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李建成在建唐中的作用

2017-02-23 李英祥 古籍

唐高祖李渊及其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承隋未大乱之际,密运宏图,起兵太原入据关中,东征西讨,南略北伐,扫平群雄,收拾天下残破局面,建立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的唐王朝。在唐王朝的建立过程中,由于禀承唐太宗之意修改的唐国史的有意贬低和歪曲,以及新旧《唐书》的照抄衍误及司马光维护正统等因素,李渊和李世民的功绩被史家赞誉并高度评价,而李建成的作用却绝少记载,甚至被贬得一无是处。如《旧唐书》说李世民是太原起兵的“首谋”和“劝举义兵”的人物[1];而李建成则是“并不预谋,建立以来,又无功德”。[2]《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更是极力美化李世民,丑化李建成,“高祖起兵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3]“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4]李建成“荒色嗜酒,畋猎无度”,[5]“以庸劣居其右,”[6]。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四库全书总目》作者所说:“抑或贞观十七年敬播、房玄龄、许敬宗等所修《高祖实录》欲以劝业之功独归太宗,不能无所润色也”。[7]为了重新展示李建成的本来面目,本文意就李建成在建唐中的作用做一评价,以求教于史学界。


一、李建成是李渊反隋活动的协谋者和组织者


关于太原起兵,李渊为首谋已有多文论及,故不多叙。对李建成,我们可以从留下来的不多的历史资料中来分析他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李渊密谋反隋思想萌于大业九年,这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当时迅猛发展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其标志是大贵族杨素之子杨玄感黎阳起兵反隋。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开始为其前途寻找出路。二是李渊亦是贵族后代,又握有关右十三郡兵,还应当时“李氏当为天下”[8]谶语,受到隋炀帝的猜忌,史载“帝以渊相表奇异,又名应图谶,忌之”。[9]这就是李渊反隋的历史背景。但由于时机不成熟,只好表面沉湎,庸碌以掩其心。史称李渊“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10]“密运雄图。”[11]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密谋反隋非常谨慎,范围不会很大,做为助手和参谋,最可靠并有成效的莫过于其子。当时李建成已25岁,值至大业十二年留在河东前,长期跟随李渊,深受李渊的影响,既有青年人刚健有为的个性,又有深沉、宽容的品性,史称他“任性直率,宽仁容众”,[12]这一点同李渊是一致的,可以成为李渊的得力助手,李建成对当时的形势和李渊的处境是了解的。这以太原起兵后李建成与李渊的对话可以证明,李建成说:“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13]因此,让李建成组织活动李渊是放心的,况且当时李世民年仅16岁,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李渊不会抛开李建成而独同李世民密谋,对于谋划,结纳人士等,李渊又怎能不让李建成参与呢?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言:“至前此蓄谋叛隋,则二人(建成、元吉)亦不能不与也”。[14]当时,李氏宗族习武之风培养了李建成的政治军事才能,对于关系身家安危的大事,他也不会无动于衷的。因此,李建成是李渊反隋活动的知情者、协谋者,是可信的。


李渊密谋反隋,在太原起兵前,有两个基地:一个是太原,由他和李世民共同组织;一个是河东,由李建成独立进行活动。


这样安排,李渊是有深刻用意的:一方面,太原是他的根基地,起兵要在这里进行,而世民政治经验不成熟,要加以培养,正如王夫之所说:“人谓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有以折英雄之躁妄,绥民志於来苏”,[15]“高祖坚忍自持,姑且听之而以静镇之也”。[16]另一方面,河东是军事重镇,是通往关中的要地,大业十一年李渊曾在此讨捕农民军,有一定的政治基础,史称:“河东以来,兵马仍令帝(李渊)征发”。[17]而且李渊许多亲属在关中,河东处于太原和长安之间,如果在河东进行组织活动,既可以接纳关中豪杰,有利于夺取关中,又可以响应太原互相呼应。


由于李建成“性宽简”,[18]“颇仁厚”,[19]性格稳重,让他独立进行活动,李渊是放心的,所以大业十二年时,李渊让李建成以照顾家属为名“於河东潜结英俊”。[20]同时,又让当地很有名望的人物任guàn@①协助他,以掩盖李建成的活动。


