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丁坚:《镜花缘》 古籍版本收藏家

2017-06-14 连云港日报 古籍


一部奇书道尽世间万象。《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样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清代文学家李汝珍在我市板浦古镇生活30余年,《镜花缘》从构思、创作、修改到最后定稿均在板浦,连云港与《镜花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今,板浦豪侠名医丁慕韩之孙丁坚,在北京创业之余孜孜不倦地收集古今中外《镜花缘》版本、画册、珍贵书籍300余种,共5000多册,其中多数为绝本、孤本,堪称国内《镜花缘》收藏之最。他从事收藏多年,默默为家乡的《镜花缘》文化研究尽一份心意。


故乡情结令他痴迷古籍收藏


据地方志书《板浦春秋》记载,豪侠名医丁慕韩,精通武术,亦精于医道,尤擅中医内科,极富民族气节,敢于同日本鬼子对抗。后遭迫害,宁愿穷困奔波,绝不低头屈志。


“我没有在板浦生活过,但很喜欢这个小镇。爷爷丁慕韩在镇上开过诊所,主要诊治伤寒,在当地小有名气。”丁坚说,父亲出生在板浦,姑姑就读于海州女子师范学校,那个阶段也是全家人生活最好的时期。后来,爷爷不愿意给日本人看病,得罪了他们,被迫举家出逃,辗转逃到灌云县陡沟乡。丁坚就出生在陡沟,少年时期度过了一段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并没有机会读《镜花缘》一书。“这部书很长一段时间被列为禁书,许多珍贵版本遭到销毁,存世的版本十分稀有。”丁坚回忆道。


审计专业毕业后,丁坚来到北京打拼,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已在北京安家落户,并拥有四家公司。其中,他的中金浩公司是专业从事无形资产评估与研究的一家资深评估机构,曾为爱国者、夏新、步步高、今世缘等国内知名品牌做过评估,称得上是知识产权评估界的翘楚。


与《镜花缘》收藏结缘,来自于一次偶然的寻访。有一次,丁坚回家乡板浦,顺道参观李汝珍纪念馆,吃惊地发现这里虽然庭院深深,翠竹掩映,古色古香,然而馆内的史料却十分稀少,连民国版本的《镜花缘》都找不到。随后,他来到灌云县博物馆,也仅看到几张关于李汝珍的画作。


“这里是文学名著《镜花缘》的诞生地,竟然找不到相关的史籍。”这个现状深深刺痛了丁坚的心,激发了搜集《镜花缘》史料的强烈愿望。此后,丁坚开始关注全国各大古旧书籍拍卖会,成为一名《镜花缘》史料收藏家。


6年前,在山东济南金诺古旧书籍拍卖会上,一套标价8000元的光绪年间刻本《镜花缘》引起了众多藏家关注。这套堪称孤本的珍品也让丁坚兴奋异常,拍卖现场十分火爆,价格一路飙升到2万元,丁坚一路跟进,最终收入囊中。无独有偶,丁坚平时还会关注网上拍卖活动。2011年,他就参加了一次网络连环画拍卖会,两本1964年台湾出版的《镜花缘》连环画册进入他的视野。经过50多次轮番叫价,他最终以1万多元的价格拍下。


锲而不舍觅得20多种清古籍善本


一向理性的丁坚,对《镜花缘》却有着一股澎湃的激情。“不管多少钱,只要是关于《镜花缘》的,我一定出手”。丁坚因工作原因,经常要到全国各地出差,每到一地,总会尽量挤出时间逛当地的旧书市场。遇上《镜花缘》相关书籍,他必倾囊买下。在他的书房里,随处可见各种与《镜花缘》有关的书画作品、年画、日历等,几个大玻璃书橱装满了《镜花缘》相关书籍史料。每次翻开那些书页泛黄、略显破旧的旧版线装书时,丁坚总是小心翼翼,如捧至宝,珍爱之情,溢于言表。这其中,每一本书都凝聚着丁坚对《镜花缘》的深厚感情。



“《镜花缘》清代和民国的版本我都很喜欢,尤其是20多种清刻本,这些古籍善本传承相当清晰。”谈起古籍收藏,丁坚如数家珍。在他的众多收藏中,嘉庆二十二年、道光元年、道光八年光花堂版本、咸丰四年百花香岛版本以及上世纪70年代香港版、台湾版小人书等尤为珍贵,令人爱不释手。比如,咸丰四年百花香岛版本《镜花缘》品相相当不错,书内收版画众多,一图一文整书共有精美绘图近200幅,人物绘图极具芥子园人物画之风格,书品老纸未衬,书中所附人物绣像线条柔和,镌刻精细流畅,人物表情生动,堪称孤本。


每一个版本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次,丁坚在成都逛旧书市,发现一绣像完整本的《镜花缘演义》。从书主人口中得知,这书是他祖孙三代精心收藏的镇店之宝,文革“破四旧”期间,全家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来的。丁坚左缠右磨,店家就是不松口。回到北京后,丁坚仍不死心,多次去电联系,后来终于高价购得。2010年初,北京卓德古旧书拍卖会上,一本《山海经》和一本凌廷堪的《礼经释例》吸引了丁坚的目光。丁坚认为,《山海经》与《镜花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曾任过海州州官的凌廷堪和李汝珍是同时代人。因此他又一路跟拍,最终购得。


“现在这些古籍的价值,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存世太少。”当问起这些年的投入时,丁坚动情地说。


从《镜花缘》古籍收藏到李汝珍研究


在丁坚看来,收藏古籍的过程,也是一个增长知识和见闻的过程。作为一名古籍收藏爱好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如,要了解某个年代出版过什么代表书籍,这个年代的纸质、字形、油墨都有何特点;原刻本、影刻本、复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古籍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光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多看细节,同时,还要多向行家请教,有机会还要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


自2006年开始收藏《镜花缘》史籍至今,丁坚已收藏了《镜花缘》各种版本5000多册,其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种《镜花缘》版本基本上收集齐全。收藏给丁坚带来很多乐趣,他希望将来有机会建一个小型图书馆,将自己的众多收藏公之于世,让更多的人了解《镜花缘》,了解港城的文化瑰宝。


做好《镜花缘》相关文化保护与研究工作,收集整理濒临破坏与消失的镜花缘相关藏品,是丁坚主动承担的一份职责。他还积极联络在京的港城籍知名人士,成立连云港镜花缘文化产业促进会,以《镜花缘》为载体,深度挖掘《镜花缘》的文化底蕰和内涵,为《镜花缘》文化品牌的发扬与传承贡献力量。


“在收藏各种版本的同时,还开展了相关整理工作,对李汝珍进行重点研究。”作为连云港镜花缘文化产业促进会的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丁坚介绍道,近期,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包括撰写李汝珍的生平事迹,还原李汝珍的本来面貌为其塑像,寻访李汝珍足迹,用照片再现李汝珍当年曾经走过的地方。目前,这些工作基本上告一段落,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进行公布。


今后,在《镜花缘》研究的道路上,丁坚将继续坚定沉着地前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