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东北抗联报刊:文化抗争的精神高地

2017-07-07 赵俊清 古籍

黑龙江省关于东北抗日联军报刊的研究成果,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的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报业志》(第一版)、2001年12月出版的黑龙江日报社新闻志编辑室《东北新闻史(1899-1949)》(第一版)相关章节的阐述外,我曾写作《赵尚志与〈东北红星壁报〉》,发表于2012年《世纪桥》第12期,相较于吉林省、辽宁省而言相关的研究工作者和研究成果并不多。


东北抗日联军报刊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东北地方组织新闻事业、东北地区红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陆续编成的十一个军中,九个半军的诞生地位于当代黑龙江省境内,我省广大地域是历史上抗联第二、三路军的活跃区。长期以来,党史研究集中于东北抗联组织、对敌斗争、重要人物研究方面,关于抗联报刊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近年来,一些新闻史专家致力于建国前党报党刊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如《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建国前珍贵红色报刊发刊词》《中国解放区报业图史》《江西苏区报刊研究》等,但从内容上来看多集中于上海、北京、江西苏区、陕甘宁边区等地,以关内革命根据地、解放区为主,对东北党组织报刊和其他新闻宣传载体仅有少量记载,缺乏系统研究,阐释非常有限。可以说,作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组成部分的东北抗联报刊因受关注程度不高而缺席于当代新闻史研究体系中,但这并不影响对抗联报刊理论价值和历史启示的发掘。


中共领导的巴黎《救国时报》1937年9月18日关于东北抗联的报道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青年教师田雷近年来通过一系列调研走访、实物研究、文献解读等方式,在抗联报刊研究上取得一些成果,提出一些观点和见解,值得赞许。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如2012年《新闻大学》第4期的《黑龙江地区抗联报刊研究》、2012年《哈尔滨学院学报》第9期的《东北抗联报刊述略(1932-1940)》、2014年《出版发行研究》第3期的《光华万丈涌:东北抗联出版物历史价值评析》等,已达三万多字。这些沉下心来、扎实研究的抗联报刊成果拓宽了东北抗联研究领域、推动了东北地区红色文化整体研究进程。


这些成果以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及其领导的抗联第一、二、三路军的机关报刊、画报、传单等信息媒介为考察对象,应用文本分析进行个案研究,如党委机关刊《列宁旗》《前哨》《统一》,军队报纸《南满抗日联合报》《东北红星壁报》《北满救国报》等,研究资料翔实、立场端正。指出抗联报刊体现了党性、群众性、指导性、战斗性,从媒介形态来看是“小报”样式,从发行渠道来看是秘密发行,从文本来看实现了新闻报道和文化教育功能,办报主体为党组织和军队,一些画报、“专号”发挥了启蒙的效应。



1940年4月9日中共北满省委机关刊、抗联第三路军《统一》“红五月专号”


田雷一方面查证了创办于今黑龙江省境内的抗联报刊数量,指出在今黑龙江穆棱、尚志、林口、宝清、通河等地抗联报刊的开版周期、媒介形态、印刷方式、发行渠道,一方面提出了抗联报刊作为理论教育“教科书”、思想建设“组织者”、群众工作“写作者”的历史贡献。分析了抗联报刊在宣传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方针、开展反日武装斗争、指导基层群众工作、开展部队思想工作方面实现的功效。这丰富了大野特色、抗争风格的红色文化的研究旨趣,提升了东北抗日联军的研究水准,为打造当代富于龙江气派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可行路径。同时,填补了东北地区红色新闻事业的研究空白,尝试建构了全方位的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史。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可忽视存在的问题,如现有成果对于抗联报刊的文本解析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尤其是一些文本的语境和原意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希望看到东北抗日联军新闻事业研究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加强,如从抗联汉文报刊研究扩大到日文布告、朝文报刊研究,从抗联报刊媒介特征、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研究扩大到抗联思想政治工作目的、基本任务、教育对象、方法经验与历程等方面。



1940年6月2日抗联第二路军《东北红星壁报》第2期第3版


我省作为红色文化大省,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红色之路”贯穿于此,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在此;抗日战争第一枪打响在这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这里。党组织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及其前身武装力量所办报刊出现时间早、生存条件苦,但讲求斗争策略、战斗性极强,取得的舆论动员效果显著,从1932年到1940年的艰难持续本身就是东北人民反抗意识和斗争意志的最好证明。东北抗联报刊是东北地区抗日战争的精神阵地和文化战场,由其促成的东北地区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非常牢固,报刊的组织、宣传、动员、教育功能非常明显。由此可以说,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的党委机关刊及三个省委分别领导下的抗联第一、二、三路军的军队报纸是中国共产党东北地方组织新闻事业、东北地区红色文化事业、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顾存在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东北抗联报刊,虽然其印制简陋、发行量小、周期不固定、存在时间短、符号多样,但在文化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抗战持续时期最长的东北地区红色新闻业的研究,尤其是发掘中共东北党组织与日伪新闻统制的舆论对抗可以批驳日本右翼势力论调并警惕军国主义的复苏,涤荡历史虚无主义。


东北抗联报刊和以其为代表的东北党组织新闻宣传机制体现了抗战时期东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这对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范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