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穷毕生心力,守洞庭安澜:致敬“时代楷模”余元君同志

今古传奇传媒 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2020-08-23


“榜样的力量”系列第5期:余元君


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他奋斗一生的目标,更是无数水利人肩负的使命。





八百里洞庭,家连着堤,堤连着垸,垸连着河,河湖相连,水天一色,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湖区人民。


余元君,就是这万千洞庭湖区人民中的一个。


生在洞庭湖、长在洞庭湖、求学归来又工作在洞庭湖——余元君对这片湖水爱得深沉。


工作25年,余元君走遍洞庭湖的每一条水系、每一段堤防、每一个垸子,为洞庭治水殚精竭虑,把仅46岁的生命也融入了浩渺洞庭。



余元君同志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水利工作者,是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守护一江碧水”嘱托的先锋模范。


2019年8月9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和弘扬其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追授余元君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少时燃起的初心:

你去干三峡,我去搞洞庭,都是广阔天地!


1972年,余元君出生在西洞庭尾闾道水河畔一个清贫农家。彼时,洞庭湖十年九涝,这一带的人民久受水患之苦。目睹了家乡年复一年的洪涝旱灾,治理洞庭湖便成了余元君扎根在心的情怀。


余元君的祖宅


“在澧水河畔,随着河水的涨落,我悄悄地做起一个关于水的梦。”余元君在早期的一份自传中这样写道。


“1990年,适逢家乡大旱,庄稼无收,深感中国农业靠天吃饭之原始落后,高考第一志愿便是天津大学水利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


余元君和他早期手写的自传


大学校园里的余元君,正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年纪。他曾怀着对水利事业的一腔热血,同室友们聊起未来:“我志在专业技术,要当专家,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你去干三峡,我去搞洞庭,都是广阔天地。


余元君2010年调研藕池河


余元君不止坚定,更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喜欢挑战高难度。


大学毕业设计时,余元君是唯一一个选择用计算机编程做拱坝应力分析课题的学生。指导老师戚教授甚至这样“提醒”:这么难的课题,你很有可能完不成毕不了业。下定决心的余元君并没有被老师的“提醒”吓退,每天从食堂带两个馒头去机房做设计,一做就是一天,最终获得91分的优异成绩。



作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余元君本有机会顺理成章的留在大城市工作,但他还是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洞庭湖。


毕业前夕,余元君去看望曾鼓励并资助他上大学的琴国佑老师,对老师说:“老师,当初你要我走出穷山沟,我出去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可家乡还是老样子,山不青,水不绿,人不富,我心里难受。”



就这样,余元君回到了湖南,进入水利厅工作。一场负重行远的跋涉在洞庭湖开始了。



“洞庭人”的守望:

用双脚丈量洞庭湖,用双手绘制洞庭湖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洞庭。


洞庭湖水系水情之复杂、洪涝灾害之频繁、治理任务之艰巨,国内少见。省洞工局副局长向朝晖回忆,为了解洞庭湖,刚开始,余元君经常跑到他的办公室里来查看资料,讨论问题。每次出差,都带着《湖南省洞庭湖区堤垸图集》《认识洞庭湖》等工具书,在图上做一个个标记,在笔记本上记录一段段文字。



从1996年开始,余元君从参与规划工作起步,迅速成长为洞庭湖整体规划的领衔人,洞庭湖治理这个世界性难题时刻压在余元君的肩上。如何治理、哪个方案最优、成果如何审定……反反复复,思深忧远,余元君付出了所有精力,洞庭湖整体治理目标的制定、治理方案的比选、治理成果的审定都是在余元君的主导下完成的。


余元君微信朋友圈截图


25年来,9000多个日日夜夜,余元君踏遍了洞庭湖3471公里一线防洪大堤、226个大小堤垸,归纳整理的电子资料超过1000个G,凭一支笔、一页纸,就能勾勒出洞庭湖不同区域的水系图、工程分布图……他逐渐成为“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整理完成的《洞庭湖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适用文件汇编》,被大家誉为“洞庭宝典”。



最后一次党课上,余元君对水利厅的年轻人说:“老一辈洞庭人,骑单车、划小船,用双脚丈量洞庭湖,用双手绘制洞庭湖。”以此来勉励青年人不要忘记老一辈人治理洞庭湖的初心。


“时刻记着, 我们是‘洞庭人’,要为洞庭湖谋长远。余元君如是说。



廉洁正派的共产党员: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规矩和干净,是人们对余元君为人最重要的评价,规矩得近乎刻板,干净得有些“无情”。


“我们管理上亿的资金,管的是国计民生的大事,用好每一分钱,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是余元君常说的一句话。


知易行难,很多人都难以抵御心中的欲望最终种下恶果。但余元君“常在湖边走”,却从来没有“湿过鞋”。


2018年9月22日至23日,中秋节放假期间,余元君通过网络就项目破堤后续工作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进行指导。


“项目给谁做不是做,保证质量一样、价钱一样。”亲戚中总有想借东风的人,但只要跟余元君提及工程项目,余元君都是断然拒绝:“扯这个事,免谈!”