大业十三年,是起兵的关键时期,李渊加紧起义准备“仍命皇太子於河东潜结英俊,秦王於晋阳密招豪友,”[21]。一个“仍”字,说明李建成一直是在李渊的指使下进行起兵的组织活动的。李建成倾财赈施,广泛接交,招揽了许多人才,为起兵准备了力量,表现了较出色的组织才能。史称“太子及王(世民),俱禀圣略,倾财赈施,卑身下士,……,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偿云倦。”[22]由于李建成以礼相待,倾身相交,“故得士庶之欢心,无不至者。”[23]尤其是河东人士争相加入起兵行列,史载“河东水滨居人,竞进舟楫,不谋而至,前后数百人。[24]”


正因为李建成的出色活动,太原起兵前,李渊一面叮嘱李世民“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25];一面“遣密使往蒲州,催追皇太子等。[26]”当李建成赶赴太原参加起兵时,李渊异常高兴,据史载“太子与齐王(元吉)至自河东,帝欢甚。[27]。马上让他担负统领军队的重任。


总之,从大业九年李渊密谋反隋到大业十三年太原起兵,李建成一直是协谋者和组织者之一,是李渊的得力助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对此,王夫之的评论有一定的客观性:“太原之起,虽由秦王,而建成分将以响长安,功虽不逮,固协谋而戮力与偕矣。[28]”因此,说太原起兵李建成无大功是错误的,仅凭贞观国史即抹杀其贡献是不确切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言:“谓高祖起兵,太宗有大力焉则可,谓其纯出太宗则诬矣。”[29]


二、李建成是建唐军事战争的指挥者


唐朝天下是马上得之,李建成从太原起兵,至唐朝建立,为领兵主将,任左军统帅,他指挥的几次战役,表现了较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做出了较大贡献,为此,我们加以分析评论。


(一)夺取西河之战。西河临近太原,是进军关中的第一关口,由隋将高德儒率兵拒守。由于李渊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四面是敌,再加上士兵缺乏训练,军事上不占优势,此次战役是起兵后一次大战,对士气影响很大;李渊把此战提到关系唐业成败的地步,他说:“士马尚少,要资经略……,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若克西河,帝业成矣。[30]”为此,把重任交给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并说:“西河绕山之路,当吾通行,不得留之。”[31]足见李渊对李建成才能的信任,他还勉励说:“先以此郡,观尔所为。人具尔瞻,咸宜勉力。”[32]


为了迅速攻取西河,李建成进行认真准备,周密部署:一是制订军法,整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史载“大郎(建成)等虑其不攻,以军法为言。[33]”他向李渊表示:“如或有违,请先军法。”[34]做到军纪严明,“三军闻者,人皆自肃,兵向西河。[35]”二是进行严密的战役部署,李建成兵临西河,亲自察看地形,做好攻击准备,史称“风尘警急,身即前行,”[36]“大郎、二郎不甲,亲往喻之,[37]”三是与士兵同甘共苦,激发了士兵的勇气。史载李建成“一同义士,等其甘苦,齐其休息,[38]”使将士受到鼓舞,军心大振,“於是将士见而感悦,人百其勇。”[39]


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力,将士奋勇争先,“众皆争上。”[40]一举攻克西河,前后仅用9天,初师告捷。李渊非常高兴:“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41]李建成因功被封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


(二)智取霍邑之战。霍邑北临汾水,东靠霍太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险要关口,扼守此地的宋老生两万精兵十分强悍,“自许堪当劲敌”,同守卫河东的屈突通遥相呼应,构成犄角之势,以阻李渊。当时唐军四面强敌环绕:北有骠悍的突厥,虎视太原;东有强大的李密瓦岗军欲取长安;西有薛举的西凉兵垂涎关中。严竣的形势使李渊必须速取霍邑,否则会失去进入关中的有利时机,因为当时隋朝大军正与中原农民军激战,关中防御空虚,一旦李密大军西进,对李渊是十分不利的。


正当李渊欲攻取霍邑时,忽然传来刘武周引突厥袭击太原的消息,一旦失掉太原,将使李渊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这使一向沉着冷静的李渊十分着急,其内部分成两派:一派以裴寂为首,主张还救太原;一派以李建成、李世民为首,主张坚持进攻,乘胜进军。


