传神为画旨,但画以花卉为多,大多是些名花贵品,也不画青菜萝卜之类。真正将生活中常用的蔬果入画的要数齐白石,他的画中有农村中常见的大白菜、红辣椒、也有芋叶、红萝卜、蘑菇、南瓜、玉米等真正意义上的蔬果。这种农民题材、民间题材曾被人讥为“野狐禅”大雅之堂,然而正是这些题材让齐白石的作品获得了大众化、民族化的美誉。题材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审美观念的驱使,对佃介眉的蔬果题材亦应这样看待。









蔬果题材反映了

佃介眉对潮州物产文化的深情

    


       佃介眉选择数十种潮州地产的花卉蔬果作为创作的题材,反映了他对潮州物产文化的深情。客寓羊城的潮州籍画家罗宗海看到佃介眉1968年的花果册后欣然题辞说:“有幸拜读介眉前辈册页,甚喜,画作洋溢着对潮州物产文化的深情厚意,引人思乡不已。”这是深契佃介眉创作心理的知己心音。

       佃介眉是土生土长的潮州人,一辈子也未走出潮汕,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蔬一果都充满着深情。这种深情是源于对家乡物产文化的深刻了解,对养育他的家乡蔬果的感激之情。他曾写过一首《酱油》的诗,可增强对家乡物产文化的理解:

豆豉尽知可制油,开元未许人间优。
人间意许无堪上,妙法当知未易求。
佳肴若非此味调,郇厨纵是亦虚骄。
禅家竟有物称隽,自力更生伎术超。
牛后何须鸡口争,原来手美自铮铮。
厦门转眼成前事,头地愿毋次第更。

(注:厦门酱油曾营他国,争讼判次者自勉。归客为余言)




       潮州酱油是开元寺僧的发明创造,故此诗为《开元十咏》之一,从酱油官司看物产文化意义,佃介眉诗笔的文化底气可谓十足,所以他的画笔画四十多种家乡的特产,确实是从心底涌出的对家乡的挚爱。

      不管是鲜活的荔枝、香蕉,晶莹透亮的葡萄、枇杷,还是带着泥土气息的山笋、红薯,它们都是潮州的物产,佃介眉与之日日相伴的生活必需品。仙洲的白韭、郭陇的银鱼,味美色鲜,上等佳肴,成为潮州人餐桌上的骄傲。佃介眉的诗友蔡狂父跋《蔬果册》云:

佃翁知我榼生尘,过饷携多乡土春。
健尚如初年自永,摹之即久画常新。
郁苍使气虽当别,秀润评言合最真。
归去即令坡老觉,未应便许作潮人。




       苏轼贬岭南后,吃到荔枝后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之句,若他能吃到见到佃介眉笔下的潮州物产,也会“便许作潮人”。这称赞佃介眉的画好,但也可以看出佃介眉对家乡的物产是有深厚感情的。








农家蔬果的清新、
朴厚乃至野趣,
成为佃介眉蔬果题材
内在心理驱动力。


佃介眉的蔬果画独开一面,

传达的活色生香

让人久久品味。







莞城美术馆与您共度新春佳节




以上文字节选于文章
《活色生香神自清——佃介眉的<花卉蔬果册>》


编辑 / 何香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