作为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的总工程师,余元君主持了数百个项目的技术评审和招投标工作,经手的合同资金上百亿。他的一个表态、一个签字,便意味着数额不菲真金白银的投入。但余元君坚守底线、守身如玉,从未有一例违反党风廉政规定的举报和负面反映。



余元君殉职时,他的公文包里除了笔记本外,还有一个党费证,记录停留在2018年12月,最后一笔党费“69元”。党费证随身携带,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和风范,他也时刻牢记在心。


入党17年,余元君始终以干净干事的清廉作风和不管大事小事都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而著称。


去年国庆节后,余元君母亲去世。治丧期间,村里人好生奇怪,“怎么没看见元君的领导和同事们过来?”他解释说:“有规矩呀。共产党员干什么事,都要讲规矩!”就这样,他母亲的葬礼除了亲人和邻居外,只有他一个老同学参加。


余元君的祖宅


余元君的侄儿余淼,也效仿他学习水利专业,但在一家水利施工企业工作5年后,仍然还是临时工,本来余元君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他硬是没开口。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余元君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工程师的浪漫:

带你去看洞庭湖,游都江堰


在妻子黄宇眼里,余元君是个很浪漫的人。当年还特别花心思地去追媳妇,每天下班后都陪媳妇吃饭、逛街。后来妻子才知道,余元君分秒必争,晚上送她回家后,还经常赶回办公室“开夜车”。



婚后,他越来越忙,陪不了妻子。2003年,结婚两周年纪念日,他突然说:“老婆,我带你出去走走吧。”


他带着媳妇去了常德,租了一艘船,游洞庭湖。


在船上,他对着妻子滔滔不绝地介绍他的洞庭湖:这是什么湖,那是什么堤、哪一年修的、多宽、多深,许多数据都是脱口而出。妻子发现,他讲得特别自豪,整个人神采奕奕,眼睛放着光。以前妻子还会抱怨丈夫工作忙,但就在那天,妻子什么都理解了。



2018年8月,一家三口唯一一次出远门旅行,特意去了成都都江堰。余元君说,“都江堰修建两千多年了,还在正常发挥作用,是真正的精品工程,洞庭湖的工程也要像都江堰一样修成精品。



世间最动人的告白,不过是余生漫长的陪伴,可如今徒留妻子那句来不及说出的“我爱你”。


他是洞庭湖的儿子,一生治湖,保三湘四水安澜——他做到了,可他却没做到和妻儿相守一生。他正给儿子编的奥数辅导书不可能完成了……生命定格在尚未完成的那一瞬间。



未完待续的梦想:

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


余元君为“治水兴湘”的梦想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9年1月19日,余元君在洞庭湖区钱粮湖垸分洪闸工程建设工地现场办公时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6岁。


洞庭之子,魂归洞庭。


余元君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彼时,汛期将来,洞庭湖蓄滞洪区建设的进展关系着数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整个洞庭湖区乃至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为了具体研究加快蓄洪区安全建设的有关事宜,余元君深入君山等地,却不想在连日超负荷工作后,一阵剧烈心绞痛,将这个作息表里从来没有“午休”两个字的“铁人”击倒。


余元君最后三天工作路线


从不午休的余元君,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躺着,要得。”


“元君太累了。”湖南省洞工局局长沈新平说,工作25年,余元君至少有一半时间是在洞庭湖度过的。


其实,余元君还有一个“数字洞庭”的梦想,希望通过全面的数字化升级,建设人水和谐的洞庭湖。关于“数字洞庭”,他已经编写了一本厚厚的建设规划,却没有机会去亲手实现了。


守护青山绿水25载。想必余元君有遗憾,但并不后悔,因为他曾语气铿锵:“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



人民不会忘记:

治水半生潇湘地,一山一水总关情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这一世,他初心为水利,终身献洞庭。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他奋斗一生的目标,更是无数水利人肩负的使命。


余元君获得的奖章(部分)


就是这样一种责任担当,让他扎根洞庭,奔赴基层,了却潇湘水患事,赢得一湖四水之清波。2019年8月5日,在《时代楷模发布厅》录制现场,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颁发奖章和证书,由余元君的妻子黄宇代领。魂归洞庭,星落君山,他留下“忠诚、干净、担当”的佳话,今生未了的水利情缘,只有来生再续!


 • end • 

本文内容资料来源时代楷模发布厅、中国文明网、华声在线等,图片来自网络,有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整理而成,仅供分享交流使用。

“榜样的力量”系列文章


1、前方后方,都是英雄:致敬“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


2、不忘初心担使命,不负信仰就芳华——追记第一书记黄文秀”


3、铮铮誓言,英雄无悔:致敬“扫雷英雄”杜富国同志


4、雪线邮路三十载,“英雄信使”的坚守:致敬“时代楷模”其美多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