在这关键时刻,能否对局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做到知己知彼,将关系到唐军的前途。李建成、李世民的主张是建立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的。他们首先分析了敌人的矛盾,指出:“武周位极而志满,突厥少信而贪利,外虽相符,内实相猜。突厥必欲远离太原,宁肯近亡马邑,武周悉其此势,必未同谋。[42]”因此裴寂意见是不可取的,接着指出了退却的严重后果是人心涣散,不攻自破。“今若却还,诸军不知其故,更相恐动,必有变生……。於是突厥、武周不谋而至;老生、屈突通追奔竞来,进阙图南,退穷自北。还无所入,往无所之。[43]”李建成针对敌人弱点和自己的优点,表现了战胜敌人的决心和勇气,他说:“今来禾菽被野,人马无忧,坐足有粮,行即得众。李密恋于仓米,未遑运略;老生轻躁,破之不疑。定业取威,在兹一举。……。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由于李建成等的分析细致,决断坚决,使李渊下定决心,他说:“尔谋得之,吾其决矣。”[45]


李建成根据宋老生性情急躁“勇而无智”、[46]“且内部猜忌的弱点,即“群小相猜,”[47]决定采取智取的方法,他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诱敌出战,利用阵前辱骂、轻骑挑斗和自行退却等手段,引敌出来;二是利用精骑断其退路,前后夹击。结果大败宋老生军,斩宋老生于阵前,一举攻克霍邑。这一战震慑住了突厥和李密,声威大振。


(三)潼关防御战。夺取霍邑后,李渊内部围绕进军方向产生了战略分歧:以裴寂为首,主张全力进攻河东;以李世民为首,主张全力攻取长安,认为“屈突通自守虏耳,不足为虑。[48]”这两种主张都有不周全之处:首先,裴寂之议不妥,早在起兵之初,薛大鼎曾建议:“请勿攻河东,从龙门直渡,据永丰仓。传檄远近,则足食足兵。既总天府,据百二之所,斯亦拊北扼喉之计。”[49]对此李渊很赞同“深然之。[50]”因此李渊的首要目标是夺取关中,以京师为中心号令天下,而不是夺取河东,因为河东有屈突通精兵固守,号称“能兵”,一旦久攻不下,将坐失取关中良机。当时,李密拥兵十万,其谋士柴孝和曾建议:“明公自简精锐,西袭长安,既克京邑,业固兵强,……传檄而天下定矣。……不早为之,必有先我者,悔无及矣。[51]”李密很赞同:“此诚上策,吾亦思之久矣。[52]”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关键是谁能抢先入关。其次,若按李世民主张,屈突通必从背后攻击,一旦李密大军西进,就有腹背受敌的威胁。于是李渊吸取双方优点,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李世民统领,沿渭河夺取关中各地,迂回包围长安;一路由李建成统领,屯永丰仓,守卫潼关,防御屈突通和李密入关,占据永丰仓粮饷基地,保障李世民顺利夺取关中。


李建成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大败屈突通,保住永丰仓,解除夺取关中后顾之忧,为顺利占领长安打下基础,李渊大喜:“屈突通东行不可,西归无路,……不可为虞矣。”[53]


(四)智破刘黑闼。这是唐朝统一中的最后一次战争,它的胜利为唐初社会稳定打下了基础。


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将,窦建德降唐后,由于唐统治者对降将没有实行安抚政策,加上降将的疑惧心理,激起他们的反抗。武德四年七月,刘黑闼起兵,很快复夺故地。唐统治者先后派李世民、李元吉征讨,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由于实行“悬民处死”的高压政策,民心不稳,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武德五年,刘黑闼再次起兵,声势很大,再夺故地,李建成接受魏征、王珪建议,请令征讨。


由于经历隋末战乱,广大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社会环境,盼望国家安定。窦建德部将刘雅对劝他起兵的人说:“天下已安,乐在丘园为农夫耳。起兵之事,非所愿也。[54]”这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心愿,史载“时天下大定,其(高开道)将士多山东人,思还本土,人心颇离。[55]”因此,如果统治者实行安抚政策,与民休养生息,战乱是可以平息的。李建成吸取以往的教训,接受魏征“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以坐视离散”[56]的建议,改变过去“妻子系虏,欲降无繇”[57]的高压政策,实行宽大安抚政策以争取人心。史载:“建成至,获俘皆抚遣之,百姓欣悦。[58]”为了扩大影响,李建成让被释者互相转告:“若妻子获者,既已释矣。[59]”这一措施起到了争取民心,瓦解斗志的作用,起到了不占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结果刘黑闼部队“众乃散,或缚其渠长降,遂擒黑闼。[60]”这样,不用战成功地解决了河北问题,使唐初社会安定下来。


因此,李建成决不是旧史书描写的“建成残忍,岂主暢之才,[61]”而是有勇有谋的军事统帅,尤其他实行的安抚政策,为唐太宗实行“让步”政策提供了经验。


三、李建成是建唐战略方针的制定者


首先,李建成是建唐战略方针的制订者之一。当时群雄逐鹿,谁能制订正确有效的方针,才可以夺取天下。太原起兵之初,李建成和李世民对李渊提出“废皇帝而立代王,兴义兵以檄郡县,改旗帜以示突厥,师出有名,以辑夷夏”[62]的战略方针,李渊很赞同“众议既同,孤何能易。”[63]从此,唐军打出“义兵”旗号,争取人心,力量迅速发展,史称“自尔以后,义兵日有千余集焉。二旬之间,从得数万。”[64]李渊按这一方针,称唐立国,夺取全国政权。


其次,李建成是唐统一战略方针的制订者之一。李渊攻取长安后,建立唐国号,根据自古以来“立嫡以长”的原则,加上李建成的巨大功绩,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太子是国之储君,需经常留在君主身边,参理朝政,协助君主制订大政方针,于是李建成留居京师,协助李渊处理军国政务。史称“帝欲其习事,乃敕非军国大务听裁决之。”[65]为了培养他的治国才能,李渊还派大臣李纲、郑善国辅助他“与参谋议。”[66]


李唐统治者根据西有薛举,东有王世充、窦建德,北有刘武周、突厥,南有萧铣、李子通的局面,制定了:选固根本,再取关东的战略方针。首先巩固关中地区的统治,然后出关对关东群雄逐个歼灭,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


四、防御突厥,稳定后方


突厥之患,一直是李渊的心腹之患,起兵之初,由于力量弱,不得不笼络突厥,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虽然主要战役是李世民领兵进行的,但这些胜利同李建成抵御突厥,稳定后方,支援前线是分不开的,据史载,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李建成镇蒲州防御突厥;四年三月,李世民与窦建德征战,李建成北伐稽胡;八月李世民征伐刘黑闼,李建成安抚北境。以后又在武德五年、六年、七年多次防御突厥,为唐初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起了作用。


五、礼贤下士,广罗人才


李建成做为唐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广罗人才,善待贤才,在建唐前后,招揽了许多谋臣猛将,为他出谋献策,很多人成为贞观名臣,为贞观之治做出了贡献,如李建成的谋臣魏征在贞观年间以“谏诤之臣”而闻名,李建成“甚礼之”;武将中的冯立在贞观年间“甚有惠政,”被李建成视为心腹“託以心膂”;名臣韦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还有郑善国、李纲等,都受到李建成的优待。以上事例,就是对否定李建成的最好反驳。


综上所述,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是对隋末暴政的否定,是走向和平统一安定的新起点,从而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新的统治秩序,这是历史的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李建成的作用在于鼎助李渊密谋反隋,兴兵建唐,他出谋划策,统兵征伐,他抵御突厥,稳定后方;他礼贤下士,广罗人才,特别是实行怀柔安抚政策,推进了唐朝的建立和统一,起了积极作用,并对贞观政策的实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李建成应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在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注:


[1][11][12][24]《旧唐书·高祖本纪》卷一


[2][61][66]《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卷六十四


[3]《新唐书·太宗本纪》卷二


[4][6][19]《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5][57][58][59][60][65]《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卷七十九


[7]《四库全书总目》


[8][9]《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二


[10][13][17][20][21][22][23][25][26][27][31][32][33][34][35][36][37][38][39][40][41][62][63][64]《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14][29]《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著


[15][16][28]《读通鉴论》卷二十


[18]《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八


[30]《旧唐书·温大雅附大有传》卷六十一


[42][43][44][45][46][47][53]《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


[48][51][52][55][56]《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四,卷一百八十三,卷一百九十


[49][50]《旧唐书·薛大鼎传》卷一百八十五


[54]《旧唐书·刘黑闼传》卷五十五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王加壤去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